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80后脱口秀》,其中有一段是NBA球星德怀恩·韦德做客该节目。
王自健:听说你曾经跟球队要求主动降薪,来让球队可以在不达到薪金上限的情况下把詹姆斯和波什签回来,你当时这么做是一个什么想法?
韦德:我不仅仅是想要得到个人的成功,我最想要的是经历另一个层次上的团队的成功,所以我知道我的周围需要其他的伙伴,那些与我一样厉害或者更厉害的人,才能与我一起完成我的这个愿望,所以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少拿些钱,然后我们才能在一起打球……
为此,我特意上网仔细了解了一下韦德,除去他在NBA的成绩,有较高的篮球智商、心理调节能力不错、做人比较低调是对他个人最多的评价。他对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能摆正心态、能分享,这些让我很感慨,我在猜想,他有如此的心胸,一定是有一位对他教育得当的妈妈吧。
“人人为我,我是中心”
其实,不用说现在的孩子,作为80后的我们这一代,赶上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本身还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处处都能体现。而现在孩子的“独”不仅反映在能不能跟他人分享食物、玩具这些小细节上,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维模式,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常常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有早教专家做出过调查:当你问一个孩子“你有几个哥哥”时,他会说:“我大姨家有一个哥哥,舅舅家有一个哥哥,我有两个哥哥。”如此机灵的孩子回答得非常好,可是当你换一个角度问他:“你哥哥有几个弟弟”时,孩子无论如何也回答不上来了。
还有,当给孩子们看一幅图画时,上面画的是公园里的场景,你问他图上画的是什么,孩子会说:“那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即使他是男孩,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孩,即使画面上的叔叔阿姨与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长得并不相像,孩子依旧认为那是他和他的家人在做他喜欢的事情。这说明孩子依旧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尝试着再问:“画面里还有什么?”“每个人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孩子常常会答非所问,甚至会跟你讲他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是如何如何玩的……所说的都是他曾经的经历或是他凭空想象的,而不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图上人物的情绪、行为之后做出的符合命题的答案。
这种“以我为中心”是幼儿心理活动的思维特点,家长[微博]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慢慢会形成“人人为我,我是中心”的行为习惯。
换个角度,父母检讨自己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纠正处处“以我为主”的思想,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专家告诉我们,同样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就能达到效果,而且还能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比如全家在一起吃饭时,常常是几个大人簇拥着一个小宝宝,摆在他面前的一定是最好的菜。孩子吃虾有营养,于是孩子的碗里就会堆满了剥好皮的大虾,然后家长说:“吃吧,爸爸妈妈不爱吃虾。”这样的结果一定会导致孩子独自大吃特吃,因为孩子真的以为大人都不爱吃虾。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长会这样说:“吃吧,宝宝爱吃,就都给宝宝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形成一种概念:我爱吃的,就得给我一个人吃。
孩子根本不知道这其实是父母舍不得吃让给他的。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孩子吃独食的坏习惯,认为父母疼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作为家长,虽然是从“爱孩子”的良苦用心出发,却根本没给孩子机会去理解“爸爸妈妈是因为爱,所以才会省下来给你”的心思,孩子也就无从体会“爱”与“被爱”、“施”与“得”的情感,自然更不会明白什么是“分享”,更无从谈起“回报”。
同样的事情,换一种说法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家长只需要正面对孩子说:“宝宝正在长身体,大虾很有营养,妈妈希望你多吃一些,长得结结实实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父母给他的关爱,帮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尽管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大人,处处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看做是正在长大的人、即将要长大的人,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和期望,是非常必要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