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惯孩子真没辙吗?孩子教育问题请两代人一起看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李敏)爷爷奶奶万般呵护,宠着带大,没想到如此疼爱却害了孙子。
小亮(化名)今年13岁,三个月前他被班级同学的家长[微博]集体投诉,不得不停学,原因是他脾气太暴躁,稍有不满意便对同学拳脚相加。
案例:男孩常与同学冲突,下狠手
小亮今年上初二,是沈阳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小亮学习非常用功,成绩排前五名,爷爷奶奶非常自豪,因为孙子是他们带大的。
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对他有求必应,在家当惯了小皇帝的小亮在学校也很随意,看谁不顺眼就要打人,下手还非常狠。一次,一个同学在单杠上倒挂金钩,他上去就把人家脚给碰了下来,造成同学头部受伤;还有一个同学跟他开玩笑,他认为同学侮辱了他,在放学的路上用砖头向同学后脑拍去,幸亏同学躲得快才没有出危险。
小亮被同学称作“傻子”“愣头青”,他觉得同学瞧不起他,就不爱上学,经常一个人躲在家里玩网络游戏,网游成瘾后他无论说什么话题都以网游中的人物说事儿,叫他“傻子”的同学就更多了,为此他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而且出重手,最后很多同学家长集体投诉他,3个月前小亮不得不停学回家。
专家:过分溺爱的孩子不善交流
昨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主任刘常辉介绍,像小亮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这也是隔代教育最容易出现的隐患之一。
小亮打同学后,根本没有向同学道歉的过程,发生矛盾时也不会用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解决,就是简单粗暴的动手方法,一来二去遭遇了同学的疏离和孤立。
通过了解得知,小亮的父母因为工作忙,从小就把他交给了奶奶,小亮是在爷爷奶奶眼皮底下长大的。小亮跟着奶奶学拼音、学算数等,每次学得好,奶奶就满足他所有要求。习惯了奶奶宠爱的小亮我行我素,和小朋友玩耍时抢玩具,不给就动手,爷爷奶奶又不会严厉管教,父母平时也很少和他交流,导致了他性格偏激。
上幼儿园后,小亮的父母从来也不到幼儿园接他,他觉得父母不喜欢他,很少能看到他的笑模样,偶尔一笑能把周围小朋友吓一跳,因为他笑起来声音大得瘆人,而他惟一能得到的赞扬就是得到一百分的时候。
随着人际交往出问题,小亮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从而厌学,痴迷网络,最后不得不停学。
调查:双职工家庭孩子多由老人带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多数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是由老人来带的,这其中又分为三种情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带的最多,占80%以上;其次是老人和保姆一起带;再次则是由保姆来带。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离异,老人成了孩子的全权抚养人。
在老人带孩子家庭中,有的是老人和孩子父母一起住,这样孩子和父母更亲近;而老人带孩子单独住的情况下,多数父母会采取周末和孩子见面或周末接孩子回家的方式。
隔辈带孩子成功率不超30%
家庭教育专家指出,孩子0到12岁,尤其0到6岁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这个时期能否跟父母尤其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微博]认为,父母这一阶段在孩子身上投入一分,胜过12岁之后投入一百分。
“孩子0到3岁跟父母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岳文昊进一步阐释,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0至6岁的孩子最需要和母亲在一起,如果母婴连结中断,就会产生分离焦虑。6岁之后,父爱则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隔辈带孩子的成功率不超过30%。”孙云晓指出,由于溺爱,隔辈带出来的孩子一般存在娇生惯养、任性、肥胖甚至人格缺陷。
岳文昊也强调,0至6岁孩子的学习特点是模仿,而老人一般动作迟缓、思维慢而偏激,这些都会“传染”给孩子。
“如果不能经常与孩子见面,每天打电话是必要的。”孙云晓提醒,“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真正关心他,并想办法满足他的需求。儿童是研究大人的专家,会很清楚父母心里有没有他。”据《新京报》
■隔代教育·提醒
父母不能把教育孩子推给老人
实际上父母们应该明晰一个道理:面对孩子,老人永远是辅助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刘长辉提醒老人和父母,别看孩子小,实际上小孩子也有人际交往。比如互相抢夺玩具,一起开心大笑,学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和表情,一起做坏事等都是小孩子的人际交往。有些家长生怕孩子被欺负,孩子吃亏时家长第一个冲上去帮孩子处理情况,这些做法都不正确。家长要懂得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孩子受欺负时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如何应对并作出指导,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交往,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李敏
■隔代教育·问题
老人对孩子
不要“过度关注”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带孩子相当于“再当了一次父母”。
刘长辉表示,像小亮这样由于老人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缺少人际交往能力的案例并不罕见,这也是隔代教育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那么,隔代教育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1.过度关注
老人带孩子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过分关注,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提醒: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懂得学会面对,“摔倒了知道疼,被雨淋了是啥样”都需要去体会,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的“营养素”。
2.靠经验带孩子
年轻人大[微博]多趋于理性,而老人往往以经验为主,二者在孩子的吃喝教育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面对不一致的教育环境,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对事情没有固定的是非标准。
提醒:老人和家长面对孩子教育问题要多交流,统一思想,不能对立起来。
3.过度保护,封闭在小环境中
老人带孩子更注重保护,在“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经常鼓励的老人只有12%,而父母却有55%。由于老人采取限制多于引导的“看管方式”,所以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弱,很少主动找小朋友玩。
提醒:让孩子和小朋友接触,这才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有时孩子被欺负了,也不是坏事,是成长中必须面对的,从小会锻炼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和面对问题的应对能力。
4.抱持老观念不放
许多老人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不如父母敏感,无形中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
提醒:现在老年大学很多都会开设科学教育孩子的课程,建议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习补充认识。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李敏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