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小红
中国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时至今日仍源远流长,家喻户晓。如今,在山西,一些家长[微博]纷纷效仿孟母,为了孩子能在好的环境下学习,不惜重金挤名校、买学区房,更有家长不惜辞掉工作专心陪读,只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2011年,山西省教育厅明确规定,小学入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根据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
然而,在山西太原,仍有部分学生家长未选择自家附近的学校,而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读名校,希望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太原市民张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夫妻二人都是普通上班族。25日,张先生告诉记者,其独生女儿张阳,今年7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他认为,自家附近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够好,于是,张先生费尽心力把女儿送进了当地名校。张阳上学以后,张先生需费时费力接送女儿上下学,虽然有些辛苦,但张先生认为,女儿能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时下,家长考生奔名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对此,太原市第五中学教师赵明生告诉记者:“学校文化、学习氛围、教育资源等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学生的学习跟学校有一定的关系”。
类似张先生这样想法的当地人绝非个例,然而在太原市的众多学校中,外地户籍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
刘涛是太原市某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户籍所在地在山西省柳林县,为了让刘涛在太原上小学,刘涛的妈妈贾女士经过各种努力才让儿子顺利就读。谈及为何会选择异地读书,贾女士说:“太原是山西的省会,无论师资力量,还是学校设施肯定比我们那小县城强很多,我儿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发展一定有帮助。”
为方便儿子上下学,贾女士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价格不菲的学区房,并辞去当地还算稳定的工作,专心陪读。贾女士说,小孩子贪玩,也没有作业,因此每晚都会陪儿子复习当天的功课。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刘涛在周末的时候,还会去上英语班、写字班等。
贾女士称,和儿子刘涛同校的同乡也不少,有个孩子就是自己初中同学的女儿。
面对外地户籍的学生,赵明生说:“在学校,本地学生自然是多过外地学生,但是外地学生的数量,明显的在逐年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家庭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投资也是渐渐增大。
记者在太原街头发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各式培训班和小广告随处可见,而家长们生怕自家孩子落后于人,纷纷去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小朋友的课余时间尽在培训班之中了。
家长学生追求名校,使得人们渐渐忽视了普通学校,赵明生透露说:“大家都想去好学校,普通学校的招生肯定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每到招生季,这些普通学校就变着法的吸引生源。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王女士说:“家长热捧名校的这个现象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它既有正能量,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顾及孩子意愿让孩子进名校、上补习班,对孩子可能是拔苗助长,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完)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