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4日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中小学学生寒暑期赴境外“游学”团体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和安全责任机制等作了规定,其中特别指出,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
“学”不少于行程的一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留学[微博]的兴起,寒暑假的短期“游学”迅猛增长。但由于监管和管理的缺位,中小学生寒暑期境外研学旅行团问题频出。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介绍,“游学”团体主办机构、主办单位资质不够,收费畸高,“游学”变成“到此一游”等怪象屡见不鲜。
针对这些问题,《指南》 明确,举办境外研学旅行要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具有明确、有益的教育目的和适当、周密的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和体验学习贯穿始终。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一半。境外研学旅行要注重活动特色,丰富教育内容,可以选择或者包含环保、科技、人文、自然、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主题活动。
小学生游学不宜超过3周
《指南》强调,境外研学旅行一般应以小学四年级以上年级的学生为主体,组织三年级以下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参加活动的,举办者应当依法特别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对于境外研学旅行的时间空间跨度,《指南》建议活动时间和地点应事先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除非特别需要,不宜组织跨国多地的境外研学旅行活动。
学校及其员工不得从中牟利
《指南》要求举办者,如需选择与境外学校、夏冬令营营地等机构合作,要通过相关渠道核查境外机构的合法性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承接条件。
此外,《指南》对境外研学旅行的安全责任机制也作出相应要求。举办者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相关信息的备份工作,以备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提供。在境外期间,举办者要通过适当方式向学生家长[微博]及时沟通活动进展情况。条件允许的,可以每天向学生家长通报情况。同时,为赴境外研学旅行团组配备随团带队教师,其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0。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的团组,需酌情增派带队教师。
《指南》同时强调,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境外研学旅行活动中牟取经济利益。
[市场调查]
家长天平越来越偏向于“游”
最关心费用与口碑,欧洲国家最受青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小孩高品质教育的追求,我国出国游学自2005年逐渐兴起,每年以近50%的速度增长。
羊城晚报近期发起的“暑假游学心态调查”发现,在“游”与“学”的天平上,不少人似乎越来越偏向于“游”。
网友们对出国游学抱有不同目的,面对“你希望海外游学能提高哪些技能”的选项,15.3%的人回答“提高英语表达能力”,13.7%的人回答“提高交际能力”,19.9%的人回答“提高适应能力”,15.8%的人回答“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2.8%的人回答“提高合作能力”,22.5%的人回答“提高异国文化的觉察感知力”。
由于云集世界名校,美国、英国此前一直备受家长们青睐。但今年家长们有了更多选择。数据显示,法德西意等欧洲国家成为最受受访者欢迎的游学国家,其次是日韩等亚洲国家,此前的游学热门美国和英国却屈居其后。对此有家长认为,他们不想只是走访知名大学,欧洲国家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可以游览的地方会更加多。
事实证明,在“游”与“学”的天平上,不少人似乎越来越偏向于“游”。数据显示,当问及“你觉得理想的游学方式是什么”时,仅有两成多的受访者选择“学习为主,业余时间游览”,近半人偏向于以“旅游为主,边游边学”。
数据显示,近半受访者表示海外游学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开阔视野,至于是否能学习到外语、是否能从中学习到什么东西相对而言不太重要。在选择游学机构时,“费用”与“口碑”仍是受访者最关心的因素,但与此相比,“‘游’与‘学’的比例”等方面并未重视。 (据羊城晚报,综合新华社报道)
文章关键词: 游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