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作业免签令下家长岂能高枕无忧?

2014年03月27日10:23  现代教育报     收藏本文     

  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已听写三遍”、“已背诵”、“已预习”……对很多家庭而言,家长[微博]每日例行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已经成为惯例。近日,北京部分小学尝试“作业免签”,引发热议。沿袭了多年的”中国式陪读”悄然“变脸”,家长们顿生焦虑实属正常。其实,家长并没有必要纠结于“签,还是不签”,“免签令”也并非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不闻不理,从此“高枕无忧”,其背后恰恰折射出了两种教育的深度诉求,概括起来便是“一减一放”。

  “作业免签令”下的第一种诉求,是减少机械性的形式无用功。毕竟一味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通知必签,不但会加重家长的负担,还容易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毕竟从现实情况看来,并非每名家长都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从头到尾检查和指导孩子的作业。

  家长对作业签字的本意,无非是希望让家长配合老师掌握和督促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成长。而究竟这有多少实效?昌平区城关小学在“作业减负”上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据校方调查表明,“其实家长签字对孩子学业成绩帮助并不是很明显”。孩子平时的作业多依赖于家长纠错、指导,少了被老师批评的恐惧,却放松了自主学习的要求,家庭作业很容易就转换成“家长作业”,为了博得老师的好评,甚至还出现“家长代替孩子做作业”的“假作业”。长此以往,孩子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还演化为家长的负担,越来越背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初衷。

  “作业免签令”下的第二种诉求,是家长要学会适度放手,从对孩子学业成绩“直升机式”的跟踪式监督,转向对孩子优秀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到因材施“陪”。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成了习惯,步入健康成长的人生轨道,做家长的哪会有不轻松的道理呢? 

  心理学上有一著名论断“孩子类型说”,认为孩子可以分为认知理智型、学习模仿型、逆向思考型和开放思考型四种类型。学者建议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不同的陪写方式。比如认知型的孩子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学习模仿型的孩子模仿能力强需要采取“榜样编序”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逆向思考型的孩子则用激将法,最好与孩子协商订定合理的奖惩方式;开放思考型的孩子学习主动性不够,属被动学习型,因此家长需要多花时间陪伴。换句话说,对于年龄较小、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家长非常有必要陪伴帮助,主要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家长要“陪”出的是孩子学习的兴趣、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和提高效率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两者应相得益彰,“作业免签令”其实是一种家校合作的方式,最终的目的:学校和家长一起,关注孩子成长的规律、发展的需要,真正给学生和家长的减负,在快乐的亲情氛围中培养孩子们好习惯、好品格。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