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昨日上午8时许,武昌实验小学三(1)班教室传出朗朗读书声。
“每天读经典、练书法,是学校一直坚持做的两件事。”校长张基广说:“读经典,关乎我们的汉语;练书法,关乎我们的汉字。这两样东西是我们民族的传家之宝,是我们民族的鲜明印记。”
据悉,从今秋开学起,武汉市推广“20+20亲近母语行动”。这意味着,全市42.2万小学生每天早晨必须诵读20分钟国学经典,每天下午必须提笔练字20分钟。而武昌区早在2010年9月起就开展了这一行动,而且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并向全国推介。
不让母语离我们远去
“现在的孩子很早就熟练运用电脑,倒是提笔写字、大声朗读的机会越来越少。”武昌区教育局负责人说,受此影响,孩子们说话、写作文语言贫乏,难以准确理解文意。武昌区一所小学语文老师至今还记得,班上一学生的作文通篇都是网络语言。学生写道:“偶狂晕,kao,外星人也用这种X3L(“下三流”,记者注)的招数,晕死了……”而网络语言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司空见惯,一些学生的字却写得东倒西歪,甚至常常“提笔忘字”。
与此同时,家长(微博)与社会更关注数学、英语等能“拿分”的科目,孩子们更是慢慢失去对母语的熟知和热爱。
2010年9月,武昌区教育局决定,在小学推行“20+20亲近母语行动”。
免费发放诵读教材
“刚推出这一行动时,还有些顾虑。”武昌区何家珑小学校长柳红说,首先是教材,会不会要学生花钱?其次是会不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第三是老师任务重了,如何激励老师。“要让学生一生受益,就不能回避难题。”武昌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武昌区专门为学生“亲近母语”编制的校本教材——《书声朗朗》,每个年级一个版本,免费发放到学生手中,实行循环使用,既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也不增加他们书包的重量。
此外,区教育局整体安排学生在校时间,落实每天早、午各20分钟诵读、习字时间,确保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区教育局按照每班每学期1000元标准下拨专项资金,专款用于补贴教师工作量,解决学校绩效工资发放的压力。
去年12月,武昌区教育局成立了6个调研小组,走访了全区每一所小学,调查报告出炉:全区5万小学生,除语文教材指定篇目外,人均新增诵读古诗文50篇,背诵35篇以上;学生写字优秀率达到75%以上。
严禁把任务带到课外
武汉市教育局昨要求,小学生每天坚持开展诵读活动10-20分钟,每位学生每学年累计课外诵读篇目不少于40篇;每天坚持开展书法活动10-20分钟,每位学生每学年累计书法活动不少于40课时;鼓励课外阅读,每位学生努力做到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
按规定,每日诵读与书法活动不得挤占“阳光一小时”活动的时间,不得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读写活动禁止把任务带到课外,不得针对学生组织任何与读写活动有关的考试测评。
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靳雁透露,下月起,该市将开设首批书法师资培训班,以解决校园缺书法老师的现状。武汉市还将成立全市青少年书法协会,鼓励学生与省市书法家多交流。
(本报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邹永宁、曾颖枫、叶壮)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