近几年,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摆在社会的面前,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很多父母都以为能让孩子穿好吃好就算是尽职了,其实不然。现在最普遍的现象是对孩子关心过度了,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还会增加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生遭遇风险的几率。
一、关于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态度、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家长[微博]对青少年学生的教养态度和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反映着家庭教育策略;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的水平,这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我们在调查中得到的信息看,目前城乡家庭中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要求相背离。
1、“关心过度”的教育病理现象有普遍性
家长对子女“关心过度’和“教育过度”是观代家庭中的病理性教育态度。持这种教育态度的家长,表现为对子女的操心过多、忧虑过多、指导过多、监督过多、给予物质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抱有过高期望,他们在子女的处事、学习、前途,以至营养方面,表观为过多的操心,已经引出适得其反的效果。另据一所城市重点学校的班主任反映,家长对子女实行施之过度的教育,在重点学校尤为严重,一些家长企图包代青少年学生思考和活动的一切方面。这是我国青少年的一个突出弱点。即缺乏独立性或依赖性过重有较大关系。相对而言,当前家庭教育中在家长身上存在的对子女关心过度的教育态度,城市比农村更为突出。重点学校比非重点学校更为突出,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又比其他家庭更为突出,在中学毕业班则尤为明显。与关心过度教育态度在逻辑上紧密联系的,是对子女采取行为控制的家庭教育方式。
事实上,家庭的教育态度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永远正向的。关心过度、施之过度、或控制过度的教育,几乎都由于反作用而失效,相反招致青少年:普遍反感,造成他们心理上情绪上的抵触性,从而形成逆反心理。有研究指出,双亲的关心过度,将影响子女人格的正常发展。
2、 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心理偏差
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上总是能够关心、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健康成长的。但当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实际却并不理想。原因之一就在于家长与青少年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上的心理偏差。首先,家长不能正确地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不够正确评估他们的思想面貌的现状。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许多家长往往无视或觉察不到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特点所产生的变化,对自己的子女缺乏新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所见到的只是自己主观现象上的子女形象,却很少知道其子女的实际面貌。许多家长习惯于沿用过去的家庭教育态度和方法,这就使得他们与子女在思想情绪上产生出隔阂来,子女则在自己的心田里留出愈益增大的独自耕作的 “自留地”,这经常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常使家庭教育陷于僵直状态,家庭采访告诉我们,这类情况即使在知识分子双亲的家庭中也并未减少。
其次,家长的教育期望与自身素质失调也引起亲子心理偏差;在调查中,我们发观当前青少年学生家长,尤其是城市、乡镇的家长们,对其于女抱有极高的教育期望,在中学,家长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学或成为专业人才的人次比高达92%。但双亲自身的教育素质却尚有较欠缺;据调查材料反映,即使在城市家庭,仍有 42%的家长不具备指导子女学习的能力。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与自身素质欠缺的失调引起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环境下的种种烦恼。不少家长把自己的心愿、自己的价值观、得失观强加给子女,他们通常采取刺激或压抑子女积极性的办法,企图引导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确定他们的发展方向,使他们走上父母为其设定的生活道路,但恰恰在其同时家长们又缺乏如何促使实观这期望的教育素质和能力,这也成为家庭教育中亲子冲突的根源。
第三,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甚为欠缺,许多家长对青少年不是缺少尊重便是缺少关怀,有的忙于自己的事务,有的热衷于自己的娱乐活动,对子女只是一味地要求,很少利用机会和时间与子女谈心沟通,因而亲子之间的思想交流缺乏正常的渠道。调查旺实,有四种家教类型阻碍着家长与青少年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一是制止封锁型、二是穷追猛打型、三是反复唠叨型、四是无理阻挠型。
第四,家庭生活中存在着“代沟”。所谓代沟,是指两代人或几代人在时间感受和态度价值主观反应上的差别性;在当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代沟”现象也不乏表现。青少年一般都认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以及接受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他们的双亲往往过早关注现实问题;而他们的祖辈所关注的,则是过去的感受。这一方面构成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有益于补充受教育者的生活经验范围,但另一方面在于祖、父、子辈所强调的时代价值观念不同,也导致了家庭教育中发生一些心理矛盾或冲突。比如,在思想教育方面,祖父母习惯于沿用过去的准则去规范青少年的言行;双亲则注重现实社会风尚,由此出发做出评价;而青少年自己往往极易接受新异的观点和时尚。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心理偏差,是庭家教育的一大障碍;只有自觉消除这类心理偏差,融洽亲子关系,才能使家庭教育顺利沟通,取得理想的效果。
3、 独生了女家庭教育中的溺爱航向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特点与家长的一般教育态度之间有着较大的相关性。由于:文化历史传统小家庭观念的延续,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 “子女偏重”、“子代优先”等特点。它表现为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过分优先子女,在教育上过多地溺爱子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教育条件已发生变化,主要表现缺乏由兄弟姐妹组成的集体生活气氛,缺少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同伴互相交往互相帮助的实际锻炼,独生子女对于家长的感情、教育和照顾,对于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都带有独占性,因此极易成为家庭生活的核心,成为家庭成员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使得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容易丧失理智感,产生溺爱子女的教养态度。全国优秀班主任无锡市梨庄中学的钱德仁老师认为,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及家长,在今后时期内还将普遍增多。我们赞同这种意见,原因有二:从客观看,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将全面普及,家庭条件将普遍改善,从主观看,“子女偏重的情绪还将蔓延,家长自身文化道德水平及教育素质仍居低不上。教育部门应该清醒的认识、预见这一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家长增强教育理智感,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这将是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4、家庭教育方式的总体水平缺乏科学性
我们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善于掌握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与溺爱的教养态度相联系,家长容易采取保护、放任、纵容、等教育方式,这类教育方式的失误在于家庭教育缺乏目的、理智和严肃性,牺牲教育原则和教育要求去取悦子女。
第二,在城市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与关心过度的教育态度相联系,多倾向于约束、监督、控制或限制子女行为等强制式、苛求型的教育方式。
第三,在乡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严厉时有惩罚(体罚)的专制型教育方式占很大的比例。
第四,还有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家长的教育方式简直没有‘惯性,采用痛爱一时;迁怒一时的阵发性神经质的方式,使得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就没有连续性可言。
二、关于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家长与教育 观点和教育行为相互关联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我们主要在品德价值和学科价值两个方面事先设计出测量问卷,以174名青少年学生的家长为对象作了调查及处理分析,最后获得了反映当前家长教育价值观念即在教育问题上带有倾向性的主观态度的两个量表。
其中最突出的趋向有二:
1、“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明显。
很多家长都只是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位的职责。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状况常常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在家庭中,多见的情况是,家长对子女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往往把精力毫无保留地放在子女学习活动的管理上。在重点学校,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更为严重;不少家长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督促子女背课文、做习题方面,而极少关心或无暇顾及孩子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作为对照的方面,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遭到家长态度上的“冷遇”,比如,“艰苦朴素”,在量表上的价值地位最低,这表明家长们已往价值观念上忽视培养子女艰苦朴素的品行和作风。“爱劳动”这一优良品德在量表上的地位与艰苦朴素几近相同,这表明“爱劳动”的品德在当前家长的心目中遭到同样的冷落。采访中不难发现,许多家庭极为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甚至在青少年的自我服务方面,代劳型的家长所占的比例很可观:在农村家庭中,即使是中学生也很少参加家庭承包责任田的生产劳动。‘在当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这些品德也得不到普遍的鼓励和培养,也正是家庭德育在这方面的缺陷,导致青少年思想品德面貌的缺陷。重智轻德的现象,在班主任老师那里也得到进一步印证。在调查中城市学校的班主任认为,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唯智教育的逃生地;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则认为,青少年的家长们“重智轻德更为严重” ‘,家长相当忽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事业心、责任感、义务感的培养;相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讲图实惠的思想意识却充斥于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肓中。
2、偏科倾向比较严重。
家长们对数学和语文两门课程最为重视。长期以来,由于数学和语文一直是高考[微博]、升学或就业考试的必试课,这使得家长对子女在这两门功课上的成绩倾注着最大的关心。文化水平较高、有教育能力的家长,在指导子女课外学习时,也多把数、语作为最主要的课程而安排更多的时间。不少家长认为,数、语不仅对子女的智力发展最为重要,而且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的功用性也更为广泛。在中学阶段,偏科倾向还表现为家长对课程的“重理轻文”的意向,在量表上,物理和化学,相比历史和地理在其重视地位上要高出两段,这说明中学生的家长正视理科课程而轻视文科课程又一种现实趋向。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