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软皮沙发,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抱着粉红色的卡通小狗,一边说笑一边看着电视,桌上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暖光……昨天,南京十二中的“青艾小屋”正式向南京全市开放,这个温馨的小屋其实是江苏首个校园艾滋病教育场所。
校园的性教育已经展开,而记者的调查也发现,目前家庭性教育还远远不足。
校园性教育 不再羞答答
学生可与老师一对一谈“艾滋病”
“青艾小屋”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在全国各地实施的重点项目,主要是支持和资助选定学校或机构开辟专门场所,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以及公民、公益、公德教育。
胡文宇是“青艾小屋”开张首日的值班老师,小屋大门上贴着开放时间和面谈时间,记者看到,基本上孩子在校时小屋都开放,大家可以自由进入,翻看书架上的图书,观看与艾滋病、性健康教育有关的宣传材料与影片,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对一交流。
十二中资深心理老师张福新告诉记者,“现在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并不少见,甚至一些孩子由于对异性的好奇会到酒吧等一些场所,我们必须要告诉他们如何防止传染艾滋病。”
课堂上学生大方说“例假”
“同学们,你们最近有什么苦恼吗?如果有就写在小纸条上,不用署名。”王玲老师正在给初二的学生上艾滋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孩子们刷刷地在纸条上写字,记者看到一个小男孩把纸条写得满满的,很多人都一写完就把字条卷起来。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小烦恼,那么大家愿不愿意互相帮助呢?”王玲让同学从玻璃瓶子中随机抽一张字条,念出上面的内容,大家一起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爸爸妈妈越来越关心我,可是我却越来越烦躁,特别是来了‘那个’,书根本看不下去!”“同学都说我娘娘腔、同性恋,我也觉得自己更喜欢当女孩,这样以后会不会得艾滋病?”“我喜欢一个男生,我也知道不对,可就是抑制不住,我是不是个坏女孩?”“我平时喜欢和女生玩,一些人就说我是‘性冲动’,我很苦恼。”
王玲说:“学生们现在说到‘例假’‘遗精’等话题时已经很大方了,不再脸红羞于启齿,而且还争着站起来念字条帮助同学解决青春期问题,这让我们很高兴。”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老师还给学生讲解了避孕原理以及每一种方法。人流、自慰、同性恋、宫外孕……此时此刻,这些敏感的字眼在师生的交流中变得自然起来。
“口袋书”教授避孕方法
上完课之后,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巴掌大的粉红色小书《小口袋的秘密》,“男孩的苦恼”、“已经恋爱了怎么办?”“什么是性冲动?”“意外怀孕的应对”……薄薄的18页每一页都是性敏感话题。编写这本书的下关区计生委老师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微博]的指导。可是以往,学校和家长总是选择避而不谈,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上网等途径接触到了一些知识,好奇心加上逆反心,反而容易使得他们误入歧途。这本“口袋书”共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道德和自护四个章节,内容涵盖了青春期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学校之所以将书设计成小册子的模样,就是为了方便携带。因为个体生长存在着差异,所以学生们的发育也有早有晚。学校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
家庭性教育 还有待加强
80%家长不和孩子谈性
“你和孩子谈过性吗?”昨天12中请来不少家长旁听艾滋病教育课,艾滋病教育中不可避免要触及性的话题,家长该怎样和孩子对话呢?80%的家长都给予了否定答案。
儿子上初一的江妈妈认为,这些事做妈妈的不好说,让爸爸说去。而一同前来的江爸爸说,他最多也只能谈谈发育的问题,至于其他事情,他也说不出口。他们的孩子小江则不屑地说:和家长谈,还不如我自己从同学中去了解呢!因为大人们谈起来一点都不自在。
学生性知识大多来自网络
高二学生小杨告诉记者,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跟他谈过性,他坦言大多从“影碟、同学聊天、网络、书”这些途径获得性知识。“网上能很快找到许多黄色图片和文字,大人们看到了,我就说在搜索学习资料,大人搞得神神秘秘,反而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
一位心理老师告诉记者,孩子性知识掌握程度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远远超出了父母的想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严重“贫血”。“我在咨询中就曾碰到过女高中生担心接吻会导致怀孕,即使在早恋频繁的今天性教育仍然需要我们努力。”
性教育,家长不能撒手不管
一些家长视性教育为烫手山芋,学校开课,则乐得把责任全推给学校。“每次都是欲言又止,就担心会不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而且这些家长老觉得自己讲有点不务正业,还是希望通过学校的正规途径来教育”。
张福新认为,家长撒手不管,绝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很多东西孩子太隐私,不一定愿意跟老师讲,但对着父母,他们的顾虑相对要小一些”。其实性健康教育内涵很广泛,不仅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识,还包括性心理发育、性伦理道德、性法律知识、性病防治知识等等,学校和家庭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加强价值观、道德观上的引导。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