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小升初拟取消共建调整特长生比例

2014年04月18日16:25  中国经济网 微博    收藏本文     

  今年“小升初”取消共建 相关政策下午发布 推优比例、特长生比例变化等内容受关注 本市出“组合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今年起本市将通过“组合拳”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法制晚报》记者上午从市教委获悉,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将于今天下午2点正式发布。据最新消息,在北京存在10年之久的共建生拟取消。特长生、推优生比例调整等家长[微博]关注已久的信息也将在今天下午浮出水面。

  就受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政策内容,本报提前在此进行了梳理盘点。

  另外,北京全新的教育地图也在下午亮相。地图中16个区县都将列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时间表。

  关注

  1

  共建生拟取消?

  前段时间,在一个以小升初家长为主力的群里,有学生家长透露“有些共建单位退费了”,这让群内的家长们抓到政策有望调整的“证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小升初研究项目官员李东方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派位招 生,但目前北京市小升初择校仍存在着大量‘推优、特长、共建’等方式,这些后面对应着‘以分数择校、以钱择校、以权择校’。”李东方认为,“以权择校”已 成为“头号公敌”,因为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和特权阶层相比较,所以人们对共建生这种招生方式关注度最大。

  什么是共建?

  “共建”是具有北京特色的“小升初”政策。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名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有时利用公共资源给名校额外支持,有的是职工自付费用,以“共建”名义统一交给学校。

  关注

  2

  特长生比例“缩水”?

  以特长生的身份择校可以追溯到2003年,此后,特长生比例也有逐年提高趋势。

  美术、舞蹈、器乐……由于文艺特长的评定相对较为主观,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凭借“一技之长”完成“小升初”择校,有的孩子甚至从三四岁就开始走上“报班学艺”的漫漫征途。

  据某社会培训班的工作人员介绍,有些孩子其实是在家长的恩威并施下为了特长而学习特长,孩子付出大量时间,家长付出大笔金钱。

  在多年特长生招生比例提高的前提下,去年,海淀区出现了特长生减招的风向。

  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出“小升初”特长生“减招令”,要求到2016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在今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北京今年的“小升初”政策在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的基础上会有适度调整,推优、特长比例会逐渐减少,最终全面取消。

  海淀区去年特长生减招情况

  类别 减招人数

  科技 54人

  文艺 43人

  体育 304人

  什么是特长生?

  特长生是北京“小升初”入学方式中,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最“顺理成章”的择校渠道。特长基本分为艺术、科技以及体育三种类型。 关注

  3

  推优生暂保留?

  近年来,北京各区县不断扩大推优的比例。但去年海淀区的推优比例下调了1个百分点。

  从海淀区2013年推优的赋值表看,可为推优“锦上添花”的项目非常多,包括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市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各种成绩所表现出的素质发展评价结果,还有科技艺术体育获奖情况,以及学生干部岗位。

  有一线教师认为,不少学生为了在“小升初”中获得推优资格,从低年级便开始“迷恋”各种荣誉,并且争当班干部,使小学校校园过早弥漫着功利色彩。

  此前,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到2015年取消推优已经纳入政策考虑。

  昨天,某中学校长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或将暂时保留推优这一入学方式。该校长认为,长久以来家长培养孩子的模式和“小升初”的入学方 式已经产生某种正相关的关系。若突然取消推优,此前按此方法培养孩子的家长一定不买账,因此政策或将“软着陆”,今年先有个过渡期,今后慢慢减小比例直至 完全取消。

  去年部分城区推优比例

  西城区:30%

  东城区:20%

  石景山区:16%

  海淀区:12%

  去年海淀区可全区招收推优生学校招生计划

  理工附中:130人

  101中学:120人

  北大附中:80人

  清华[微博]附中:80人

  人大[微博]附中:80人

  首师大附中:80人

  什么是推优?

  在“小升初”几种主要升学渠道中,推优又叫做推荐派位,是各区县确认的重要入学方式。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进入优质中学的机会。 历史沿革

  北京小升初“四阶段”

  1993年至1997年

  北京市首次提出改进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办法,取消区县统一组织的小学毕业考试。

  自此,“小升初”的演绎可粗略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至1997年,这一阶段最大特点是取消统一的小学毕业考试,强调各种竞赛成绩与升学脱钩,最终实现免试就近入学的目标。同时,放开择校的口子,但严格控制择校的比例。

  1998年至2002年

  1998年的北京“小升初”政策中第一次出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的规定。但此时,民办学校以及民办公助学校的招生入学方式开始挑战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出现了公办初中招收“择校生”、高额收取“择校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合作招生等现象。

  2003年至2007年

  北京“小升初”政策变化进入螺旋式循环阶段。2003年,北京市“小升初”政策首次提出坚持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方向,进一步缩小区域和校际差 距。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升初”逐渐形成包括划片就近入学、回户口所在地入学、进入寄宿校(班)、特色实验学校(班)入学、进入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和民办 学校、特长生入学、特殊教育入学、企事业子弟学校入学、共建生入学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十余种方式。其中,特长生的比例逐年提高。

  2008年至今

  市教委将制定“小升初”政策的权力下放到各区县,因此各区县的政策各不相同。到去年,小升初入学方式基本为免试就近入学、对口直升、特长生、推优等。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