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廖君、凌军辉、俞菀)南京市教育局近日正式下发《关于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办法的通知》,要求从今年11月1日起,全市小学对按时离校确有困难的学生全面实行“弹性离校”,由家长[微博]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合理调整放学时间,安排自习等,校方不得收费,不得变相补课。
南京此举,在网络上赢得了一片支持之声。在很多城市,小学生一般是下午三点半放学,但家长一般都要五六点下班。孩子放学之后去哪儿成了很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无处安放的孩子们
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已经头疼接送孩子的问题。南京的“80后”家长王凯告诉记者,夫妻二人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每天下午五点半后才能下班,双方父母也不方便,接儿子下幼儿园成为难题。
9月份入学前,武汉市民龚先生十分着急,因为自己和老婆都在汉口上班,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接送没有着落,“孩子下午放学要比我们下班早一个多小时,总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回家呆着吧?这样太不安全。”
记者在上海调查发现,上海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放学时间分别在3点半、4点半和5点左右,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规定课时外的补课、加课、延迟下课等现象明令禁止,学校基本都按时按点放学。
记者看到,上海中心城区的幼儿园和小学,如徐汇区思南路幼儿园、高安路第一中心小学等,放学的孩子大都由家长接送回家,其中以祖父母辈的老年家长为主。
但在上海虹口区、闸北区等外来人员聚集区域,由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较多,放学后孩子的去向确实成问题。如果是在夏天,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会到一些河道边玩耍游泳,甚至酿出溺水的悲剧。上海浦东张家浜景观河道、闵行区东七号河等地区,曾被称为“死亡水域”。“有些小孩子放学后也没地方去,就来游泳,不知水的深浅,也不做准备运动,结果抽筋,喝了几口水就沉下去了。”从事了8年多打捞工作的水上养护保洁员蒲绪友说。
托管:无奈而不安心的选择
武汉市民龚先生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距学校步行仅5分钟的托管班。龚先生告诉记者,这些托管班多半集中在学校附近的小区里,许多都是住家改建而成,让孩子托管也是无奈的选择。
王凯告诉记者,最终,他在幼儿园附近找了一个民营“小饭桌”,儿子放学就被人接去看管,他们下班后再去接。“这个小饭桌开在居民家里,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多的时候有40多个孩子挤在一起。每月多花六七百元还是小事,关键是安全不让人放心。”
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家庭式“小饭桌”托管,成了很多家长无奈的选择。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民间托管市场。
记者在武昌街道口某居民小区的一家托管班发现,该托管班位于一套普通的两居室民房内,空间范围较大的客厅成为十多个孩子的主要活动空间。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有的看电视、有的写作业,多数孩子在书房、卧室等处戏耍玩闹。这些孩子都由一名中年妇女照看。
这位托管班负责人称,这里收费低,平均每天的托管费用也就20多元,比平均每天高达数百元的专业培训机构要划算得多,学生们同样可以得到作业辅导等帮助。
汉口后湖、汉阳钟家村等一些居民小区中,这类家庭托管班也同样存在。家住汉口后湖的一名周姓家长告诉记者,家庭托管费用不算高,一般家庭都能承受,但关键是孩子的用餐卫生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对家长的疑问,一名家庭式托管班的负责人自称,“(伙食安全)肯定不会有问题,尽量减少(孩子)室外活动。”
除此之外,数量众多的培训机构也占据了课后托管的部分市场。相对于其他培优班而言,培训机构的托管班显得较为隐蔽,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介广告,很难得到托管班具体信息,只能在学校放学家长较为集中时获得一些传单广告,或者家长之间口口相传得到一些信息。
由于培训机构具有合法的培训资质和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许多家长宁愿多花些钱,参加具有培优班、兴趣班性质的“托管”。
谁为托管孩子的安全负责?
没有谁知道有多少托管班存在,把孩子托付给托管班的家长心里也并不踏实:“接孩子路上发生意外怎么办?”“托管期间出现安全事故谁负责?”“饮食卫生有保证吗?”尽管存在这些疑虑,无奈的家长们也只能抱着侥幸的心理选择这些没有保证的托管班。
武汉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现有规定,经营户只要有场地和注册资本就能取得营业执照。至于一些家庭式托管班,由于很多时候是熟人之间代为看管孩子,本身就没有办理营业执照,也没有获得卫生许可证,在孩子教学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武昌区教育局有关人士则认为,托管不是培训,在其师资、场地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限制。由于这些托管班本身的不稳定性,一旦出现问题,托管班可以溜之大吉,家长和学生根本无从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采访武汉几家托管班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均反映,托管班和教育、卫生、消防、工商多个部门的管理职能有交叉关系,但国家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只要不出问题,这些职能部门都管不了,对于托管班存在的隐患,相关部门应该协同行动,予以规范管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