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流浪儿童系因家庭问题出走

2012年12月22日10:52  红网    
 13岁的流浪儿童刘红庆看见记者的照相机非常好奇。 李锋 摄 13岁的流浪儿童刘红庆看见记者的照相机非常好奇。 李锋 摄

  流浪孩子的辛酸让人心酸 招募志愿者帮扶流浪儿

  本报讯(记者 朱华)本报昨日推出《流浪孩子的辛酸让人心酸》后引起极大反响,读者纷纷来电表示希望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流浪孩子为何重复流浪、有家不回?记者就此请教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流浪儿童的心理援助是一项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百名读者来电愿提供帮助

  “小小年纪就没读书了,在外面四处流浪,不可想象!”昨日上午10时,读者苏先生拨打了热线电话,拿报道中的石曼和自己的女儿作对比,“我的女儿也12岁,每天我们做父母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融了,上下学都是车接送,每天要吃这要买那的,几乎是百依百顺。”他希望石曼的母亲站出来,把石曼接回家。

  “才十几岁,有的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不要让孩子们再流浪了。”有读者对刘红庆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事实表示不可思议,“流浪长大的孩子,没有文化知识、也没有一技之长,他们以后怎么谋生?去偷去抢?这会带来多大的社会问题!”

  更有近百名读者来电,表示愿意加入晚报志愿者行列为流浪儿童助一臂之力。36岁的刘远在红星大市场从事管理工作,他说自己以前在火车站做过志愿者,看见过流浪在外的人,很想帮助他们,所以特地报名做志愿者。

  重复流浪问题让人头疼

  据不完全统计,在市救助站里,六成的流浪孩子是因为家庭问题而出走流浪。他们的年龄都在十余岁。市救助站救助人员说,除了一些孩子因为年幼或者智障导致提供信息不正确外,一些不愿意回家的孩子提供的信息也都是假的,这为他们工作带来很大难题。

  送孩子回家的路也不是那么顺畅。“这个孩子12月6日才送回家里的,早几天又接到广东救助站电话,说他在那边已呆了一周了!我们又要去接回来。”市救助站儿保中心易茜说,像石曼那样送回家又跑出去的现象并不少见。

  办公室里有一块黑板上面记录着近期流浪孩子的动向,最后一行“田恩”的记录注明这个15岁的孩子12月6日就已经被护送回老家永州。“他父母在外打工,没人管,他很喜欢我们这里,说这里饭菜好吃,我跟他做了许多思想工作,他也保证不乱跑了,可我们才送他回去,没两天他又出走了!”

  他们本质上都是好孩子

  每天饭后,总会有一个孩子留下来帮助打扫下食堂的卫生,而其他孩子可以回到房里看电视、休息。“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没有不劳而获。”市救助站救助人员说。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加上在外沾染的恶习,刚来救助站时,他们会有争抢东西甚至打架的现象。”救助人员对这些外人眼中的“坏孩子”很有一套,“用爱和耐心去引导帮助他们,在我们这里呆上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变乖,不会打架了。”

  有一个叫刘克的智障男孩,刚到救助站时对外人都很警惕,却很有爱心地照顾着另一个智障宝贝。因为一直无法联系上家人,救助人员决定教会刘克自理能力,“比如抹桌子,我们会示范几遍,让他跟着学,一直到他学会。”如今刘克看上去跟常人无异,在一家汽车美容店上班,过上了每个月领工资的生活。

  “他们本质上都是好孩子,只是成长路上缺乏爱。”救助人员说。

  专家观点

  监护人应负起责任

  教育学、心理学双学位博士研究生钟亮红长期研究亲子家庭问题,她认为,流浪儿童的心理援助要从家庭做起,更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超过五成的流浪孩子是因为家庭问题而出走。”钟亮红表示,家庭问题很复杂,有的是单亲,有的是父母双亡,还有的是因为家庭暴力,还有少数因为学业压力,也有些是被遗弃,“要想从源头杜绝流浪现象,就要从家庭入手。要让监护人明白,养育孩子是他们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不能随便抛弃、遗弃。”

  “我们看到流浪儿童,不能单纯地给他们钱,而是通过给食物、衣服等形式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为实际的照料。同时,及时拨打报警或者救助站的电话。”钟亮红说。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