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家务惹议 孩子做家务不该如此纠结

2014年02月20日16:05  现代教育报    

  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洗碗一次,起步价50元,扫地、拖地70元……”近些年,报纸、网络上有关家长[微博]有偿让孩子做家务的报道、讨论几乎每年都有。如今,随着这一问题的再次被抛出,关于“朝六晚九”忙于学习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做家务、有偿家务究竟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的讨论再次风浪翻涌。而据《成都商报》的调查,近八成的家长都曾用零花钱作为干家务的“鼓励”手段。可见,在不少孩子心中,若没金钱“诱惑”,家务多少有些事不关己的味道。

  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孩子做些力能所及的家务该如此让人纠结吗?换句话说,“孩子与家务”让人如此纠结说明了什么?

  也许,一些家长“有偿家务”的初衷是让孩子懂得挣钱的不易,然而,孩子这坐地起价的势头着实惊呆了良苦用心的家长们。在笔者看来,追寻问题的根源,我们不得不反思“做家务”是否被认真地当成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做家务似乎是女性单方“围着锅台转”的分内之事,多少有点不值一提。试想,若是家长在教育观念中从未把家务劳动当做家庭责任的一部分,孩子坐地起价有何不可?因此,家长自身要有一种对待家务劳动的合理态度。

  根据网络最近流行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中国孩子从出生起就在识字、背唐诗、参加培训班等智力开发中摸打滚爬时,美国孩子参与家务的能力早已被逐步培养。现实中,中国家长对于家务劳动的意义认知又有多少呢?

  当我们苦恼于孩子长大后同理心、独立性如此之差的时候,应该回头思考家庭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长达20多年的跟踪性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比为15:1,犯罪比是1:10。可见,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然而,一项关于小学生做家务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韩国孩子是0.7小时,英国和法国的孩子可以达到0.5到0.6小时,而中国孩子却不足0.2小时。与国外的孩子相比,做家务并没有成为中国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自发习惯,孩子对家庭的奉献意识远远小于索取意识。事实上,孩子做家务对自身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家庭责任感等都有促进作用。

  当然,这种习惯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家务劳动的承担力各有不同,家庭成员应有互相照顾的好传统。若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家长又毫无耐心,孩子产生厌倦逆反心理自然在所难免。因此,家长让孩子做家务必须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劳动是最关心、最忠诚的保姆,同时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家务劳动其实应该是孩子的成长中的一部分。

  当以金钱“鞭策做家务”流行时,只会纵容孩子对亲情的斤斤计较。“有偿家务”年年成为争议焦点不怕,只是,孩子的成长时机一旦错过就很难补救。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