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户”入学难关键在投入不足

2014年08月21日10:17  大河报     收藏本文     

  8月19日,在关林做生意的李先生反映称,目前小学入学报名已截止一个星期,希望为孩子找到一所学校。李先生十年前从洛龙区古城乡搬至关林镇翠云路做小生意,他在洛阳市并无房产,暂住户口地址为洛钢社区。李先生的儿子小安在10月份将满8岁,按城市区“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小安可以在离家不远的洛龙区关圣街小学就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优先录取本辖区的学生,外来户将推后录取。(8月20日《大河报》洛阳新闻)

  新闻中的李先生十年前就已经在关林做生意了,即使没有本地户口,他为当地经济发展也作出了应有贡献。如今儿子要上小学,却面临无学校可进的现实,这不免让人心酸。按照教育部要求,全国部分重点城市2014年将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面试就近入学的方案。但从就近入学实施的情况来看,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面对这种现实,如果将“板子”全都打在教育单位身上,显然有失公允。因为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只能退而求其次,首先保证本辖区学生的上学权。义务教育本是普及型教育,一旦沦为一种稀缺资源,那就很容易滋生不良问题。例如,家长[微博]们为给孩子在学校争得一席座位,绞尽脑汁、费尽周折的“拼爹”、“拼关系”,这很容易助长权钱交易甚至是教育腐败。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前提下,强力推进划片就近入学,还可能助长学区房价格“坐着火箭”一路飙升。

  要想让就近入学走向良性轨道,给“外来户”的子女同样的上学机会,关键是要打破学校入学名额成为稀缺资源的现状。首先,需要加大教育投入,让学校能够接纳需要上学的孩子;其次,要防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新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关键就在“均衡”,只有缩小学校间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家长“舍近求远”的内在动力。

  当然,加大教育投入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没有科学规划,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方面,最大的障碍应该是“外来户”具有流动性,很难确切地了解其所需要的教育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将即将和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纳入其中,如果学生离开原来生活的地方,可以让教育经费跟学籍一起,流动到所到的地方。这样既解决了需要上学的流动人口不好控制的问题,又缓解了流入地政府的教育经费成本压力。基于此,就能让每个划片区域在合理范围内,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外来户”的入学难问题。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人口儿童是个很庞大的群体,就像李先生生活的关林市场附近,由于像他这样的商户较多,遇到类似问题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外来户”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子女理应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在就近入学不够完善的语境下,暴露出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问题不当回事,对“外来户”受教育权的漠视。

  □谢松波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教育外来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