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幼小衔接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14年03月03日14:17  现代教育报    

  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近日,一则题为《家长[微博]“纠结”:上学前班有错吗?》的报道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不少网友关注。尽管不少人对“准小学生”们的经历表示同情,呼吁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美好童年,但家长们似乎对此并不买单,纷纷慨言:“幼升小”不亚于一场“战役”,“学前班”当之无愧是进军优质小学的有利“武器”。

  暂不论煞费苦心的家长为了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拼命地提前助跑,倾其全力顺利交接“幼升小”;也不论“战役”之中,孩子们喜不喜欢、快不快乐,单看美国早教机构曾公布的《2012全球早期教育比较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儿童最早开始学习识字的国家中中国排名第一,而在音乐、艺术、自然与科学启蒙方面,中国家庭的指标明显落后于欧美国家。 

  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心头一凉:上学前班难道真有错了?难道不需要“幼小衔接”吗?其实,“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从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的小学,孩子们会面临诸多改变,需要相互交叉的幼儿衔接。但衔接万万不可死盯在学科和知识上,而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倘若,一味给孩子提前塞满知识,以应付上小学的学业负担,自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幼小衔接”沦为了“准小学”的超前教育。

  早在先秦《学记》就记载有“禁于未发”的观点,意思说儿童的发展尚未到位时,相应的教育是不能登场的。这是一种主张等待的“消极教育”主张,是以尊重儿童并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理念。再看现代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博文《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鲜明地提出主张并劝告家长们,“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学习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无疑是揠苗助长”。幼儿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必须遵行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教育法则,而超前学习各种技能最终是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起孩子们初上小学知识上的得心应手,难道幼儿时期激发起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不更显得重要吗?

  德国哈克教授曾提出“幼小断层理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所以,真正的幼儿教育是进行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一次“慢跑”,一次“散步”,是步步为赢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最好的“果实”是家长们言行举止间的熏陶和幼儿园里同小朋友们玩耍、成长中,学会的分享、交往、遵守规则等各种优秀的启蒙品质。

  记得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个“想象幼儿园”,步入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或凶恶的大灰狼……而我们身旁,有多少孩子的童年是伴随着形式各样的辅导班、学前班、潜能开发班,他们的童年快乐吗?有多少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正渐行渐远?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中国的教育之病。家长若真“望子成龙”,切不可过于急切地早早就把孩子绑上应试教育的战车。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