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歌词入选,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日前,语文出版社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引发关注。从鲁迅文章减少,到呼唤莫言文章选读、流行歌曲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屡成热点,课文的“经典性”与“时代性”如何兼顾?各方争议。
课文中的“时代印迹”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部主任郑伟钟透露:“此次教材修订是脱胎换骨的,对于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来说是思想观念的一次冲击和扭转。”如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成为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收录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该版教材一二年级语文共新换了29篇课文,占总量的25%,新选取了不少孩子们熟悉的中外童话故事。
“与时俱进”修订,给语文教材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上海教育出版社近两年重印了1952年和1994年的两套上海版小学语文教材,还选编了一本《新中国60年小学语文课本选》。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课文语言质朴,《爱劳动》等课文具有启蒙教育意义;70年代,语文改为《政文》;而进入八九十年代,上海语文课本明显变厚,一些反映改革开放的文章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从事教材编辑已30多年的徐欣欣说,不同时代的课文“大不同”。
教材增删争议不断
每次修订语文教材,增删课文都会颇具争议。
对选取流行歌曲和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修订版主编、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称,新课文更注意文质兼美,“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独有偶,上海“二期课改”也有类似阐释:“语文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符号,课文选材“与时俱进”由此有了理论依据。
但经典作品与流行作品如何取舍,一直存在争议。以鲁迅作品为例,去年全国“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初一上学期课文鲁迅作品《风筝》被删,引发“中学生还要不要读鲁迅”的热烈讨论。部分家长[微博]提出,鲁迅文章对中小学生来说“难以消化”,主张删除。而曾参与教材审定的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则坚持,鲁迅作品思想深刻,语言独特,青少年应该学习。因此,上海版教材中,初三语文教材还特设“走近鲁迅”单元,集中学习鲁迅名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关于其作品是否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也有过争论。
与此同时,影视文化中的流行元素是否应入选中小学语文,赞同与反对者也各执一词。如此次周杰伦的歌词和《天路》入选,一些教研员表示“与时俱进,耳目一新”;而身为大学语文老师的复旦[微博]小学家长左先生却表示:“课文给孩子提供基础文化营养,应该是严肃的、经典的。孩子把《天路》当诗歌,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诗经和唐诗的经典韵味?”
编写不宜闭门造车
争论经典和流行作品该删该增,最终一个问题不容回避:谁有权利决定教材的修订?是教育主管部门、出版社,还是一线教师、学生家长?
据了解,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都是全国统编。近年来开始实行一纲多本,即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出版社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由学校选用。
“建议在教材修订过程中,给一线教师和学生话语权。”市西小学校长蔡骏曾让五年级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文:“有些素材贴近孩子生活,时代性强,语言和故事俱佳,孩子很‘识货’。但有些古文以及说理过多、语言又缺乏特色的课文,孩子们普遍不喜欢。”为此蔡骏在教学时对部分课文进行了替换,“教材编写不宜‘闭门造车’。编写时就应该多听听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再加上专家们的学术把关,从根本上提高教材质量,经典和流行作品如何增删问题也能更好解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