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眼看中高考[微博]来临,很多考生、家长[微博]早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食补、学校附近租房、频繁与老师通话等,校外补课更成了一种常态,甚至陷入相互比拼的集体疯狂,一门课花费上万元也不鲜见。以致有人坦言,考前补课才是拼爹拼妈拼实力的时候。(据4月8日《兰州晚报》)
考生面临考试,如今最先陷入焦虑的却是家长。食补,就不用说了,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进补,竟然两个月让孩子胖了26斤,结果引起孩子的焦虑不说,体测能否通过都成为了问题。更为要紧的事,由于家长们的过度关注,很多平时不显山露水的矛盾开始激发,这让本就承受巨大学习压力的孩子,凭空又多出一种烦操,轻者无端焦虑增加,严重者甚至走了极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家长们的这种“补课恐慌”却又有多少人关注呢?
不是吗?你看每年的中高考来临,尽管学校大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应考心理辅导,可针对家长的心理辅导却寥寥无几。其实,最为急需的恐怕还在家长。因为每年的中高考,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在许多家长的观念里,孩子20岁前所有的奋斗苦读,就只为那一次考试,所以,不管平时如何关心,家长们考前格外加码也就不足为奇。其实,不能责怪家长们的过度施压、故意犯错,而是他们缺少科学的方法指导。可这些,谁来给予他们呢?
而这种针对家长专业辅导的匮乏,不仅体现在考前,也体现在考中、考后。君不见,每年的中高考后,都有“考试结果未出,悲剧就已发生”的事件。类似的悲剧年年上演,不值得引人深思吗?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考前“补课恐慌”的状态,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管理的思维方式、制度模式,的确到了该“补课”的时候了。这就要从改革“一考定终身”的中高考制度入手,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分数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让家长和考生的注意力不再仅仅关注于一次考试,而不再仅仅关注于一次考试的结果。尽管这方面的改革呼吁已久,甚至已达成共识,但从这次家长再次陷入“补课恐慌”的疯狂举动看,这一顽疾仍未祛除,这一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且日益紧迫。
此外,大学“严进宽出”人才培养模式也急需“补课”,这种制度设计不正是给“补课恐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吗?正因只要进去就可以的“严进宽出”政策,不少学生和家长只把能否“考上”作为了学习的终极目标,而不考虑“考上后如何”“专业是否适合”“一生的职业规划”等长远目标。这也导致了他们为了能进入大学的门槛,而采取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实用主义。
任何改革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有时候甚至“纲举才能目张”,但这并意味着“你等我靠他也盼”的集体不作为。毕竟,教育不容荒废,孩子最怕耽误,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来反思,是否该补上尊重教育规律、健康育人的这一课?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