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升初”:上名校须才钱兼备

2013年07月08日09: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盛夏炎炎的考试季里,“小升初”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考场外,家长[微博]无时不为电脑派位和择校费而焦虑;考场内,众小朋友在接受着各类神题的“摧残”。这“考场如战场”的景况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如果穿越回七八十年前,“小升初”会是怎样一种景象?

  高小毕业就是知识分子

  假设你穿越回七八十年前的广州,身份变成一个高小毕业生,肯定会有人恭喜你加入知识分子行列。当时,政府也推行义务教育,按民国初期的说法叫强迫教育,即强迫家长送孩子去上学,不听话就惩罚他们,但义务教育仅限于初小阶段,即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按规定,初小阶段免收学费,四年级到六年级是高小阶段,就免不了要交点钱了。比如,上世纪20年代末,广东公立第二十四国民学校的高小学生,每人每年要交6元(毫洋)的学费,购买力约相当于人民币几百元。

  虽说当时的工薪家庭每个月也有几十元(毫洋)的收入,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掏出这笔钱,赤贫阶层就更有心无力。况且,孩子上了学,家里还少了一个人干活不是?

  所以,直到1932年,根据广州市政府下属社会局的调查,当地仍有3.6万名适龄儿童进不了小学门。即使进了校门,孩子能上完初小就不错了,你高小毕业,肯定算是佼佼者。连胡适都说,一个小孩在小学里念了6年书,穿起一件长衫,便不屑助哥哥做木工,帮爸爸种田了,因为他是特殊阶级了。

  好中学一直是稀缺资源

  虽说高小毕业的你已迈入知识分子行列,但如果你有更高远的目标,比如“小升初”,那你还是得未雨绸缪,因为好学校在什么时候都是稀缺资源。

  现在的孩子“小升初”,论坛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七八十年前的“小升初”,信息渠道主要是报纸广告。从辛亥革命到1930年代初,军阀在广州轮流坐庄,军费开支庞大,差点把教育经费给挤没了。比如,1920年,广州军费开支高达2000多万元(毫洋),教育开支却只有区区44万元(毫洋)。

  教育经费奇缺,公立教育很难发展,私立学校就唱起了主角,报纸是它们推销自己的主战场。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作为主流大报的《广州民国日报》开辟了招生广告专版,向考生传递方方面面的信息。

  招生广告要看,招生简章更少不了。想要取阅招生简章,你出趟门吧,很多学校都会把招生简章放在商务书馆、中华书局这些人流汇集的地方,你可以多拿几份,回去比较研究。

  当然,最牛的学校是不屑打广告或散发招生简章的,比如广州真光中学,就没在报上打过广告,你得给学校写封信,热切地表达向往之情,才能要到一份招生简章。

  民国时期,广州名校的录取率大多只有10%左右,可见竞争激烈,考生难免也要挤破头。与现在不同的是,只要考生愿意,可以一年年考下去,直到考上为止。比如,1923年,广州培正中学就招收了一名十分执着的考生,他连考4年,最终得偿夙愿。

  这些名校为何如此难考?像培正、真光等当地有名的教会学校,课程大多用英文讲授,对学生的英文要求自然很高,考生如果不是在教会小学里学过英语,要想上这样的学校,非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不可。

  不过,你一旦考上了这样的学校,锦绣前程十拿九稳。当时,全国的高校录取率只有6%,但这些教会学校毕业的学生,十有七八可以上大学,其中有很多人还能去海外镀金。比如,培正中学1922年~1928年的400多名毕业生中,有100多人去了美国读书,数十人去了欧洲上学。

  不过,想上这样的名校,光才高八斗是不够的,家里还必须很“有财”,才能支付得起昂贵的费用。像培正中学,一年下来的学费及各项杂费,怎么着也得花个三百多元(毫洋),折合1.5万多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平民家庭大半年的收入,一般人家怎么上得起呢?

  别说私立名校收费昂贵,就像广雅这样的公立学校,你要是囊中羞涩,也只能望而却步。从广州广雅中学(当时称省立一中)编于1935年的一份纪念册来看,1300多名学生中,有700多名出自于商人家庭,只有50多人来自于农村。

  户籍不限,试题“不神”

  七八十年前的广州,“小升初”的竞争似乎比现在还激烈。但那时至少有一个好处,无论公立私立,都是面向全国、自主招生。招考的学校往往心有默契,错开考试时间,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还有学校推出“随到随考”的优惠措施,招揽更多更好的生源。所以,就算你没有广州户口,也可以零障碍考遍广州城。

  当时中学招生之所以不限户籍,一来私立学校必须广收生源,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二来从全国范围内说,民国初期的教育相当落后,很多地方连初小教育都落实不了,中学教育更是乏善可陈,那里的有志少年想要“小升初”,只能离开家乡,远赴省城。

  如果真能穿越回去考试,你最关心的应该还是试题的难度如何吧?其实即使回到七八十年前的考场,卷子上的题目也绝对不容易,只不过没有如今的“神题”罢了。可以说,当年的大学招生考试题目也没有如今的某些“小升初”试题“神”,不信就来比一比:

  1936年北大招生考试国文部分题目:下列各书是谁作的或编的?《文史通义》《后汉书》《论衡》《说文解字》《日知录》《说苑》《红楼梦》《方言》《文选》《三国志》

  今年广东某校“小升初”神题:请根据下面5个提示,分别猜出5个成语:20/3;1/100;9寸+1寸=一尺;12345609;1、3、5、7、9。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