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要“专才”还是“通才”?

2012年12月06日08:09  解放日报    

  上海市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比武日前在松江区举行。各区县推选出来的优秀体育教师代表,在武术等方面各展所长。不少体育教师精湛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赞叹和佩服,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是“全才”,没必要有一技之长。果真如此吗?本报记者对此展开热议。

  ■一技傍身学生青睐

  本报记者 李爱铭

  其实,眼下不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原本就是长跑、武术、排球等方面的专业运动员。

  首先,中小学体育课的学科性质不是一门“理论课”,而是通过运动技能培养,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一门“活动课”。老师在某些运动技能方面拥有一技之长,更能体现出体育学科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特点,从而避免面面俱到却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技能的问题。

  体育教师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普遍喜欢运动,但不少人并不喜欢体育课。这个反差源于体育课上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而不少在棒球、羽毛球、游泳等方面拥有专长的体育教师,却能通过自己的特长,让学生领略到体育项目的魅力和运动的快乐,从而避免简单的机械训练,让体育课更有吸引力。学生的耐力、柔韧性等指标,也可以在这些运动项目锻炼中“水涨船高”地自然提升。

  现实中,不少拥有一技之长的体育教师,不仅会吸引学生爱上一个运动项目,而且往往会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忠诚度。当下,一些中小学外聘专业教练担任体育教师,为学校提供轮滑、游泳、手球等专业项目活动。不少孩子因为专业老师的指引而入门,并且爱上了某项运动,甚至在毕业、成年后,继续参加这些项目的锻炼。这样的老师,在现实中更受学生欢迎。

  □体育教师不是教练

  本报记者 彭薇

  拥有一技之长,对体育老师真的这么重要吗?不少教育专家认为,与竞技类的体育运动不同,学校体育关注的不该只是技术指标,而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健康体质。

  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为目的,中小学体育课上的各种运动,也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它不是让学生进行某项或者某几项专项运动,也不应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如今,一些中小学过于追求体育教师的“技艺”,甚至将体育老师当成教练。一些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运动成绩,而轻视了他们的体验过程;重视训练研究,而轻视了教学研究,导致一些学生害怕体育课,甚至远离体育。称职的体育老师不应只当教练员,而应懂得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质和健康息息相关。有学者指出:如果学校体育仅仅满足于传授技艺与增进体能,体育的精神意义和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这无疑使学校体育走进死胡同。体育老师不仅仅是教技艺,他还肩负传播体育文化和精神的责任。所以,与其将“一技之长”往纵深方向发展,不如广泛吸收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让体育与生活更充分地接触,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