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学区房越炒越热,甚至炒到了国外。最近,《英国房产周刊》做出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英国,超过八成的华人家长[微博]会为了子女的教育搬到优质的学区,其中3/4的家长会选择购置房产,另外1/4的家长会先考虑租房子,等子女能够申请到理想的学校之后再就近购房。(7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情,有专家甚至指出,教育始于家庭,孩子的品格、德行、行为习惯乃至人际关系等,更多是由家庭教育影响或完成。可是,在很多中国家长眼里,他们宁愿相信环境、学校等外在因素,却不愿意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等内在力量。也难怪中国的父母把择校之风走到哪里刮到哪里。只是,这种把教育的职能全部寄托给学校、而忽视自身责任的做法,其对孩子的负面作用终将随着时间的拉长而慢慢凸显,可到那时,将悔之晚矣。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中国古代不也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我们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替孩子选择好学校和孟母的选择不是一样道理吗?又有什么错?
不错,表面看起来,两者并无不同。但实际上,孟母的出发点是确保孩子的品格不受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其指向的是“人”;而我们的当代父母们呢,其实是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误观念支配下,不顾自己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个性特长的盲目攀比好学校,其指向的是“分数”是“成绩”。
更为紧要的,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好学校往往就意味着好分数、好成绩、往往意味着名牌中学、名牌大学,毕业后将来就能找个好工作,就能高人一等、出人头地,显然这是很狭隘、很功利的育人观和成才观。这一点恰恰和孟母背道而驰。
即便不少家长都对“孟母三迁”的故事耳熟能详且奉为圭臬,殊不知,孟母还有“断机杼”的故事,也就是《三字经》里的:“子不学,断机杼。”说是有一天孟子在读书,读着读着忽然停下来,孟母就把她正在织布的线割断,孟子吓了一跳,赶紧追问是什么缘故。孟母说,只要他读书一停下来时,她就要把正在织的布割断。从此以后,孟子读书时再也不敢随便停止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在孟母的言传身教下,孟子最终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从孟母对孟子的教育上,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道德修行的重要性。可惜的是,我们当下的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孟母选择环境的一面,却忽视了孟母参与教育、用人格影响孩子的另一面。
常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我就放心了。”还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全交给您了,你怎么管都行。”这些话既表达了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信任,同时也暴露了家长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与职责。实际上,家长的教育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当然,也许有不少家长正是把替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当成了尽教育责任本身。其实,真正的教育恰恰不是替孩子完成,而是给予孩子们选择的机会和自由。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人做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这不能不让盲目择校的中国家长们警醒。
文章关键词: 择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