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调查:初中孩子最易“想不开”

2013年11月03日12:42  扬子晚报    

  初中前后的孩子最易“想不开”

  普查显示江苏孩子青春期心理问题比升学期还严重;高三男生和大一女生失眠最厉害 全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年底出框架,中小学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随之将有变化

  初中前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比初三和高三学生更高!

  昨天,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微博]召开,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傅宏教授表示,在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中,初中前后孩子出现自残的比例最高。升学期的孩子则通常会出现失眠等心理波动,青春期更应该引起家长[微博]和学校的关注。

  年龄VS心理

  初中前后的孩子自残率最高

  外地案例>>

  成都五年级男孩跳楼

  “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10月30日,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某班的10岁男孩军军(化名),在语文课本上留下这句遗言后,从30层高的楼上跳下。事发前,语文老师曾因军军不遵守会场纪律批评了他。这起悲剧给所有人都带来伤痛。11月1日上午,语文老师见到孩子的遗体后晕了过去。

  江苏调查>>

  自残自杀更多发生在青春期

  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傅宏教授表示,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心理学会在2008年、2010年两次对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年龄段涵盖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读初中前后的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

  “初高中升学前后带来失眠、焦虑的问题比较多,但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并不多。”傅宏注意到,严重心理问题跟青春期的关联度更高,“比如有的孩子会自残,用刀片伤害身体,轻一点的在手背上划,重的在肉多的地方划,更严重的用烟头烫。”从调查数据来看,自残、自杀、情绪低落、反社会行为更多的表达在青春期,跟升学的关联度并不高。“这个问题过去是被忽视的,社会更关注升学带给孩子的压力,其实升学本身带来的压力是有限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给家长的话>>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欲望变得强烈,肉体上有欲望,可灵魂还是个孩子,像新手驾驶赛车,必定横冲直撞,不知道如何控制,就会出现焦虑、痛苦的情绪。”傅宏教授认为,如何平衡青春期能量的释放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比如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他学会融入社会的方法,实现自我价值。

  学习VS压力

  每周补习超8小时,一成孩子会有心理问题

  补习时间和心理问题发生率关系

  外地案例>>>

  云南女孩不想补课上吊自尽

  今年8月5日早上,家住云南景洪市东风农场前哨生产队第五居民点的胶工余某和孔某夫妇上山割胶后,回家时四处找不到女儿,最后却在屋顶发现12岁的女儿已经在太阳能支架上用丝巾上吊自杀了。

  在急忙将女儿解下来的同时,夫妻俩还看到了女儿写好用橡皮筋绑在手指上的一份遗书。大意就说她对读书很讨厌,更不想补课,但是父母的安排不去又不行,只好自杀一了百了算了。

  江苏调查>>>

  过度补习心理问题发生率高

  专家们发现,一周内补习时间不到1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7%,补习1~2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降为2.7%,3~4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3%,5~6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5%,补习7~8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升为4.9%。补习8小时以上的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9.2%。

  给家长的话>>>

  傅宏教授建议,首先应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消耗能量,而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写作业。第二,请家长减少对孩子的说教,“家长应提早接受孩子的成长。

  高三男生大一女生,失眠最严重

  补习时间和心理问题发生率关系

  外地案例>>>

  一做功课就头疼,晚上睡不着

  福建学生小A上高三,发现时不时就头疼。刚开始,只是偶尔头痛,小A也没多大在意,但过了几天,他发现自己头痛的程度越发严重,而且每回都是偏头痛。小A每每想转移注意力到功课上,头痛就会越严重,他开始紧张起来,“难道是病了?”

  虽然小A回家自我调整了几天,偏头痛却已经影响到睡眠。

  江苏调查>>>

  女生失眠率明显要超过男生

  江苏调查发现,中考[微博]、高考[微博]前后学生的失眠发生率会明显上升,出现失眠后部分家长选择给孩子吃安眠药。

  女生失眠现象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初三以前表现出随年级上升而增高的趋势,之后开始下降,进入大一后失眠现象最严重。男生则在高三和大三时期失眠现象最严重。

  给家长的话>>>

  傅宏教授认为,失眠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孩子们产生的应急反应,“准确地说是一种适应方式,因为碰到高考会紧张,因此睡不好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必因为担心睡不好影响考试而服用安眠药。”傅宏解释说,实际上睡不好觉有时反而有助于孩子考试,“好比小狗要跳过一堵墙,一开始怎么也跳不过去,你假装要打它,它一害怕受了刺激马上就能跳过去了。”

  家庭VS心态

  两成中小学生想过离家出走

  傅宏告诉记者,在离家出走率一项中,24.6%的中小学生曾想过离家出走,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23.7%和25.3%,无明显性别差异。专家们发现,离家出走意念与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处境呈显著负相关,即有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学生,不太可能会产生离家出走的意念。“就像你一个人在路上走,很多人在看,你走着走着就会不自在,从心理学角度看,独生子女心理有先天‘缺陷’。”

  父母关系差,孩子容易出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与父母之间关系好坏有极显著的关系。

  中小学生的父母关系极为重要,父母关系越差则儿童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父母关系从和睦到离婚不同水平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依次为2.9%、5.2%、8.7%、7.4%、9.3%和4.4%。

  总的来说,父母关系差会直接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受父母关系影响较小,心理问题发生率与父母关系无显著关系。

  重组家庭男孩最易“绝望”

  调查数据表明,江苏10.5%的孩子曾长时间感到伤心绝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9%。小学阶段,女生表现出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进入初中显著上升,初中阶段,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高中阶段,男生报告率显著高于女生,进入大学阶段,男生报告率在大四达到顶峰,女生在大三时期报告率显著上升。

  男生来自重组家庭的报告率最高,这与全国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达到32.1%。

  “暴力”孩子多有心理问题

  与人打架次数多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概率高。在中小学生中,从不与人打架的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5%,打过1次的为5.2%,打过2~3次的为6.3%,打过4~5次的为13.5%,打过6次或更多的则高达17.7%。结果显示,攻击和暴力倾向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

  傅宏认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慢慢没人愿意跟他玩了,他就慢慢会改变。“儿童在欺负与被欺负的环境,比学习知识重要的多。”(记者 蔡蕴琦)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