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学生摘得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意奖

2013年11月14日10:25  现代教育报    

  10月上旬,在大兴一中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一架翼展1.5米的模型飞机在操场上空上下翻飞,引来众多师生瞩目。操控它的是大兴一中高三(7)班的申鹰翔。

  不久前,申鹰翔报名参加了第二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意大赛”。大赛的参赛队伍主要由航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个人爱好者等构成。这在他参加的所有航模比赛中级别最大,水平最高,“这次参加比赛主要是为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没想着拿奖。”结果不仅如愿经历了世面,他还获得这次比赛的无人飞行器创意大奖赛第九名。要知道这个项目参赛队伍就有76支。

  申鹰翔的父亲申树航是大兴少年宫的模型教师。在他的影响下,申鹰翔从幼儿园就开始喜欢上飞机模型。那个时候陪伴他的是牵引滑翔机,无需自己组装,操作相对方便。带着这个心爱的玩具,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申鹰翔就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航模比赛,并最终摘得小学组第四名。后来,他陆续崭露头角,在市级航模及其他科技竞赛中获奖二十余次,国家级获奖七次,国际级获奖一次。

  起初,申鹰翔的航模制作和操作技术主要由父亲传授,后来随着技艺娴熟,他开始更多地自主钻研:订阅一些相关的刊物,如《航空模型》《航空知识》等;翻阅一些相关理论书籍;从航模网站、航模论坛获取业界动态和赛事信息。如今,申鹰翔已经俨然一个航模小专家,谈起相关知识头头是道,比如三种经典的航模布局分别对应的性能特点:倒V型尾翼布局容易操控,飞翼布局更加机动灵活,鸭式布局载重量更大等。

  对于那些看似高深艰涩的模型知识,申鹰翔倒乐在其中,“航模和篮球一样,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爱好,我没有刻意去想达到什么目的,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不过选择这个爱好,申鹰翔也遇到了自己的苦恼:爱好航模的同龄人很少,因而在他参加的比赛中,由于同龄段的队伍太少而不得不到高年龄组的情况时有发生。好的一面是,他结识了一些比自己年龄大很多“模友”,“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更快地变得成熟起来。”

  申鹰翔的理想是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将来可以继续发挥这方面的特长。眼下,他正积极准备参加北航的自主招生考试。

  成长解码:让孩子多见识一些 多成长一些

  如果说对航模的喜爱与专注,成就了申鹰翔现在的成绩,那么父亲的理解与支持则是他在个性发展之路上前行的风帆。在如今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微博]普遍关心的还是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轻视甚至忽略孩子的个性发展。而申鹰翔的父亲申树航则认为:“作为家长,不唯分论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家长如果只看分数,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过了少年时期,当他们的思维模式基本固化,就很难再去改善了。”

  基于这样的认识,申树航从鹰翔小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兴趣特长,航模无疑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由于经常参加比赛,跟学校请假在所难免。在分秒必争的高三时期,申树航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为孩子报名参加为期五天的第二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意大赛。申树航表示,他们参赛之前并没奢望能在众多专业人员的竞争下拿到名次,更多地还是希望孩子能在大场面下“多见识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成长一些”。

  除此之外,申树航还尤其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很多,许多父母心疼孩子,生怕“含在嘴里化掉,放在手心飞走”。他指出,不少家长“心是好的”,却经常在无意识中“剥夺孩子受锻炼的机会”,比如接送孩子时帮孩子背书包。

  至今,申树航对多年前带着孩子参加两次比赛的经历记忆犹新。有一次,正读小学五年级的申鹰翔去苏州参加未来工程师比赛,前一天在体育馆内进行开幕式彩排。室外气温是41℃,体育馆内更是闷热难耐。彩排结束之后,看到孩子汗流浃背地从体育馆走出,而没有半点怨言,申树航颇感欣慰,“那一刻,我感觉他成长了!”另一次,他利用孩子的初一暑假去参加全国航模比赛,由于赛事安排问题,他们父子两人不得不连夜赶工,重新改装模型飞机。谁想,第二天又遇上连绵阴雨,直到傍晚才消停。紧接着他们抓紧天黑前的二十分钟时间进行了试飞调整。在申树航看来,这样的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无形的财富”。

  谈及父子关系,申树航表扬了航模的贡献。在孩子小时候,他时常骑着自行车,前面载着申鹰翔,后座载着模型飞机,一起到野外进行航模试飞训练。“航模带给我们许多的共同语言,有时候我们在一起探讨事情就像朋友之间在对话。”

  □文/《现代教育报·家长周刊》见习记者 叶正新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