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暑期做义工为何成难题

2013年09月09日14:47  新华日报    

  假日虽已结束,一道未解的题仍让中小学生纠结——

  暑期做义工,究竟难在哪

  郭馨缘是连云港院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暑假最后几天,她正儿八经地当起了义工,在一家康复中心教脑瘫孩子学汉语拼音、算算术。

  而小学生想当义工,这路却并不平坦。7月起,郭馨缘爸妈为孩子筹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拖到8月中旬,这件献爱心的好事还没有眉目。妈妈范红梅说,自己找过社区卫生中心、医院、养老院、幼儿园,全都碰了钉子——6家服务机构表示,不需要缺乏专业技能的小学生,也不敢用。

  献爱心被拒绝的事,并不鲜见。连云港东港中学团委书记林华说,他们的学生很难得到义工机会,初中生多次遭服务机构婉言谢绝,高中生也只能到火车站当引导员。拿不出专业技能,学生做义工的范围,就脱不开帮社区锄草、搞卫生。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业苗告诉记者,不要说中小学生,社工专业的大学生也不太受欢迎——他们欠缺动手能力,实际上很难真正起到作用。

  “我们招收义工,有一个条件,就是专业学校毕业。”连云港市博爱康复中心院长朱金霞介绍说,康复训练、医疗护理需要的专业老师,他们至少得接受过3年专业训练,有大医院实习经验,入职后参加3-6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哪个单位都不敢随便放手给没有任何经验的中小学生去做”。

  采访中,记者发现,愿意利用暑假做义工的中小学生为数不少,主要原因是年轻父母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孩子到了该认识社会的时候了。”范红梅就是这样想的,她想让孩子了解不一样的生活与人生,尽早接触社会,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而做义工则是成长、成人的良好途径。但更多的家长[微博]跟记者诉苦说,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孩子娇生惯养,“在家都不干家务,怎么能指望他们在外面做好志愿服务呢?”

  另一方面,中小学基本上也都没有推广义工服务的“制度”。部分学校根据原有的德育思路,要求学生“必须做一点暑期社会实践”,但是,“社会实践在学校年终评分中不到1%,再出彩也不能为学校加分。”林华说,暑假期间,中小学校方组织的志愿活动,范围不超过搞卫生。而择校、升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大事,也是家长、学校的大事,“搞再多活动,都抵不上多几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而且,学校课程内容、课时编排有明确规定,义工培训却并不在内。

  吴业苗教授认为,要在中小学课程中开设义工服务课程,将服务时间、质量“学分制”化,成为升学、毕业的考量标准之一,“学校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义工的价值观和服务技能;可以将学生活动与社区工作‘结对子’,并以学分形式对服务进行管理。而对不适合青少年独立参与的,可否考虑开发‘亲子义工’,由家长带领孩子一同服务?”

  而由家长筹划、争取的这段社会服务,令人难忘。郭馨缘告诉记者:“义工的经历,让我学会珍视自己拥有的东西,尽力去帮助那些不幸的同龄人。”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