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视角
节省的过程中,怎么利用心智,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获得一个最经济的投入产出比,这里面就牵扯到孩子在学校获得逻辑能力,动手能力。
昨天,教育部发布在中小学[微博]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要求每所学校、幼儿园都要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提倡小份多次管饱的文明用餐方式。 各地中小学还要开展餐饮消费、办公用纸、家庭用水等情况的社会调查,到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基地参与体验活动等,而这些将作为考核校长、教师 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本来就该是学校教育的分内之事,但是,教育部的这项意见却引起了不少争议,分析原因有二,其一是担心这样的软性要求,又成了形式,其二则是,一旦与工资挂钩,是不是会把教师的工资也“节约”下去?
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之前,每当学校参与社会活动,经常会看到打着标语站在马路边喊宣传口号的孩子,这次的节约教育会不会又如此?确实令人担心,如果还是这样应付这一《意见》的话,就是以节约形式的一种浪费了,无论是孩子的时间精力还是口号式宣传时的各种花销。
节约教育首先是种意识培养,比如节约用水,办公用纸两面用等,只有形成意识,才能融入习惯,成为自觉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学校耳濡目染的无声影响。其 次,节约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统筹和计划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节省,更大的意义在于,节省的过程中,怎么利用心智,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获得一个最经济的投入 产出比,这里面就牵扯到孩子在学校获得逻辑能力,动手能力。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用橡皮把写过作业的笔记本擦干净之后再用,这 个举动被老师首肯,结果,那一段时间,每个人的橡皮都用得很快,虽然本子省了,但橡皮却费了,因为要用橡皮擦干净一个个本子,还暂且不说擦干净本子花的时 间了……现在想来,这种节约就不值得提倡,特别是现在社会,节约一定是有智慧含量的节约,非此缺乏了教育价值。
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工资问题。节约教育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结合,更大的意义在于督促教师不仅是教书,而是育人,是在节约教育之中,教会孩子不虚荣,有精打细算的能力,至少是 个会过日子的人,让节约教育能接地气儿,而不仅仅是少用了多少纸,少开了多长时间灯等形式上的变化,如果教师的考核能从这个角度制定标准,那些被“节约” 下的工资也就是该“节约”的了。
佟彤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