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9月15日消息:你相信么,最近一次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85%的初中生认为人有来生,其中不少学生觉得可以通过摔跤或者做梦的方式穿越到古代去。在昨天由上海市科协、市教委联合主办的“2012上海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论坛”上,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物理教师倪闽景呼吁,让未成年人少看一些穿越小说,多看一些科普读物;让科学素质培养成为课堂上的核心课程。
科学始于让孩子提出问题
先给你出一道小学4年级的奥林匹克数学题:请找出615263()4618的规律并填上括号里的那个数字。按理说这类题目考的是学生寻找数列规律的能力,但无论你如何使用加减乘除运算,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答案。因为正确答案需要把每个数字个位和十位互换过来,这样你就能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像这样的奥数题目并不少见,它能锻炼人的思维吗?倪闽景认为未必。再让我们看看美国第一国立高中——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的学生在做什么。倪闽景说,从高中开始他们就以项目组的形式研究卫星、飞机和潜水艇了,他们选修什么学科,学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研究兴趣以及正在从事的研究课题。不要怀疑,这是真的科学研究,因为这些学生做出的成果已经遨游在广袤的太空之中了。
“美国学生在研究飞机卫星的时候,中国学生还在做题,这些奥数题目肯定不是我们所要的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倪闽景说。
要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提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像开头的小学4年级的奥数试题,虽然能难住很多人,但一定不是真正科学教育想要的题目。有些亘古的问题非常能引起孩子们的思考,比如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地壳板块如何运动、每7年人体的细胞就更新一次,我们是如何保存住意识和思维的……这些问题,不仅能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深入研究下去,即便是专业的科学家也会为之深深吸引。
要创新而不只是重复验证
调查中发现,62.3%的学生认为身边没有懂科学的人,包括他们的科学老师,可见科学这个词离孩子们的内心还有不少差距。
“我们的老师存在问题,”倪闽景说,具体表现在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只要能用语言解释清楚的事,就不会动手实验,殊不知实验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大重要来源。
即便是动手做了,中美两国的理念也很不相同。对中国教师来说,实验是将书本上的过程演示一遍,目的是为了获得和书本一样的结果,而美国老师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试剂、剂量,做出和课本不同的结果。
“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科研之中,中国大部分的实验室都是验证型的,真正创新型实验室不多。”倪闽景说,他认为这和我们自学生起就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如果我们只会验证,那么我们的技术将永远落后别人N代。
学生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
优等生总是令老师喜欢,但他们可能并非真正理解了教学内容,而是比较“聪明”地揣测出了老师的心思。
在一次给学生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课堂上,倪闽景认真地向学生讲解知识: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大家似乎都理解了,然而角落里一双皱起的眉头引起了倪闽景的注意,这是班上成绩并不突出的一个学生。
“你有什么问题吗?”倪闽景问。学生说:“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能源危机呢?”倪闽景叫来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回答,这却也难倒了优等生。倪闽景这才检讨自己讲课中欠妥的地方,对于学生来说,能、能量和能源的概念没搞清楚,直接背定律是不行的。
“创新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倪闽景说,这样虽然会比“一刀切”的教育方式累很多,但是学生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从这些“怪问题”中往往能有所发现。
沈湫莎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