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安迎:国际课程项目的缘起与发展

2013年05月10日17:00  新浪教育 微博   

  2013年5月10日,以“未来中国国际教育之路”为主题的2013国际学校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由新浪教育[微博]频道与教育部留学[微博]服务中心联合主办,邀请了教育部相关领导、教育行业专家、全国近百所知名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负责人及几十名家长[微博]代表共同参与。北京四中校长助理、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安迎先生进行了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

北京四中校长助理、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安迎先生北京四中校长助理、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安迎先生

  主持人:您现在来到的是2013国际学校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现场活动,我是主持人赵亮,很感谢大家的到来。

  首先邀请到的是北京四中校长助理、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安迎先生,为我们做第一场的主题演讲,就是北京四重国际课程项目的缘起与发展,我们掌声有请。

  安迎: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有关对国际教育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刚才我在看来宾的介绍,绝大部分还是以私立学校的领导、校长、老师们居多,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来宾。我觉得作为一个公立中学国际课程项目的代表,我首先觉得应该向这些私立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创办者表达我们的一种敬意。所有的公立学校做这些项目的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比这些私立学校要短,而且他们做这些项目所遇到的困难应该说都比我们公立学校要大,四中更是一个比较容易起步的地方,我们毕竟背后有一棵大树好乘凉,很多私立学校的起步都是很艰难的。而且我也知道,大家的这些办学经验,包括办学的历程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借鉴的,所以我觉得虽然从某些城市或者某个角度去看可能公立学校现在办的越来越多,而且这种国际课程班也做的越来越红火,但是我觉得这种起步的工作应该说更为重要。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几个小的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是我在今年做所有讲座之前,包括我自己学校的招生咨询的讲座之前,我都愿意把这个题目放在最前面来跟大家交流或者一起来探讨,就是“对目前中国学生本科阶段赴美留学艰巨性的认识。”

  这几年作为高中阶段的国际教育越来越红火,刚才和几个校长、老师也在交流,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多,我记得今年做第一场招生咨询的时候,250多人的礼堂,至少挤进来了400人,最后还有一部分家长没有进来,我不得不开第二场。

  实际我永远会说这句话,我愿意为出国留学热泼一点冷水,这个热度就跟房地产似的,有时候太热了不是件好事,对于整个领域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一些阻碍,而且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认识被这股热所推动着上去,而不是真正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所以我一直在跟很多的家长包括学生在交流这件事情,千万不要认为走这条路会比你预备高考[微博]轻松,与家长、与学生这条路都不轻松。真正在美国去上一所好的大学、申请一所好的大学的入学名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的热潮下。

  我给我的学生家长也去算这笔账,像我们这种公办中学的中美课程班也好、中英课程班也好,在北京市有将近20个,我们就按一个课程班按照教委的正式规定收60人,通常大家收的不止60人,20个班就是1200人。还有一批是在私立学校里边的各种国际课程中的学生,北京有很多的私立学校,刚刚来到我们这边的像二十一世纪、汇佳、王府等等都是。还有一批学生是没有进入到各种国际课程体系里边的,他仍然在高考体系里,但是他最后我们叫两条腿走路的,既预备高考、还要出国的,这仅仅是北京的情况,上海只比北京人多、不比北京人少,上海这种课程项目已经超过20个了,还有广、深。我得到的消息,包括在座的可能还有来自于武汉、长沙、成都,这种中西部城市也已经开始起来了。实际这个基数还没有完呢,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现在在美国的各私立高中里边念,是中国学生,北京四中的初三毕业生直接去美国念高中的已经大概10%左右的占比,如果我毕业300多人至少有30人会去美国的私立高中。据我了解美国的顶级私立高中里边每一届至少有10个中国学生,多的可以到20个、30个,咱们就说美国排前20的话乘出来又是几百人的数字。

  反过来再看,美国大学收多少中国学生?8所常春藤,咱们说名校,大家都向往那个学校,八所加上斯坦福、MAT,10所学校每年在中国的招收人数,拿着中国护照的学生统称为中国学生,不管你在哪念,拿中国护照就是中国的国际生,10所学校加在一起180人,最多最多不会超过200人。大家可以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竞争趋势?因为我更多的接触的是比较高端的学生和家长,有相当的学生进入四中之后进入清华[微博]、北大是没有问题的,这个竞争压力一点都不比走高考体系的竞争压力要低、要小。

  美国的大学是不会因为中国的生源增加而为中国扩招的,相反我得到的有些信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还在缩减中国学生的比例,当然可能也有其他的高中。这样一个形势下,并不是说我们敞开的发展就有一个敞开的结果,我们很欣慰,有一些学生选择这条路开始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余地了,但是当你走到出口的时候会发现,入口的时候很高兴,这么多人在报名我终于可以选学生了,但是当你走到出口的时候发现这个竞争也是翻着倍的走的,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家长也跟我说,很多家长为什么最后孩子选择这条路?是因为初三这一年太折磨人了,很多家长说这一年给我累坏了,能不能摆脱这个东西了?高考别让我再费这个劲了,我是不是可以走这个体系里边家长是不是也能够省点心,这事应该说完全不是这样一种状态的事情。高考有它的问题,一考定终身至少不好,不利于这个学生发展。但是至少有一件事,你很明确的知道你的孩子将在什么时候考试,如果说咱们高一的学生,三年之后6月7日、8日他将参加考试,考试的时间和科目都不用你操心,咱们这个领域大家都知道托福[微博]一年可以考4次,SAT一年可以考6次,AT每年可以考1次、三年可以考3次,你第一要做的我们孩子什么时候参加考试。其实家长要想的事情比这个多得多,不但从考试时间的角度去说,包括难度,怎么考、考几次,这些都是你要去思考的内容。所以做打算出国学生的家长,一点也不比高考体系内轻松,这且不说还要安排各种社会活动、还要选校等等一大堆事情。

  不管我们将来打算学校想要做这件事也好,还是说我们是家长我们的孩子想要走这条路也好,我们都愿意去至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是,随着人员的增加,学生数量特别是优秀学生数量的增加,走这条路进入美国的一流大学,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这个地方。虽然我们都是干这个事情的,我们希望他能够多一些,但是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这个地方,要有这么一个想法。

  想跟大家说一下作为四中来讲或者作为绝大部分公立院校的国际课程项目缘起和想法是什么样的。其实从选择本科阶段出国这条路来讲,大概是应该从08、09年就开始出现了,学生就开始逐渐的躲起来了,那个时代出国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两条腿走路的,因为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是在高考班里面,到最后高三的时候也选择去申请美国大学,申请完了之后也是两个结果,有的孩子拿到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就不再继续高三的复习了,但也有的学生拿大录取通知书之后还会继续高三的学习,最后参加高考,这两种情况也都是有的。四中也是如此,我们最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个会要做些调整的,大概应该是在09年到2010年,因为在高三的时候这个人数已经达到30人左右了,30个人的意思就是平均每个班里面要有3到5个学生了,这个时候对整个高考复习,实际那时候也没有想出国这个事,还是想高考复习的那些学生是一个冲击。所以我们最后的办法是,在高三的时候把所有要出国的学生都拿出来,成立一个单独的班,当时叫出国班,在四中的排序里面排到第13,所以业内四中13班是一个标志性的班号,很多人都知道。是这样一个过程过来的,其实那几年的时候这些学生所申请到的结果也是不错的,也还是非常好的,我们每年哈佛和耶鲁都有,基本上学生都在前30、前50的大学,没有太大的问题。

  为什么想起来做这样一个课程项目?大概来自于这么几个想法,第一个,我觉得是学生的需求。因为自打四中有孩子申请出国我就开始主管这件事,我就和这些学生有交流,虽然他们都出去了,但是这些学生会跟我回来说。主要是这么两件事,第一件事,他们觉得双线作战这件事对他们来讲太纠结了。那个时代考美国大学或者申请美国大学还没有今天这么难呢,很多孩子08年要走的时候都不用考SAT,拿一个好的托福成绩就走了,对于他们来讲占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其实走这条路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更多的释放自我的,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发展,但是由于承受双方面的压力,在四中至少保证前50%的GPA,还要学课外、学托福、学SAT。学生跟我说,既然我们都已经做这个决定了,既然高一都做这个决定了,说学校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帮助和支持,让我们专门的准备美国这个体系的东西,所以希望不要再双线作战。第二个,所有回来的学生都跟我谈这个问题,就是在国外的适应,凡是出国留学的都有这样的感觉,三个月的听说、半年的读写,就是托福考110、115,哪怕120,都是一样,如果没有外教去上课、没有接触英语的新知识,都是有语言障碍的。四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适应的,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回来跟我说,第一个,苦,没觉睡,尤其第一学期,教授一下来20页的读2天,美国学生1个半钟头看完了,咱们的学生到那儿怎么也得4、5小时,那3个钟头怎么来?就是少睡3个钟头觉。第二个,GPA,大一的GPA保证太困难了,不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优秀、不努力,是语言跟不上,特别是写作也是困难的一件事。也是学生回来跟我说,说安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多一些的准备,能不能帮助我们尽早的去适应这件事。

  第二个,也是我们感觉到社会的责任,在我们和美国的大学招生官接触的过程中,很多的大学招生官都在跟我们说,包括很多媒体上也在说中国的学生申请资料造假的问题。甚至美国大学认定一件事,只要中国学生来这里申请就是假的,他要找证据首先证明他是真的,如果不能证明是真的就认为是假的,也确实有很高的百分比。我们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理论上应该说所有这些东西,成绩单也好、推荐信也好,应该是学校来做的,是因为学校缺失了这部分东西,然后推到中介上去了,只有学校以自己的办学声誉做担保的时候,这个东西才有价值、才有诚信,到了中介上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时候,一定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是最早成立出国指导办公室的,四中也是最早成立写推荐信的,作为一所名校,北京乃至全国的名校,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去提高四中、去提高中国学生在世界上的诚信度,让我们的成绩和我们出去的材料也有分量,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去做这件事,作为名校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认为这是四中发展的一个机遇,因为办学之初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当时要做一个高平台的这样一个项目,因为这群学生他当时真的没有地方去,在2010年、2011年的时候确实有这样的问题,直接进入普通班、高考班他永远是非主流、少数那部分人,他跟别人干的东西不一样,有种种问题。去一些其他的学校,他有时候会认为可能同学之间的层次跟自己不在一个档次上,直接去美国念高中绝大部分的父母又不放心,所以这批优秀生他没地方去了。实际我们愿意构建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个平台,让这些优秀的学生他愿意出国去完成他大学本科学位的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个平台中共同努力,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一起前进,最后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我们要做这件事情也是为了这些优秀生,当然也为四中自身的发展。

  在办的过程中我又逐渐的感到另外一层含义在里面,作为这个圈子里面的这群人我们都是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人,其实我们对中国教育的问题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基于很多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改变,比如高考体制,刚才我们说了,高考体制在这儿我们高中教育的很多东西都改变不了,我们很多的教育理想在现有的体制下是无法实现的,但是这样的课程美国大学的这种入学申请体制为我们去实现这些教育理想打开了一个通路,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的社会公益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普通的高中里边我们是可以发展的,我们也可以发扬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件事与他升入哪一个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其实间接关系也基本上没有,最后看的就是那个分,能考多少分就进来。所以虽然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课改,但是这些东西仍然是在边缘化的,我们没法彻底的改变它,但是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体系中,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所做的这些社会活动,全部和他升入某个大学是有关联的,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愿意主动的去做这些东西,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感觉。我觉得这个教育更接近于我想的那个教育,或者更接近于我愿意去为之付出的那个教育,所以这也是我们在做这个课程当中我的一点意见和想法。

  当然项目真正做起来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我们也在里面有很多的付出,最后我想也跟大家有一点思考。还是这个话,比起很多办了5年、8年甚至10几年的国际课程项目来讲,我们真的是刚刚成长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这一点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

  但是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面,我们在办的过程中也有了我们很多的想法和思考,比如我们谈到学校与培训班的区别,我刚才看到咱们的视频里边也有俞敏洪[微博],跟俞总也有过一些交流,俞总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他怀着一颗办学校的理想和信念的心,但不得以他办的是一个培训班。他的教育理想是应该办学校的,但是新东方大部分的东西还是培训班,当然新东方也有国际学校,可能能够部分的实现他的理想,实际就是这么回事。培训班有什么目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数,达到大学要求的那些标准,不会去考虑别的,因为在中国达到入学标准的就是一个分,所以他就是去关心怎么提高分数而已。但是学校不是这样的,我们教育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用衡量培训班的标准去衡量我们的学校有多少学生上哈佛、耶鲁甚至常春藤,变成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这个问题就出大了。我也问过很多学生包括家长想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让孩子来上学?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上小学的目的是为了上一个好的初中,上好初中的目的是为了上一个好高中,深高中的目的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一层一层往上走吗?不是,孩子来学校是学习来了、是成长来了、是发展来了。所以我们用一个目标去代替所有过程,而且是一个短期的目标代替了所有的过程,所以如果我们办国际教育、办国际学校、办国际项目是一种培训班的心态在办的话那是一定会出问题的。我们的课程不应该仅仅是瞄着学生在上美国大学能够怎么样怎么样,课程体系的建立还是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这个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东西。

  所以我们培养了很多很多的学生,但是幸福感却不强,为什么没有这种幸福感?因为他不知道他自己要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上小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考上四中初中,小升初,有每一次都有一种失落,但是我进来了我干什么,你的目标是考上四中高中,我进了高中时候干吗?你的目标是考上北大,我进了北大之后干什么呢?终于没得可看了。一样啊,我们有没有去过美国大学之后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有,怎么没有,只是没有人宣传罢了。咱们所有的宣传都是到入门,你看走进哈佛也好、走进耶鲁也好,都是进了哈佛这是不是就OK了,进哈佛以后呢,在耶鲁里面他们怎么样啊,生活的幸福吗?学习还优秀吗?没有人再去关心了,因为进去了我们就完成任务了,不是这样的。所以我的一个想法仍然是在这里边谈,我们办的是学、办的是学校,我们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对学生发展的理念和认识。

  老去说公立学校,总是带有政府色彩,我跟有的老师也争论过这个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我觉得如果像四中这样的学校,如果只停留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你得教给人民什么叫满意的教育,你要去引领全社会教育的价值观才对,而不能被社会庸俗的教育价值观绑架,你要去往前引领这种东西,当然有风险,因为你要去引领的时候会与一些世俗的观点有冲突,但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我们不往前看、不往前走的话就会要出问题了,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办人民不满意的教育,不是这个意思。

  也是在办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发现孩子的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我们发现西方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让孩子很早就去发现自己的兴趣,要去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说的通俗一点,对孩子来讲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去学习?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咱们说刻苦努力嘛,他为什么要去刻这个苦,因为我也教了20几年书,我的感觉,初中之前的孩子包括初中的孩子,支撑他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是争强好胜,尤其是咱们中国学生,基本上就是这样,咱们大家有孩子的基本都是这样的感觉。进入初中或者进入高中职后马上就会有一个问题了,有的孩子心理成熟了,按照咱们大人话这个事他看开了,干吗非得玩命啊,这个时候用什么去支撑他继续去努力奋斗?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兴趣、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这也是中西文化中有很大差别的地方,即使在四中。因为我带过很多届的高三,我们班里出过状元,我是教地理出身的。到高三报志愿的时候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爸,考多少分是我的事,报哪个学校是你的事。”这是听到最多的这句话,这事别烦我了,我考高分还不行嘛,700不行嘛,听这话“给你考高分,至于上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你慢慢研究吧”,都是这样的话,这样的孩子他进了大学之后这个专业能是他热爱的吗、能是他喜欢的吗?他如果真的从事这个专业这一生会幸福吗、他会热爱这个职业吗?咱们有多少人是因为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从事这个职业的。我往回倒这个东西在什么地方?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时候没有给孩子这些东西。

  中国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有没有优势?办到今天的时候我有一个很突出的想法、一个感觉,其实课程都不是关键的,课程都好办,中方课程是中方课程,美方课程是美方课程,最关键的是学生管理,所有办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是用西方的学生管理模式还是用中方的学生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只要有外教在这两个文化还有冲突。中国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以班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还是西方的这种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这个个人主义其实不带有便宜,他的这种管理思想。中国的学生管理有没有优势?有不好的地方肯定的,会有有问题的地方,咱们孩子从小就是用他律来教育大的,中国人自我的认可度是比较低的,我们一般都是需要别人认可的,很少说这个事对我自己满意就OK了,咱们是需要别人评价自己才能满意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打上幼儿园的时候,你做的好的标志是什么?老师发你一朵小红花,咱们有多少孩子是因为这件事是对的所以去做,不管老师发不发小红花这件事是对的就去做了,而不应该是为了挣一朵小红花去做。我们有多少家长会向孩子许诺,如果你考100我会如何如何,咱们去哪玩、咱们去买什么东西,这不都是他律嘛。实际他做这件事应该不应该,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我们过个马路都这么费劲,为什么?就是因为没人在那贴小红花。

  所以我们的管理有我们的问题,但是集体主义有集体主义的好处,有他的优势。去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活动,他们做的戈壁行走,因为我女儿也参加了,她回来给我讲了一件事我很有想法,我问她我说这5个人、8个人在戈壁里边一起走和各走各的各有什么好处?她的回答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个人行走会走的更块,五个人一块走会走的更远。大家想这件事是对的吗?一个人,是不是没有拖累,你可能走的更快,但是这种戈壁行走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可能你走10分钟、50分钟你觉得很枯燥,就放弃了,但是有一个团体你会走的更远,你说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果啊。所以你看咱们的初三、高三备考多么枯燥的一件事情,我也教高三,我也知道,那件事真没什么大事,颠来覆过去的背,反复做题,但是我们的学生能够坚持下来。

  我们讨论中国学生为什么能这么吃苦的去学习?美国学生不灵,这么枯燥的事早就不干了,但是中国学生可以,为什么?两个,第一个,对成功高度的渴求,这是我们灌输给孩子们的,就是对成功的欲望。第二个,就是集体。为什么你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有这个集体的力量。四中孩子的话说,别人都念书我在外边干别的,不好意思啊,就是集体的力量能带给他更快乐、走的更远。我们看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方式把中国的和西方的这种学生管理体系能够结合在一起,说的更大一点,实际就是把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这件事真的不容易,我觉得真的需要几个学贯中西的大家来帮帮我们做这件事情,能够把它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我只是从干活的角度来讲遇到的问题,而真正要把它系统来做的话,需要我们所有从事这方面的老师、同志们一起去努力的一件事。

  包括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在什么阶段出国,这都是我回答的最多的问题,其实我的一个说法就是,只要准备好了都可以,不要不做准备就去,只要准备好了就都是可以去的。

  时间关系不多说了,等等吧,我觉得两三年来我们时间的一些探索,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去想的事情。很感谢新浪搭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去沟通、去交流,我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跟我们的社会一样,竞争的味道太浓了,合作的味道、分享的味道太淡了,其实没有那么激烈,说四中怎么样、人大[微博]附中怎么样,没有那么大的对立,我们都应该把我们在教育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经验、甚至教训贡献出来,我们一起去发展,让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更顺利的成长。

  今天我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