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入学,在交了学费后,班主任给家长[微博]发了一张手机卡,说是为了方便和家长沟通,并要求家长必须使用,有最低消费,且不能停机。连日来,本报接到林州市第四中学多名高一学生家长投诉,称学校和通讯商的做法涉嫌强制消费。近日,大河报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投诉|班主任态度坚决新生家长必须购买手机卡
“我本来有两张一家通讯公司的手机卡,可孩子的班主任又给发了一张另一家通讯公司的手机卡,我总不能再购买一部手机吧。”8月22日上午,林州市民王先生在送孩子上学时犯了难。
王先生说,他儿子小王今年读高一,考到了林州市第四中学,分在了二班。8月22日上午,他送儿子到学校后,发现每个班级收费的地方,都是班主任和当地一家通讯运营商坐在一起。他在给儿子交付了学费后,班主任给了他一张该通讯公司的手机卡,并告知该卡开通了类似校讯通之类的联系平台,可以方便老师和家长沟通联系,每月最低消费16元,不能停机。
“我一听很生气,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就给我们办理了手机卡,况且我已经有了两张手机卡。”王先生很无奈地说,由于班主任态度比较坚决,为了孩子考虑,王先生只好收下了这张手机卡。
“高一八个班级都是一样,都是班主任要求办卡,为了孩子,家长们尽管不太情愿,但也都是默默忍受了。”高一三班的学生家长李女士说。
王先生说,他在现场看到运营商有两家。他给儿子办完手续出来时,发现有的班级闹得特别凶,有的家长和老师也争吵起来。他还发现两家通讯公司的销售人员正在校园内争吵,还差一点打起来。听说是一家公司在促销手机卡时,另一家公司的人员也忙着促销,因为竞争发生了争执。
“把商业性的东西弄到学校来,这样太不应该了,我怀疑有人收了运营商的钱,不然怎么会这样卖力?”王先生无奈地说,但为了孩子上学,他只好再购买一部手机,将这张卡养起来。
回应|不是强制是促销家长投诉后已经进行处理
8月22日下午,记者赶到林州市第四中学时,由于下起了大雨,校园大门紧闭,校内已经没了报名的学生家长以及通讯销售商。在走访附近几家商铺后,商铺工作人员证实上午确实是新生报名,并发生了争吵事件。
“上午就处理了,是两家通讯公司打着学校的旗号做的。”当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该校校长王玉生,王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是不会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手机卡的,是两家公司搞竞争,他听说后把两家公司的促销人员都清理走了。王校长说,只有少数家长购买了手机卡,他们当日上午也已经给市教体局等上级相关部门汇报过了,也已经进行了处理。
“确实有这回事儿,我们已经处理过了,不存在强制购买。”当日下午,林州市教体局监察科一工作人员说,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律师 |是否强制消费要具体分析
河南国厚律师事务所秦永民律师表示,按规定,银行卡、手机卡需用身份证实名开通,学校在没有征得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就代为开通是不合适的。现在社会发展很快,手机普及率高,学校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公共信息是一种新途径。但如果学校的学习、教学信息只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显然不合理。
秦永民认为,认定学校是否强制消费,还要看学校具体的规定。如果老师明确说明必须开通,且有最低消费,则涉嫌强制消费。如果说“学生家长可自愿开通”,还算不上强制消费。
说法 |靠“绑架”学生获利给家长增加了负担
2007年,南开大学[微博]曾因在通知书中夹带“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宣传光碟和价值10元的优惠卡”而引起轩然大波。但事后查明宣传资料并不是学校放入,可能是邮递公司所为。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强制学生家长使用手机卡,比南开大学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生家长王先生认为,“当时班主任强调必须使用,而且有最低消费,且不能停机,这就是说明学校明确表示‘这就是应该的’,还和运营商合作要求学生家长必须使用,简直是‘绑架’学生。”
不少市民认为,现在一些学校中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比如:强制学生办信用卡、学费交到指定银行卡的现象层出不穷,很难相信学校在中间完全没有得到利益。
一些市民表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应过多参与商业经营,有时候可能“好心变办坏事”,变相给学生和家长们增加了负担。(大河报记者 高志强 通讯员 王倩)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