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靖利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或重新走进课堂,最近部分省市开始恢复已撤的小学或教学点,拟借此补救“撤点并校”留下的“后遗症”,此举在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所谓“撤点并校”,就是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此举意在通过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突破农村基础教育瓶颈,提高教育质量。历史来看,“撤点并校”政策有合理性、必要性,从一些地方的实际结果来看,此举也起到了提升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目的。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撤点并校”在实际工作中走样变形。有的地区把“撤”“并”当成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唯一目的,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等政策精髓及实施条件置若罔闻,盲目甚至强制推行“撤点并校”,从而引发了一些问题。
下一步,各省市如何实施“撤点并校”政策,我们暂且不论。从这件事中,我们倒是可以汲取一点经验教训。具体来看,学校撤还是不撤,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本着“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一最高原则;同时,在公开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确保“撤点并校”工作更科学合理、更贴近实际。
现在,部分省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此前的一些不当做法适当纠偏,这种工作思路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因为“撤点并校”中出现的一些不当做法,就将“撤点并校”政策一棍子打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撤与不撤,都应充分尊重农村的实际情况,严格撤并程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国家和民族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代人,可以促进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进而促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因此,我们当慎之又慎。(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