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设计“班币”引发争议

2014年03月26日15:35  新文化报     收藏本文     

  于女士是一位五岁孩子的母亲,孩子的班主任要设计“班币”,这件事委托给了她。她一边做,一边琢磨:“‘班币’就是老师打印出‘班币’,用于给班干部发‘工资’和给学生奖励的,这不是一切都与‘钱’挂勾吗?班干部原本是为大家服务的,现在却成了有偿的;做好事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却成了获取奖励的手段。这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做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有人支持 有人担心

  记者在长春市小学生家长[微博]群中询问是否有孩子在使用“班币”,有家长给了答复。

  网友“琳霖”说:“在班里,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买了一些小礼物,使用这种‘班币’可以换礼物。”

  网友“梦追月”说:“每周孩子都会得很多‘班币’,上课不听话、犯错时还会收回一个。”

  池先生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他有担忧:“很多时候‘班币’是变了味道的,我女儿就曾经丢过‘班币’,不知道让哪位同学拿去了,还有些同学用人民币买完小礼物去讨管理‘班币’的人的欢心,只为多得一些‘班币’。”

  网友“比我幸福”对此有不同意见。“事物都有两面性,教育孩子难道只要教育他们世界是和风细雨没有风险的吗?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保护得太好,这个世界是很现实的。”她说。

  学生赚“班币”拍礼物送妈妈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的姜美娜从2008年开始当班主任,也是从那时起开始用“班币”。她表示,“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太丰富了,你给个笔记本、铅笔,他们压根看不上眼,所以一定要有点儿特别的,就想到了用‘班币’。”姜美娜说,“班币”的发放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基础“班币”,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有自己负责的事务,也都有各自工资,比如班长,一个学期的“工资”是20元“班币”,负责擦黑板的同学一个学期的“工资”是10元“班币”。

  有奖就有罚,如果不交作业,忘了值日,值日被学校扣分,也会进行一定额度的惩罚。

  班上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一次拍卖会。拍卖会的物品最初都是姜老师从自己家里拿来的,去扬州旅行带回来的传统胭脂、创意文具、新奇特的毛绒玩具……

  “比如说那盒胭脂,最后就被一位男同学买去了,送给妈妈,他妈妈高兴得不行。”姜老师说。因为这是学生辛苦“赚来”的“班币”,用这个钱买来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姜老师表示,“班币”让学生们知道,努力才会有收获,不要认为家长给予你的任何物质都是天经地义的,那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懂得珍惜。

  专家赞成使用“班币”

  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部副部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教授,非常赞成姜老师的做法。他表示,“班币”制度是用来鼓励学生积极行为的,鼓励孩子们的责任感的。不光是学校里,就是在战场上,也会根据你在军队中的表现升职及享受相应的假期,“这是普遍使用的价值规律,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心。”盖笑松说。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