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男女生互发短信这一奇葩校规,目的是为了追求升学主义,表现为德育上的管理主义。
“男女生单独较长时间在一起,互发短信、互赠礼物,一起进餐,共用一张就餐卡等,都被视为违反校规,不但要被扣分,还要对班级进行处罚。”几天前,辽阳市一高中的这项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出台这一规定的原因,据说是学生在校园里有搂搂抱抱的现象,影响到其他学生。学校期望通过这一规定,对男女生单独在一起进行限制,提倡学生之间合理交往,防止早恋情况出现。让学生专注学习,把心思都用在学业上。
学校肩负着将一个自然人教育成社会人的责任,通过一定的校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培养其公民的品德素养,让其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校规的制定也要有章法,不能随心所欲。
首先,校规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来制定,要保证学生的权利不受侵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看比学科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学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学习乐趣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为什么愿意来到学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男女生的互动交往,不仅是学校应重点建设的一门课程,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体现。男女生之间互发短信,是他们之间的隐私,这也是受法律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学校如果对男女生互发短信之事进行处罚,自身就在违反法规。学校在制定校规时,首先要学习上位法,不能做明显违反法律的事情,同时也要考虑可操作性。
其次,学校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并努力创设实现这一目的的教育氛围。为了将一个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学校需要努力创设和社会生活相同的或者类似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去体验、去感悟,获得实践性的教育智慧。互动交流,是人生存于世的一大志趣。男女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仅是人作为动物本能的需要,更是丰富人的情感世界、提升人的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俗语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如此,我们的学校就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利用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和平台进行交流,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很多学校视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为洪水猛兽,想尽各种方式来阻止学生接触这些,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割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是在将学校建设成文化的孤岛。
再其次,教育现代化不仅体现在设备设施上,更体现在精神和制度层面上。教育的种种弊端,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升学主义,二是管理主义。该校的这一奇葩校规,目的是为了追求升学主义,表现为德育上的管理主义。管理主义有两大特点:一是用威权来压制,二是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学校以为标语、口号、教导、训斥和奖励……就是德育,却不明白是非对错的观念,只有经由孩子与外在世界的互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才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价值观。在管理主义的大棒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顺从与乖巧,以迎合家长[微博]和老师的心理。其结果常常是阳奉阴违,一旦离开大人的保护伞,就将此前所听到的意义抛诸脑后。
(■常生龙 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