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常有人说,对老师而言,最辛苦的不是带教初、高三毕业年级,而是带教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原因很简单,小一新生可谓是“白纸一张”,他们从未接受过学校范畴的系统、正规的教育,对他们来说,进校门读书是真正的“零起点”,所以,小一的老师不止要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好“长辈”和“朋友”的角色,带他们做好学习的起步工作,带他们走入校门,爱上学习。
竹园小学校长田荣俊说,带教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同时也不乏新老师,由于教龄不同,他们的感受往往也不一样。但是他们抱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让学生熟悉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等,这些工作看似容易,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不轻松,老师不仅会遇到学生的不习惯和表现反复,可能还会面临来自家长[微博]的不理解和质疑。
第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撇开这句话的对错不论,至少它说明了要从孩子的小时候起就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田荣俊说,我们做说的习惯主要指学习和生活两种,从学习习惯来看,学生首先要学会听课,不像在幼儿园中那种轻松、随意的课堂氛围,小学的课堂是有一定的纪律性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死板、无聊,但是学生一定要养成静得下心来听课的好习惯,必须保持一节课35分钟高度的注意力,不能随意插嘴、离开课堂、和人聊天等。可能在一开始,多数学生还是会不适应在一堂课中每分钟都全神贯注,老师会在上课的前10分钟和临下课前稍微“松”一些,逐步让学生调整好节奏。
此外,田荣俊还强调了“一次性”的原则,这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事物和负责任的态度,如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翻开课本的第五页,那学生就应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如果思想不集中或是实在是没跟上老师的步伐,可以开动小脑筋看看同桌的动作,从他人那里找到帮助,但是今后尽量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这种一次性的原则可以强化学生上课的效率。
除了学习习惯,老师也应在生活习惯上多下功夫。如中午用餐、下午放学前整理书包等的习惯。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或厌恶的情绪,可想而知学习对他而言将是一辈子的“折磨”,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悲剧。而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好动的特性,死板、机械的教育只会扼杀他的灵性和对学习的热情,所以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还要花心血在尽可能的将学习变得有趣这件事上,所以他们会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开学十天左右,在本市各大论坛上都可以看到不少小一新生家长发帖询问书面作业这件事,虽然多数学校在执行教委三令五申的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这项政策上做得不错,但是家长却担心不留书面作业是否不能让学生巩固每天所学的知识,对此数位一年级老师都表示,不留书面作业并不代表没有作业,不要忽视口头作业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也呼吁,家长不要过于焦虑,要相信孩子的潜力,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适应新环境和新伙伴,家长每天“孜孜不倦”地询问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厌烦,有些家长甚至每天都要与班主任联系,咨询孩子在校的表现,虽然将这些情况告知家长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但是每天的电话、短信“轰炸”有时也会影响老师的正常作息。
第三,关注每一位学生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是亘古不变的一句话。学生和老师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应相互融合,一起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还应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将原有这堂课教什么这种“老观念”与时俱进地转换为“学生希望学到什么,需要我教什么。田荣俊表示,老师不能把孩子看作是U盘,一味地往里塞知识,而是要将学生看作是自己服务的对象,尽量加强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