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学生体质健康谁之责

2012年11月09日10:46  新闻晨报    

  晨报评论员 郁潇亮

  教育部等四部委近日提出,中小学生在校至少要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在评估评优时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昆明市进一步提出,如果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3年下降,相关县级教育局局长将被严厉问责。 (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生活比以前更好了,可孩子们的身体却似乎孱弱起来。不妨看看以下几个例子:北京大学[微博]2011级学生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去年北京高中生体检完全合格仅有一成多,其中体重与视力问题最多;在2012年青岛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51项纪录今年仅有1项纪录 (男子6公斤铅球)被成功打破——其他纪录已保持10到20年。

  种种情况表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已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教育部等四部委在这一问题上推出 “一票否决”的严格措施,目的是关怀青少年身体健康,引起地方和学校的重视,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昆明更是明确将对执行不力的相关县级教育局局长进行 “严厉问责”,应该说这种态度是很积极的。不过,拿教育局长问责,是否就能改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

  青少年体质水平不如以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认的,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升学压力之下,课业繁重,疲于应对考试科目,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自然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就算孩子们热切期盼有充裕的课余锻炼时间,恐怕学校也很难为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在升学考核的竞争中,各地各校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上线率,巴不得学生在校期间多做几道题目,如果把学生统统放到操场上奔跑运动,他们还有充分的精力准备考试吗?

  从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往往宠爱有加,生活上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情况比较普遍,目的也是为了能让儿女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学习,在应试教育的竞争中成为胜者。有些时候,往往就是1分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前途,在家长[微博]们看来,为了这决定性的分数,其他的兴趣爱好都只能暂时靠边站,体育锻炼不妨等到上大学之后再说。另外,如今不少家庭都有了汽车等代步工具,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了家长的义务与责任,不少孩子连走路的机会都要比别人少;虽然也有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但除了学校之外,社会上能够免费开放的运动场馆又有几个?除了偶然去公园踢两脚球之外,家长们恐怕也想不出更加经济实惠的运动方式了。

  最后,还有孩子们自身的偏好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兴趣从体育运动转向了网络世界,从网络社交到游戏,从手机到平板电脑,这些使孩子们保持静态的元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吸引人。因此,即使有多余时间,体育锻炼也很少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大多数学生,更愿意用其他方式打发时间,例如打游戏、上网、看电影等等。这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整个社会体育运动氛围的缺失。卫生部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成年人当中有八成以上几乎从来不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的爱好往往停留在观看电视转播的比赛上。试问,在一个缺乏锻炼热情、缺乏运动意识的环境中,又怎能让中小学生耳濡目染,成为一个爱运动、爱锻炼的人?

  应该承认,基层的教育局长对于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在校学生体质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他们能够拿出足够的决心和诚意狠抓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治下学校履行相关法规、文件的要求,那么,学生体育课的正常上课率、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就会随之受益。但这种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并不足以彻底解决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要让孩子们强健起来,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