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度高温上5个培训班 祖孙俩时间精确到分

2013年07月30日08:06  钱江晚报    
贺奶奶,60岁,家住下城区余官巷,每周三次陪外孙女参加美术兴趣班。贺奶奶,60岁,家住下城区余官巷,每周三次陪外孙女参加美术兴趣班。

  郑奶奶,今年62岁,她和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候的老人一样,这个暑期,每天在家和培训班之间奔走,即使杭州气温连续高达到40度。

  昨天早上9点半,郑奶奶已坐在少年宫正门口的石凳上,挤在一堆同样送孩子来补习的老人中间,笑眯眯地摇着蒲扇,整理包里的毛巾、水杯。天气虽然热,她依然在短袖外套了一件长袖,防晒。

  每个走进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家长[微博]都这样全副武装:帽子、毛巾、长袖或防晒衣。

  郑奶奶在等孙子下课。孙子暑假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报了5个培训班,最早上课的是武术班。

  武术班早上8点上课,郑奶奶6点半就要起床,做早饭。孩子还能赖在床上,安安稳稳地多睡一会,奶奶的早餐要等着他随时去吃。

  “他爸妈上班也辛苦,早起我反正习惯了。”郑奶奶摇着扇子,很安然。

  郑奶奶家在孩儿巷,离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不远。她已经估摸出坐公交车到达需要多少时间,每天掐着点把孩子叫醒。

  有武术课的日子,郑奶奶一般早上7:20左右带孩子出门,坐公交车路上大约需要半小时。公交车站停在少年宫东门附近,“有时候少年宫东门开了还方便的,东门没开就要绕到正门,这样会浪费10分钟,有时就很急,怕小孩上课迟到。”

  坐在公交车上,郑奶奶常常把讨论东门开没开当一个乐趣,东门有没有开呀,一定要开呀,没开就跑步吧……

  中午11:00,孙子下课,郑奶奶赶紧带孩子回家吃饭。

  “现在外面的东西不敢乱吃,万一生毛病了更加不好。”郑奶奶皱皱眉,“自己烧的卫生,白天我送他上课,爷爷在家做饭,回去吃好了再来。”

  这样来回一趟,一身衣服就湿透了,奶奶背上全是汗水浸透后的盐碱。

  下午把孙子送来上乒乓球兴趣班时,正是一天太阳最烈的时候,地上热气蒸腾,上晒下烤,又是一身汗。

  送进教室,郑奶奶等在外面,一直到下午四五点,下课回家。

  每周一三五都如此。

  除了这些,上五年级的孙子还有游泳课、毛笔课、英语课,周一到周六全部排满。

  孩子的行程排满,郑奶奶的行程和孩子同步,也排满。

  “周末他爸妈接送,平时大人忙,上班没时间,就我们家两个老人轮流管。”奶奶摇着手里的扇子,汗不停地流,却连声说,还好还好,“小孩子过得好,我们再辛苦也高兴。”

  等在教室外的老人,听到郑奶奶的话,互相开玩笑,到底是老了,能熬筋骨,年轻人娇滴滴的,让他们爸爸妈妈来,估计没几天就不来了。我们老骨头,比他们能吃苦。

  相关新闻:40℃高温仍上培训班 老人孩子都在“殊死搏斗”

  每天6点半起床,给孩子做好早饭,7:10带孩子挤公交车去兴趣班;中午回家吃饭,饭后顶着一天最热的太阳,又赶公交车去下一个培训班……62岁的郑奶奶,在史上最热的杭州,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高温把杭州变成了烤箱,烤得人不敢往室外走。但暑假各类补习班依然人满为患,父母上班,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家里老人挑起了接送重担,街头烈日下,现在最常见的就是老人带着孩子,走在通往各个补习班的路上。

  昨天我们守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大门口数人头,上午10:10到10:20,短短10分钟,进进出出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有56位。

  高温下,有一群爷爷奶奶送孩子,等孩子,接孩子

  上午9点半,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儿培训最热门的地方,台阶和走廊上已坐满手摇蒲扇、纸片或帽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抹着汗,拉着家常,近在咫尺的西湖没有送来一丝凉意。

  有孩子下课,老人赶紧起身,给孩子戴帽子穿防晒衣,急匆匆回家或者赶往下个培训班。还没下课的,就起身,趴在窗户外,看自家孩子有没有在认真听讲。有时看到孩子在做小动作,急得拍着蒲扇,和旁边的人说:“这小子,又在咬手指了,不卫生呀,好不好进去说说他的……”

  我们和老人聊天,看见他们翻出自己鼓鼓囊囊的包,里边装着水杯、水果、面包、饼干……孩子下课休息时,递水,送葡萄、送苹果,送酸奶,百忙中还要给孩子扇扇子,顺便告诫一下,“好好上课,不要趴在桌上……”。

  黄奶奶即将上三年级的外孙,就在这里上兴趣班。昨天上午有2节课:8点到9点半,学硬笔书法;10点到11点半,学电子琴,每周三次循环。周二和周四,学象棋,学游泳;周六,补习英语。

  让黄奶奶庆幸的是,家离少年宫不远,坐公交车两站就到,只是这样的毒日下,等公交车,也是一种煎熬。

  黄奶奶说:“我们也不想要他学得多少厉害,暑假小孩子在家么,只能看看电视,没什么长进,出来上上课,多少还能学点东西。”

  她回头看看正在教室里上课的外孙,“我们累点,又不要紧的。”

  爷爷们说:

  能不能给个家长休息室

  炎热的暑假,哪里有树荫,哪里就有等孩子的老人。这时,能在教学楼里占据一席之地的家长,算是幸运儿了。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交谊厅外,台阶上坐满了老人,虽然头顶有树荫,但大家手中扇子依然要摇个不停。

  67岁的王爷爷,昨天早上送即将三年级的孙子上课。

  把孩子送进教室后,他就在台阶上找了个位置,拿出报纸慢慢看起来。王爷爷负担也不轻,孙子报的是综合课程,语文和数学,每周三次,周末还要送去补习英语。

  “你看看旁边,都是等小孩下课的人,其实也没有辛苦不辛苦的,习惯了。孩子爸妈要上班,没空,那么我就来了。”

  王爷爷提了一个建议,“现在的天实在太热了,你们记者能不能跟少年宫反映反映,给我们建一个家长休息室。”他说,这样老人不用在室外随地乱坐,少年宫整体环境也好看,还照顾了老人身体。

  很多人都附和王爷爷的建议,单阿姨孙女在少年宫上口才班和舞蹈班,一个是上午9点到10:10,一个是下午4:10到6:10,她也觉得需要一个休息室。“给我们建一个老人休息站,我们在里面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夏天太热了,多给几个电风扇。老人家每天接送小孩子不容易啊。”

  单阿姨孙女下课了,她帮孙女整理好防晒衣,抬头看看太阳,牵着孩子的手准备回家,下午再来。

  “有些家里住得远的,上午下午都有课,来来回回浪费很多时间,老人全部坐在外面台阶上,看着也心酸的。”单阿姨临走前,看到台阶上还坐着等孩子的家长,叹了一口气说。

  作家麦家说:

  

  老人孩子这是在“殊死搏斗”

  作家麦家,在微博上把老人和孩子烈日下为培训班奔波,形容为“殊死搏斗”。

  “暑假各种培训班大行其道。刚听说友人为12岁孩子报了5个班,爷爷每天骑电瓶车带盒饭顶酷暑早出晚归。杭州天天高温,我想可别把老爷子累病了。我又想,这种‘殊死搏斗’有必要吗?”

  麦家觉得,“孩子能吃下这等苦头,我看即使种地扫大街也能立人。中国梦不是靠高分和名校实现的!去罗马的路千万条,走独木桥挤死人!”

  网友的回应,有同情孩子和老人的,“孩子不想去,好多都是父母着急,唯恐孩子学少了。父母没时间接送,就落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孩子战酷暑,全家也跟着备受炎热折磨。”

  而更多的网友却觉得无奈,“记得你(麦家)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坚持就是‘勤’和‘忍’。爷爷和孩子们,正在忍着苦暑的煎熬,勤奋地迈近唯一通往罗马的路,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实习生 沈梦睿 记者 王玲瑛/文 尹炳炎/摄)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