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孩子称厌学 “间歇性病秧子”为躲考试

2012年12月16日16:02  今晚报    

  “我不想上学了”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口头禅,有调查显示,近八成学生承认自己有厌学情绪。厌学,已经成为了令众多家长[微博]手足无措的“眼中钉”,对此,专家指出,既然厌学情绪几乎人人有之,作为家长,需要认识它、了解它,甚至理解它接纳它,轻微厌学的孩子可在家长的引导下改善自愈,而“问题严重”的学生则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免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仅两成学生积极学习 “间歇性病秧子”专为躲考试

  据权威部门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中小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其中不乏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不到两成。很多好学生直言不讳:“没人喜欢上学,我也是被逼无奈,都认定我爱学习,为了这个光环,只好硬着头皮学下去。”

  所谓厌学,指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当然,“厌学”有时也仅是某些学生自我减压的一种手段:他们时常标榜自己有厌学情绪,讨厌学习,但嚷嚷之后,依旧背起书包、拿起课本,天天向上。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这样的学生有良好的情绪调整能力,可是,与之相对,有不少学生是彻彻底底地厌学,轻则听课时走神儿开小差儿、写作业时穷对付,重则发展成装病逃课,甚至不去上学。

  很多老师都反映:班上总有那么一两个“病秧子”一到考试准生病。郭晓燕就是“间歇性病秧子”的其中一位,从上高一开始,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她一准头疼脑热,找一切借口逃避考试,班主任老师说:郭晓燕已经高三,最近她不仅是逃避大考,甚至连普通的随堂测验她都称病不来上课,这样下去,她恐怕连参加高考[微博]都成问题啦。

  “别看上课接下茬的学生挺招人烦,但好歹他还来上课,有一定的吸收率。有一些学生,上课也不说话,但看她眼神就知道心没在课堂上。”一位高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说,“我跟这学生也谈过,找家长也聊过,可人家依然如故。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在少数,虽说没到达逃课的程度,但他们自己也承认讨厌学习。”

  学不好就不学了 “输不起”困扰好学生

  对学生来说,平日和同学接触的时间比在家和父母接触的时间都长,同学在其心目中的位置甚至已经超越家长,不仅仅是一同学习的同伴,更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可以说,某些时候,老师同学带给他的心灵上的归属感是吸引他们去上学的重要因素,相反,在班里“被无视”则成为厌学的一大诱因。

  赵丽今年上初二,性格内向的她学习成绩一向稳定在中游。每到下课,其他同学们要不就围在一起讨论问题,要不就议论明星八卦,哪怕上厕所,女孩儿们也是三五成群地一起去。可赵丽偏偏不属于任何一个“小团体”,课间十分钟时也低头写着作业,她没有朋友,甚至跟同桌说话时都客气得生分。有一次她忘记写作业,老师批评得有些重,还让她 “到办公室补完作业再上课”,半天过去她再回到教室,没有同学安慰她,甚至没有人跟她多说话。可是从那以后,她却跟这位老师结下了“梁子”,怎么看这位老师都不顺眼,后来发展到隔三差五地请假不上课了。

  而用“站得高,摔得狠”来形容某些好学生的厌学原因再合适不过。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一贯学习好,也“应该”一直学习好,所以逢人就夸自家的孩子脑子快、成绩棒,考试总是前几名,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甚至孩子自己也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学霸”。而随着课业难度的增加,当其自身能力不足以hold住分数时,这些所谓的“尖子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们为了“优等生”头衔,宁可放弃学习,也不肯名次下滑。张扬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的“尖子生”,小升初时,他是各个初中争抢的“香饽饽”,中考[微博]后,他又顺利留在了“市五所”。从小到大,张扬都是亲朋们夸奖的对象、弟妹们学习的榜样。到了高中,高手如林,他力不从心,可外界却依然神化着他完美的形象。第一次考试失利,老师家长找他谈话,第二次考试成绩依然下滑时,家长开始愤怒。张扬说:“我从父母眼中看到的是失望,突然我明白了,这个游戏我输不起,只能选择不玩了。”

  “短板学科”气疯爹妈 厌学也伤亲子关系

  人们常把逃学和厌学联系起来,其实逃学行为仅仅是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我们身边更多的孩子 “非暴力不合作”的厌学情绪的影响往往更普遍,而且还气得父母“没话说”:他们虽然也在看书,却声称“看不进去”,甚至“平常都明白,一到考试就忘了”;更有甚者,偏科严重,一到自己“短板学科”的作业时,就瞎对付。

  高二年级赵磊就是这样一位让老师又气又爱的学生。他是理科尖子生,数理化的成绩数一数二,可英语成绩每次都垫底。由于成绩差,他对英语已经没有了兴趣,所以复习预习总是消极对待。每晚肯定是等到其他作业都写完,不得不做英语作业时,他才无精打采地掏出英语课本瞎划拉一通,而且这时往往困得上下眼皮打架,学习早已没什么效率,如此恶性循环,英语成绩彻彻底底成为了他的“短腿”。赵磊经常自嘲:“如果高考没有英语,我就是清华[微博]北大的苗子,可现在却在重点线边缘挣扎。”偏科严重的赵磊经常被请家长,一来二去,老师和家长的激励教育已然是不能激发他对英语的学习热情。相反,用他自己的话说,“从讨厌英语发展成为腻歪上英语课”,英语课简直成了他的“休息调整时间”:不是趴着睡觉,就是写数理化的作业。这样的恶性循环,着实让家长老师都感到头疼。

  厌学除了影响学习成绩,更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元凶”。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当孩子稍微对这份“工作”表现出烦躁时,家长的反应是强烈愤怒的。孩子喊一句“不想学习了”,爹妈便如临大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孩子成绩下滑了,家长轻则全家开会进行思想教育,重则设计个“翻身计划”,实施监督,就差“头悬梁锥刺股”,让本来仅仅是对学习这单一生活方式感到厌倦的青春期少年转化为对家长的逆反。于是,他们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最可恨的莫过于用不超过三个字的回答搪塞你。手足无措的爹妈常常被气得“没话说”,却挑不出孩子的毛病。

  专家说法

  自信心比分数更重要

  青少年心理专家 耀华中学心理老师 张丽珊

  厌学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消极“状态”,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少年健康成长有很大危害性。但是,厌学这事,有时也能自愈。

  偏科,也是学习的动力

  不少家长一提到孩子偏科就“恨得牙痒痒”,他们总说:“要是你学英语有学数学一半的热情就好了。”可事实是,孩子在短板学科上努力过,但是失败了,再努力,效果依然不明显,所以“匀匀时间”的想法根本不可行。因为过于用劣势学科批评学生,造成他们放弃了优势学科而和劣势学科“死磕”,结果不但劣势学科毫无起色,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了优势学科。其实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优势学科是他们心灵的退守,是他们坚持到校上课的理由。只要激励得当,就能使其将学习热情迁移到其他学科,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高中厌学,大学发力很正常

  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高中时并不出类拔萃,在班里连中游水平都算不上,甚至某些老师私下断言他们连本科也难以考上。可到了大学,这些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越学越带劲,自我能量和潜力大爆发,不仅是考研[微博]、就业时技压群雄,而且越战越勇,职场中也一直不懈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里崭露头角。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高中不得志时家长的鼓励与肯定。提醒厌学学生的家长,成绩不够优秀并不能否定一切,关键在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心理引领。曾经有一位高一学生因为厌学来找我咨询,在交流中我发现他一心想创业,我告诉他如果能够进入大学,以学生身份创业会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达成“0成本0风险”创业,这是社会上创业所不能企及的。“大学毕业去创业”成为他坚持上学、参加高考的精神支柱。今年他大学毕业了,并且第一家“超市”已经开业了,他说未来他要做成连锁。

  “臭味相投”也能舒缓厌学情绪

  很多时候家长反对消极学习孩子跟“臭味相投”的同学一起交流,觉着这样的“知己”无法带来“正能量”。其实不然,“挨呲儿”以后,凑在一块儿议论老师,也是舒缓心情的有效手段。”这样的孩子虽然学习不那么主动,但往往因为大大咧咧而人缘儿不错,如果其中哪个同学由于学习问题挨批了,其他同学还会“现身说法”安慰他,这时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因为学习不好而被老师不喜欢的,心里的压力就会减少一些。

  逃避考试是逃学的前兆

  目前来说,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手段。一个学生无论成绩的好与坏,如果他几次装病逃避考试,那他已经不清楚自己的水平,其最终结果一定是不敢参加大考,不再走入课堂。所以说,当孩子有逃避考试的念头时,家长必须及时制止。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厌学到不去上学的程度,而且时间超过三天,不但学习进度跟不上,同学还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时,则需要请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干预,力争以最短的时间让他重回课堂,切记不可讳疾忌医,盲目乐观地以为“歇一歇就会好”,那样的话,只能让孩子离学校越来越远。

  最后,我想和总是将“不上学”挂在嘴边的学生说,不要给自己负性的暗示。每个人都需要正能量,每天反复地告诉自己:我爱学习,我爱学校,学习会使我的理想变成现实!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