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以“开放”的眼光看待暑假作业

2014年07月04日17:05  新浪教育     收藏本文     

  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日前,北京市教委下发通知,要求各校落实规范教学行为的工作要求,精减暑假作业,遏制假期违规补课。各区县教委要及时公布举报电话,开展专项检查,查处违规补课等违规违纪行为;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巡查和督查。

  此举是继去年北京市教委的“减负八条“之后,从暑假作业入手,再次瞄准了中小学生减负, 两者相辅相成,确保减负举措有效落实。

  从实践看,由于减负涉及的原因方方面面,已经形成顽疾,“减负八条”固然严厉,但稍有疏忽,难免会有所反复。比如,在北京市出台“减负八条”后,学校布置的暑期作业确实减少了,作业形式也开始灵活,但家长[微博]给报的课外补习班却增加了,除了语、数、外三科外,还有唱歌、舞蹈、书法等各类补习班。一位中国人民大学[微博]附属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甚至称,她这个暑期至少要上六七个补习班。

  由此看来,北京市教委的这项规定,可谓给一些公立学校再次亮明了红线,及时敲响了警钟。

  不过,现实问题是:即便学校这道关给卡住了,家长那边怎么办?“减负”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这是学校、家长、教育管理部门都需要深思的课题。

  说到底,减负之所以难,其根本恐怕还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指挥棒在作怪,这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虽然相关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努力,但始终没有真正跳出“作业”的怪圈,甚至导致许多本来很有创新意味的“作业”也变了味。

  其实,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在法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免费自由出入。学校和家长会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度假旅游;日本的教育部门会在假期举办一些展览或比赛,让孩子们的假期充实、丰富;在美国,社会组织举办的暑期学校,不仅课程充满娱乐,青少年还有很多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或公益服务,以达到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目的。

  反观国内中小学生的暑假,时间大都花在了“作业”上,且被“强迫”的部分居多,而不是学生自己喜欢、主动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即便是再有所创新的作业,由于学生的自主性不足,其“作业”效果也往往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们的教育部门、学校、老师甚至家长是否可以考虑跳出就“作业”论“作业”的怪圈,放开传统的“作业”概念,眼光开阔一些,心胸更加宽大一些,将处处皆教育的理念借助暑期“作业”展现出来呢?

  暑期不要再纠结于各种作业和补习班,而是充分开发和发挥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将知识的吸纳、品格的塑造、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等各种教育环节,融入到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去,让孩子在自由、宽松、融洽的氛围下,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喜好,自主选择想要做的事情,主动习得知识和良好的品格。假以时日,倘若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的氛围得以形成,给传统作业之“名”赋予开放作业之“实”,“减负”的难题是否会从根本上解决呢?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