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缔造完美教室是新的行动

2015年01月12日11:07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许新海/主持人:各位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关山路远,阻不断新教育人的热情。昨天我们来的时候,感觉到北京的雾霾非常浓重,但是今天在北师大的校园走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的APEC蓝。

  2006年新教育曾经走进首都,走进清华[微博]大学[微博],说的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今天新教育再次来到北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微博],讲述缔造完美教室,我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我代表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和协办方,主持今天上午的活动,根据主办方的安排,原定今天上午的主持人是杨念鲁先生,临时决定由我代为主持。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开幕式的有关专家和嘉宾,他们是: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顾问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名誉主席陶西平先生;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微博]先生;湖南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铁芳教授;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卢志文先生,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博士;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强先生;著名儿童作家,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院院长童喜喜以及来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浪网,腾讯网,中国网,教育研究杂志,未来教育研究家杂志社等媒体记者,全国各个实验区的代表,以及关心新教育的朋友们,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感谢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新教育同仁朋友们,感谢你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教育协会杨念鲁秘书长表达对这次活动的祝贺。新教育实验是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十二五的重点课题,在这么多年新教育推进过程中,中国新教育协会一直十分关注和支持,在2004年以及2006年新教育北京年会和2012年新教育年会上,当时的中国教育学会陶西平常务副会长多次到会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新教育实验的意义。他说新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教育行动的研究,新教育实验好像一条鲶鱼放到鱼缸里,会推动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实验的繁荣,他预测未来中国一批优秀的教育家,将从新教育团队里产生。在2010年,当时的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对新教育实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新教育实验是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课题中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课题之一,他不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而是有一批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的追梦人的自觉行动,而是要我找,而是我要找,是进行基础上的改革创新。为此不是零起点,要根壮叶茂,它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他的团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生力军。今天我们主办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叙事研讨会,我们推广民间教育的改革实验,分享草根的教育成果。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也是北京大学[微博]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为两所学校的教育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他有着密切联系一线教师的情怀,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新教育教师走进大学的讲堂。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缔造完美教室,缔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实验一个概念创新,因为在新教育实验提出缔造完美教室概念之前,没有人提出这个概念。缔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等九大项目在教室这一特定场地的大集成,其内核和品质超过了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和班组建设。新教育实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行动性,新教育实验在一个个校园,一个教室里生根,以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地丰富概念的内涵,诠释行动的理念和价值,本次研讨会上,新教育九名老师的缔造完美教室的叙事,是缔造完美教室的行动成果展示与经验的分享,又是行动理念的梳理和探索,对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的深入,对新教育实验的发展一定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欢迎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致词。

  尊敬的陶西平先生,刘铁芳,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亲爱的各位新教育同仁,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欢迎大家参加这次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活动。这是中国教育学会推广民间优秀教育改革经验的一次探索,也是新教育实验向中国教育同仁交出的一份用生命书写的答卷!

  2000年,新教育从一个人的念想开始启航,到了2002年,新教育已经成为一群人的理想。新教育人在埋首耕耘中,不知不觉取得了一点成绩。比如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1月,在卡塔尔基金会举办的世界教育创新奖WISE 教育项目奖(WISE Awards)的评选中,新教育实验从全世界10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15强,也是去年中国唯一入围的项目。但这些都是额外的奖赏。我们对自己的期望,是像农夫一样守着教育的田野,无论在怎样的天气里,都勤奋地劳作。

  谁站在教室里,谁就决定新教育的品质,甚至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教育实验,这些年以来,新教育团队中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优秀耕耘者。无论是教育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的各种评选,还是各省市关注的教师群体中,新教育教师的身影屡见不鲜。而且活跃在中国教育舞台上的许多优秀教师,也有不少是在新教育中成长起来的。

  这一次,我们邀请了一线新教育教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一方面是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从今天到明天,将有9位老师要为大家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

  由于新教育实验拥有2242所实验学校,我们这次活动并没有层层报名、严格挑选。我们想尽可能原生态地呈现新教育教师的精神状态与真实情况。他们不一定是中国最优秀的教师,甚至不一定是新教育实验学校中最优秀的教师。他们中间有些老师甚至还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是,他们是真实的,他们在路上。

  这些老师之中,有远在新疆奎屯的张遵香老师,也有近在中原河南焦作的王璟老师;有高大的高波老师,也有娇小的王兮老师,有教小学语文的时朝莉老师,还有教初中语文的王桂香老师,有教英语课程的殷卫娟老师,也有从事教研工作的张硕果老师,当然,还包括那给自己取名为“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的郭明晓老师……这9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教育人。

  或者,我们还可以将这些可爱的新教育一线教师,称为教育的觉醒者。因为觉醒,而理性地燃烧着激情,孜孜以求地探索,是这些老师们共同的特点。我相信,这次新教育完美教室的叙事,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一次磨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本次叙事和研讨的主题,是“缔造完美教室”。这是新教育实验于2011年正式进行田野探索、2012年正式开始全面推动的一个项目。

  缔造完美教室,是一个新的词汇。在思考的田野上,一个新的词汇就像一粒新的种子。面对着网络时代导致的信息碎片化危机,面对着各学科分类所导致的教育箱格化现状,面对着教育工具化所造成的知识对人性的控制甚至奴役,每个有理想的教育人都在探寻解决之道。缔造完美教室,就是通过这个短语,力图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希望把片面的信息放置回本身的背景之中,希望在知识日益精细化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综合的体悟,希望在充分进行理性思辨的基础上,通过感性的共鸣,实现人自身的幸福完整。

  缔造完美教室,是一个新的行动。教育和生活一样,存在着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性。透彻辨析一个教育难题,这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因为,如果只是从理论上解剖它,从就等同于只是从表层上关注它,难题仍然维持原状。缔造完美教室,就是为了彻底看清教育难题之根本,我们以行动将其连根拔起。是在这样的行动中,我们被迫学会以全息的视角观察与思考,不仅彻底看清难题本身,也为真正攻克相关难题提供富有成效的思维方式。

  缔造完美教室,是一次新的复活。新教育实验一直强调,我们的创新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创造,新教育人一直说,当某个旧的好的理念被人忘却时,我们将它唤醒,甚至把它在我们生命中活出来,这种复苏与传承,已经是生命的一次更新。缔造完美教室,正是在教室这口泉眼中,进行又一次的淘洗和清理,希望接下去涌现出的泉水,更加畅通,更加清澈,更加甘甜。

  今天,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缔造完美教室叙事研讨会”,让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我们用叙事讲述,我们用研讨对话。我们摈弃物理的思维方式,而力图用化学的思维方式来呈现,来思考,让一线实践与理论探索直接碰撞。

  中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苦苦探索素质教育的追寻之道。我们并不奢望自己能够拥有教育的真理,我们甚至认为,我们即使已经探索到的局部真理,也并非真理本身。

  但我们深知,真理的探寻必然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坚信,新教育人的每一次探索,都是为中国教育探路,从而助力于中国教育,大步迈向理想的明天!

  一间小小的教室,一个大大的梦想。我们知道,梦想还远,道路漫长。但是,因为我们还有梦,因为我们已经在路上,我们才意气风发,我们才意志坚定,我们才步伐从容!

  感谢这次为我们讲述成长故事的9位老师,感谢为我们评点叙事的各位专家,感谢专程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聆听叙事的各位老师,感谢参加今天活动的各位媒体朋友们,感谢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鼎力支持,新教育,因为你们而精彩!

  谢谢大家!

  许新海/主持人:感谢朱老师,昨天晚上十点钟他还发邮件给我,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次是我们2015年新教育大规模活动的第一次,这一次活动是在朱老师的亲自关心和支持之下,我们请来了这么多专家给我们指导,我觉得新教育在路上,朱老师一直在前面引领。刚才他再一次对完美教室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他告诉我今天一早又在思考完美教室,又在为今天的开幕致辞进一步的完善,我觉得他这种精神,是我们所有的新教育同仁们值得学习的,他是我们最大的榜样,谢谢朱老师。

  简短地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进入缔造完美教室叙事环节,首先给我们作报告的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完美教室缔造者,新教育计划首席培训师,太阳花教室班主任,被新教育称为“飓风大姐”的郭明晓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大西洋的飓风。

  郭明晓:各位老师好,我今天为大家讲述新教育实验的故事。

  倦怠,由震撼而猛然觉醒。2008年我50岁,50岁的我由小中高的职称,是宜宾市的先进个人,是宜宾市的优秀教师,还是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的获得者,这样的我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一个班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何等的清闲。有学生的崇拜,有领导的信任,我完全可以凭借着这些花环轻松度过最后五年的教学时光。我每天上午做完班级的教学工作,下午处理教导处的事务,傍晚游泳,晚上休闲自在。我这样平静地生活着,可我当时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职业的倦怠,更没有意识到,我当时已经掉在名利的花环里死掉了。一个外出学习的通知打破了我的平静,也可以说是打破了我的平庸生活,那是2008年11月,我接到一个通知,派两名老师到成都参加新教育儿童观摩活动。

  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全新的名词,让我猛然意识到不出去看看、学习,自己真的就要变傻了,那次活动在空军礼堂举行,这样的阵势让我震撼,可更让我震撼的是培训的内容。不管是名师职教的公公开课,还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诗歌书籍,我一本都没有读过。我感到震撼,我感到我阅读的浅薄,我渴望阅读。最让我震撼的,难忘的是在那次培训上常丽华做的“在农历的天下下”的古诗课程,这个课程几乎给了我毁灭性的打击,当全场听众一起朗诵这首诗歌,我四处张望,张不开嘴。平时不懂诗歌的我真没有资格当语文老师,没有把学生带到高度,让我无地自容。我真不愿意当语文老师,我真想逃离我的教室,可是我能逃离吗,我曾经无数次向学校申请过教数学都没有批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更不可能离开教室,离开我的语文,我只能把语文教到我能教的水平,这让我更加绝望与沮丧,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我就这样熬着,到活动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我的无能源自于自己阅读的浅薄与教学的路线不够。我想我可以改变,但50岁的我不想太累,有多大的动力能让自己彻底改变呢,我又在想。想来想去我决定,我可以让我的课堂变得更好,但我不会去做新教育的课程,虽然已经决定不做,但新教育的美好确实让我兴奋不已,对新教育的儿童阶梯阅读课程充满了好奇。

  对新教育美好课程的强烈渴望,和固执地想我50岁了要轻松休闲,让我非常纠结,不知道我应该怎么选择。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我到医院看望一个病人,出来的时候遇到我的学生郭燕妮,很多年没有见到她,没想到会在医院相见。她从小热爱文学,热爱诗歌,三四年级的时候竟然写了诗歌,还把她的诗歌拿给我批改,希望我能给她修改,每次当她把她的诗歌给我的时候,我每次很愧疚的把它放到了我的办公室。几次过后,她不再给我时间了,我也再也没有问她写没写诗歌。但是一想起这件事我还觉得内疚与惶恐,过后就开始麻木了,再过就是淡忘了。没想到已经淡忘的事在遇到她之后却从我的记忆里跳了出来,挥之不去,那些时间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我不能原谅自己,我不能接受她当了医生,因为我觉得是我的无能和无助才扼杀了这样的诗歌天才。我更不能原谅,我的教学中没有诗歌课程,我害怕在我最后一届的学生里有这样喜欢诗歌的孩子,我决心要读诗歌,决心要带着我的孩子们读诗歌。我渴望在几年以后,我也拥有我自己的农历的天空下的课程。

  就这样,我的学生拯救了我,让我纵身一跃走进了新教育,那年冬天,新教育研究中心在网上号召愿意做晨诵课程的一年级老师可以从读诗歌开始。我怕累,就只想做晨诵的诗歌就行了,可不敢生长,一害怕平时不读诗歌的我没有能力做好晨诵,二害怕没有毅力坚持下去。从《九九歌》开始,做了九九八十一后写先下《跟随太阳走进九九歌》,这六年来我们开展了新教育实践,我们开展了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实验,我们开展了晨诵课程,共读课程,生命叙事剧课程,生日课程,传统节日课程,还有开学仪式,结束仪式,生命叙事,颁奖仪式,我们还有每周一信,每日便条,每期三会。六年来,我们晨诵儿歌、儿童诗,现代诗、古诗近一千首,绘本近200个,童话无数,主题讨论14部,生命叙事剧,小型的无数场,大型的生命叙事剧6部14台。我们晨诵的内容有金箔,金子美玲,还有顾城,泰戈尔的《新月集》和中国古诗词和狄金森诗歌,还有纪伯伦,泰戈尔,还有《论语》等等。

  专业在经典中稳步提升。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我的新教育就是从自我成长为起点,正如朱永新老师说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知道要改变自己,要不断成长,唯有阅读。成长从阅读开始。2009年是我值得骄傲的一年,那是我的阅读生活死而复生的一年,那一年我读了无数的儿歌,读了许多童话,还有童话理论与有关心理学著作。有《秋空爽朗》《童话世界》等等。那一年值得我骄傲,因为我给大西洋来的飓风的新注脚,我希望用飓风一般的威力扫除自己生命中所有的陈旧的东西,扫除自己教育教学中所有的陈旧的观点,让自己不断学习教育,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引领之下,我开始系统地阅读一些经典著作,这样阅读让我工作发生了很快变化,让我的课堂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我找了自己课堂的不足,就尝试改变我的课堂,我的课堂也在发生变化。这是一个二年级教材的读读背背,原来我就是带着孩子们读读,然后讲讲它的意思。我开始让孩子读一遍,第二次上让他们尝试说这些词语的意思,第三遍我让孩子们一遍一遍读,试着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运用,这样在孩子的理解运用中,所有的词语自然就会背了。再接着我们用这些词语挑战说话,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最多的孩子用了九个词语。当时已经下课了,一个孩子非要跟我说用了九个词语,我到卫生间去了,男孩子就在卫生间门口等着我,等我出来了,他继续把他的说话跟我说完,然后这就是思维挑战,让知识活起来,思维条让孩子们把学习变得无比快乐,让孩子们把学习当成游戏。

  三年级我们在学习《夸父追日》这篇课程的时候,对我们班的学生已经很简单了,因为我就运用了浪漫,精确,综合的原则,引用了文言文的叙事,精确理解课文的想象,又浪漫感知了文言文的简捷与准确。

  阅读教育经典,让我的工作不断变化,课堂的变化,让孩子们越来越认可,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五年级下学期教材只有32篇课文,我们补充了23篇课文。阅读教育经典让我们的家校联系有了质的变化。我坚信给父母写信能加强家校联盟,促进学生成长。可是在那一年的写信中,我写信没有目的,写的断断续续,所以收效甚微。2010年3月,我我知道了家校联系的重要作用,只有把家长[微博]深入地卷入到教育中,让每个家庭有教学素养,在老师和父母们的帮助下促进孩子更快成长。我就带着这样的目的开始给父母们写信了,我把自己在啃读这篇经典的知识告诉父母们,我告诉他们怎样运用这些理论进行教育教学,在和父母们一起学习的时候,我们一起探索帮助孩子更快成长的方法,我们收获很大,我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育方式方法发生了变化,孩子们的成长很快,这就是我给父母们写的信,每周都有一个关键词。

  这周的关键词是思维课,我们知道只有共读写这样的生活中,才能把父母们深入的卷入到教育教学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们更批判的成长,书信成为我们共同生活方式之一。从二年级下学期起我给父母写的信,有17封约36000多字,三年级写了39封,9万多字,四年级39封,14万字,五年级写了39风,共15万多字。现在三四年级给父母们写的信已经被新教育结集出版,之后我获得了额外的奖赏,我们在家校联系座谈会上,把父母带进成功的殿堂,我们的家校会变成了共同研读会,家校经验交流会,榜样表彰会。我们首先回顾了在我的信中学到的理论,然后我们讨论怎样为孩子提供帮助,之后我们请家长们介绍了共读共写的经验,最后我们表彰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榜样家长们,在那次家长座谈会以后,我们的妈妈一致认为孩子应该自然成长,他们也走上了亲子共读共写中,她也成为了我们的榜样家长,在后来的家长会上,他作为榜样家长教给其他父母的亲子共读写的经验。

  阅读教学经典让我找到了带徒弟与带学生的相同之处,绝对的信任与细致跟进,也让我找到了对话促反思,对话促改进。阅读心理学让我对生命充满敬畏,当我们对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充满敬畏,我深怕伤害他们,我就尽全力呵护这些生命,这样的话我们就能蹲下身来仰望这些生命。

  一天一个孩子的外婆告诉我,我们班的一个孩子打了他的外孙子。打人,对我来说是不可原谅的事,但是他为什么打人,我问这个打人的孩子,我没有问他为什么打人,而我是有意避免开了打子,用了一个“弄”字,孩子告诉我上了体育课我看见他的脸红扑扑的好可爱,我就去摸,可一摸他就哭了,打人的孩子也觉得委屈,一摸就哭我也觉得奇怪,于是我蹲下身来我让他用摸同学的方式摸摸我的脸,结果这一摸我才知道孩子出手没有轻重,他这一摸真像给了别人一个耳光,好疼好疼,难怪孩子哭了。所以当我们对生命充满的敬畏,当我们蹲下身子仰望这些生命的时候,我们就能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从而找到帮助他们走向未来的更好的路径。

  阅读哲学让我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在阅读中国哲学经典中,让我找到我的天命在教室里,在阅读《论语》中我要遵循己立立人,己立达人的意义。我要享受过程,朝向卓越。接受缺陷与痛苦,创造美好无限,这是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

  阅读文艺理论,不断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这是我在带着学生读小王子的读书,我可以带着孩子们理清结构,抓住对话,追寻含义,再联系生活,理解小王子与玫瑰的沙,理解小王子怎样变得聪明,他们的傻是因为他们只想到结果,当他们聪明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了,如果我想认识蝴蝶,必须要承受两三只毛虫。阅读科学丛书,从人体结构来理解孩子的行为。阅读各类经典,不断丰富基本素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感到沮丧,这时我阅读了孩子王,儿童教育家,让我获得精神的力量,遇到困难时他们就成了我克服困难的动力,让我继续走在追寻人生价值的道路上。

  写作是精细化地思考。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除了阅读,把阅读运用到工作中,还得进行反思性的专业写作。一,坚持写教育教学案例的反思分析。每当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成功,有失败,有热烈,有沉闷,有欣喜,有沮丧,我就一定要记住这些现象,并运用理论对此进行反思性的分析。这就是我运用苏素霍姆斯基。二,坚持给父母“贩卖”自己读到的理论。我在给父母们的信中强迫自己把读到的理论用到自己的语言给父母们转述一遍,并描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这是我运用怀特海的书信。三,读完一部教育教学经典,努力写一篇论文。这样的写作,深入理解了原著,又反思自己运用原著理论的成功与不足,有利于把自己对原著的学习化为自己的知识。四,坚持在写课程总结中综合运用教育学理论,我称作拽着自己的头发往上爬的反思。第五方面我坚持写文本解读,一直写到教学设计。当我结束了《影之翼》,并带领学生共读,演出生命叙事剧后,我写了《我的影之翼》,这既包含解读,又包含共读和生命叙事剧历程的记录的文字约6万6千多字。

  用诗歌开启黎明,晨诵课程是我进入新教育后首先开展的课程。平时不读诗歌的我,在晨诵中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怎样正确地解读诗歌,特别是金子美玲的诗,经常解读不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金子美玲的《就是葫芦花》这首诗,当我们用它把葫芦华和星星解读成两个小孩,我忽然明白儿童中的那些事物都是一个鲜活的孩子,从此我会独立的解读儿童诗歌了。在金子美玲诗歌晨诵中,我班的孩子已经开始有创作诗歌的热情,但他们走不出模仿的路子。我知道,问题出在我自己的身上。于是我不断叩问怎么写诗,什么是诗,就是把完整的句子拦腰截断,我足足琢磨了两个小时,我终于有了自己的诗歌,我说怎么写诗,让涌动的情感自然流淌。为了给孩子们示范写诗歌并不难,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挑战,那一学期用诗歌来完成学期评语,当我把一首首评语诗送给孩子们以后,孩子们欢欣雀跃,从此他们也爆发了写作诗歌的热情。

  这是六年级上期我们读了泰戈尔的时我们班的学生写的一首诗。倾注生命的歌唱,我用心地歌唱,每一个音符,一个字,我都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当声音从我口中发出时我也镇静,在耀眼的神明面前,我不跪倒,只全心全意地歌唱,唱出生命。我是那个歌者,就当我投入生命去做的时候,一个声音唤醒了我,“过来吧,为我歌唱”,是那真神的召唤。是为什么?是的,我爱我的使命,为所有人歌唱,日夜所劳,我把自己,迈进了歌者的沙子里,正因为这样,我才得到了伟大事物的召唤。神说,许多人已经把生命托付给了我,我却不一样,我把生命托付歌唱,就像夜莺,听啊,那声音,在树林上空久久地回荡(2013年9月3日)。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很典型,他们家里,家庭成员很少交流,他爸爸告诉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该做的事就做,因而这孩子不善于表达感情,内心很孤独,班级里发生的事,同学们欢欣鼓舞他漠然。在农历课程中,在白露的时候我们读着《新居寄诸弟》,他告诉我:“古人好无聊,自己做自己的事吧,干吗去相思,我才不去想那些。”我知道这是环境造成的,可是我知道教育能改变他,当我们走到霜降的时候,我们读着提琴鸣弦发清商,他告诉我郭老师好奇怪,读着这样的诗,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这是什么感觉。我知道在农历课程中孩子的心灵学会了相思,所以当我们走过了在农历天空下的四季以后,他在总结课程中写到在这个秋天,我知道了思念既让人伤心又让人感到暖和,我更加珍惜爸爸妈妈弟弟在一起的日子了,我在享受亲情带给我的幸福。在六年级我们晨诵的三十而立以后,等我到达了小人儒之后我会继续出发。当我们读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他继续写到,现在的我,又在追求什么呢,我像孔子一样,是在追寻自己的天命吗,不是,我认为不是。现在我追求的就是考一所好中学,认真努力学习,为我理想努力,向我的理想进攻,让我的理想变成现实。我会努力学习,等我考上海音乐学院,并毕业以后,我就可以做我喜欢的与音乐有关的工作了。妈妈说做歌手很辛苦,我总会告诉妈妈,谁不是从辛苦中走过来,最后才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圣人,既然可以成功,辛苦点又能怎样呢,困难不会将我击倒,那成功的快乐,只有我才可以体会到。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铿锵的口号,只有朴素的表达,可是这样的表达,却是对人生的规划,对理想的坚定,对困难的清醒,对成功的渴望。这样的表达我们能够说及这样的生命难道不丰盈吗,这样的生命难道还没有觉醒吗?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我选了纪伯伦的诗《组歌》,终于我们的晨诵课程,我命名为深情地为生命献上一朵玫瑰,那就来看看我们的美妙的晨诵吧!

  雨之歌,纪伯伦。这是我们第二天让孩子们思考朗读的,我只展示中间一小部分。雨之歌,纪伯伦,我是根根晶亮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了。我们不讨论不回答,只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孩子们在思考中用声音、用朗读表达自己。我是颗颗摧残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的散落。我哭,山河却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后,挺起了腰,展开了笑容。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新使。雷声隆隆似闪电,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德兴城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贴体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使得花儿更加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敲击声构成了一种乐曲。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我为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朗读语,雨是生命应有的姿态,是生命拥抱生活的历程,是生命成就美丽的心血。在课程结束之后,我又为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结束语。我们用六年的生命领悟纪伯伦的《组歌》,中间环节的旅程,我们用纪伯伦的《组歌》开启新的历程,激励自己永远追逐太阳。是的,这样的终结语是六年的领悟,如果没有这六年的课程,我的生命就不会有这样的存在,我的内心也不会像这样的丰盈。

  二,让名著点亮心灯,共读课程是我们开展晨诵课后成坚持做的课程。我们班要读很多书,很多老师羡慕地说,你们班的氛围真好,要什么书有什么书,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中间其实我们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第一我们首先建立班级书柜,从这一天起,我们所有父母都加入建立班级书柜的行列的时候,我们整整用了三年的时间,三年的时间里,为建立班级书柜有无数个故事。其次我们树立亲子阅读榜样,不断激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去,我们一定坚持按字读题进行亲子共读并讨论。我们设立班级阅读的挑战台,通过交流,不断地把孩子们卷入同学阅读中,扩大阅读的范围。班级共读讨论、排演生命叙事剧,把孩子、父母深度地卷入到班级阅读活动中。每学期的家校交流会必定与父母们共读相关的书寓教于教学理论,从理论上明确为什么我们要亲自阅读,班级共读与怎样共读。

  挑战海量阅读,四年级上学期寒假我们挑战100万字的阅读量,在挑战之前我给父母们写了一封《100万,想要吗》的信。我们分析从时间能力,有挑战的成功,我们从榜样的孩子的身上看到了有挑战成功的成功,我规定了必读数目有6本90万字,这样就很轻松了。而且在信中我提供了细致的挑战方法,在假期里我们通过班级群迅速跟进,不断激励,当假期结束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孩子挑战成功了,其中有四个人还上了90万,有两个人是99万,但是没上100万就不算成功。四年级下学期我们挑战了400万字的阅读量。我们吸取了假期好多孩子没有挑战成功的经验教训。我们首先推荐适合各种阅读水平的孩子的书目,并在班级书柜里添加这些书籍,保证有书可读。提倡每天至少阅读3万字,每周开展阅读大王挑战活动,统计阅读量,激励孩子们不断阅读,从中发现需要帮助阅读的人。对需要帮助的人,分析阅读量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提高他们的阅读量。

  四下期我们挑战400问字的阅读量,每天阅读3万字成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挑战海量阅读上千万字的有8人,五百万字的有18人,四百万字的有15人,但仍然有人没有完成四百万的有10人,但最少的也有90多万字,整个课标规定读四百万字,我们一年就完成了。

  主题探讨,点亮心灯。我们班级进行主题探讨的共读书从三年级算起的话,就有《人鸦》《青鸟》《小王子》《西游记》等等。有些经典是需要反复读的,在共读的旅程中,师生的生命都在成长,这本书我们就读了三次,就是这个一百条裙子。一天我们班主任外出了,我一个人在教室,我们一个孩子就问我,要发什么本子,出去不到两分钟又回来了,我说你把报纸发了吗,他又回来说郭老师教室里打起来了,这是由于游戏而引发的一起教室歧视事件造成的打架,于是我要求周末再次共读一百条裙子,周一我们专门进行共读,之前我出示了一段这样的话,希望孩子们思考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回顾了他们为什么打架,第一,魏纯亮发读写绘本,这相当于我们班级的随笔本,与课堂写作分开。然后众人阻碍他说他身上有病毒,徐宇浩声尖气足,然后魏纯亮扔掉写绘本法语练,然后徐宇浩再次阻碍,然后纯亮奇迹怒视,爆发打人。我们回顾了这个过程,我们分析,第一孩子们在做好事。我们再分析继续做好事,再错,第三遍好事变成了坏事,就是三错。这个词语代表什么意思,本来是用来做游戏的词语,结果在班级变成了歧视同学的词语,所以我追问了,他俩为什么打架,我们在当中充当了什么角色。病毒,为什么提到病毒的时候,我们的魏纯亮伤心的哭泣,而众人会嘻笑,所以我们有一个孩子说,大家像躲瘟神一样躲避魏纯亮,让他感觉到孤独、失落,剥夺了他做好事的权利,让他无法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大家对他让他得不到温暖,众人为什么嘻笑,想过魏纯亮的感受吗?那么我们班级究竟在流行一种什么病毒,哪些人才是真正的的病毒的传播者,或者携带者。除了黄杰荣以外我们都是病毒的传播者或携带者。所以我再跟他们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明明是自己错了,还指向别人,所以我们读《一百条裙子》。孩子们开始朗读,我宁愿相信,一切说错了的话都是有口无心的,我知道此刻大家和我都有着相同的感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遗憾了,我希望大家好好地想一想。

  没错,我只是站在一旁保持缄默,我绝不再做一个旁观者了,如果她再听到谁因为长相或者因为名字的奇怪而被别人取笑时,我一定会仗义执言,我再也不会让其他人不快乐了。在共读中孩子们不断的自觉,也在不断的觉醒,所以当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的时候,魏纯亮说我就是旺达,我要坚持追求做个好孩子,遇到困难,寻找老师的帮助。徐宇浩说了我要充当佩奇的角色,我之错就该,向旺达道歉,从此尊敬同学。我们说了,其实我们就是充当了马蒂埃,我们决不再做一个旁观者,如果再听到谁因为有缺点而被别人取笑的话,不会再当旁观者了。所以我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这次以后我们一个孩子这样写到,在共读中写到,如果不会将心比心,这样就会让同学和老师感到痛苦,因此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班级,让班级成为每个同学问温暖的家,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世界,让世界变成温暖的大家庭,所以我们就在共读中,孩子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找到了联系,从而为自己进一步采取行动找到了依据。名著就这样点亮了我们的心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讨论了飞翔的意义,现在我们就看看我们的共同讨论,看看我们是怎样理解飞翔的意义的。

  我们首先回顾了《影之翼》中,一个人要怎样才能飞翔,按照原文我们找到背景。小辫子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为世界创造美好,他可以宣布自己放弃复仇行动,所以我们认为,他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了将心比心,真正的强大并非以自己的力量给世界带来上杭,而是给世界带来美好。

  我们回顾了桂花妈妈的历程,他的一生都在给孤儿当妈妈,都在寻找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的孩子,50岁成了我的妈妈,放弃了自己的治疗给我治病,并且把病治好了,把他送回了家,他始终不忘南京大屠杀中的孩子,他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我们,所以孩子们认为,桂花妈妈没有怨恨只有仁爱。于是我们用泰戈尔的诗歌评价桂花妈妈,这是我对你的乞求我的主,请你生出我心里贫乏的根源。赐给我力量使我能清闲地承受欢乐与忧伤,所以我们讨论桂花妈妈飞翔了,他追寻着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热爱,真正的强大是给世界创造美好。

  我们接着讨论大头飞起来了,大头把自己变成了一颗星星照亮了世界。我们引用泰戈尔的诗歌,我们还讨论了回家,就是回到了世界生命之河家中,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生命的价值,成了美好的事物,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世界。我们讨论大头的离去与影大早的留下个是为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于共同之处。大头的牺牲,影大盗的坚守,他们在光明与黑暗之中,永恒与短暂之间,追寻生命的价值。飞翔,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共识,当一个人强大到不以自己的力量给世界带来伤害,而是给世界创造美好,带来幸福的时候,他就飞起来了。

  无论是人与人的战争,集团与集团的战争,他们是这样理解强大的,这是每个想要强大的人都要思考过的问题,强大的人都是内心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能力去给世界带来美好,真正的强大的是让自己的真我战胜小我,让理智抵抗消极,我们就能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我也和他们一样有了新的意识,追寻生命的意义,不受身体强弱的限制,而追寻的方式是可以根据身体的强弱条件,只要是追寻,再弱的身体也能像小辫子一样给世界带来幸福。我在读《论语》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明白了,我们要像孔子一样,不管是吸收伟大知识,还是习得人生修养,不管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寻理想,还是坚定不移地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们都要追求“仁”,成为真正的君子儒。

  共写共生活,共写不光是在共读的时候,在幕省的时候,在晨诵的时候,共写是我们师生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两个PPT是我们每学期的班级叙事的时候一定要出现的,我们要回顾我们写下了什么,其实我们在回顾我们共同怎样生活了,我们在这样的共同生活中,我们将怎样走向美好的明天。到了四年级我们有小班主任写班级日记,我们还有老师写班级日记,一学期下来,我们的李同学写了三万多字,我写了五万多字。第二是共写诗歌,我这样写到,小水滴用白云做它的家,那白云是谁做的,小星星用夜空做大床,那夜空是谁做的,我就这样在诗歌中讲我的冬泳生活写了出来,告诉孩子们诗歌就是写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班级最小的同学写出了这样的诗歌。爸爸用温暖的心做我们的家,妈妈用幸福的手修筑我们的家,我用一颗温暖的心和一双幸福的手与爸妈一起,组成我们幸福温暖的家。

  共写诗歌,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的渺渺写了这样的文章,虽然有春天离去的伤感,却也有迎来夏日的喜悦,青蛙开始歌唱了,在青草中,在池塘里,到处都是蛙声,这些宣告夏季来临的使者,告诉大家夏天虽无春天的姹紫嫣红,可是它有遍及天涯的绿色,我想一会青蛙们已经叫的热情洋溢了,他们一定会合唱得整整齐齐,成一片了吧,青草池塘独听蛙,我独自迈着向青草池塘去聆听青蛙欢天喜地的合唱。我写下了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诗歌,孩子们突然明白,一个怎样与诗歌与自己生命体验结合起来,于是他们的写作爆发出来了。这是我们的周化雨,在读了纪伯伦诗之后写诗歌。雨之歌,我是一场春雨,从天空洒向大地,春风化雨,我要滋润每一寸心田。我是一场春雨,落到每一条干涸的河流中,春风化雨,我要在河流中奔流不息,我是一场春雨,流向广阔无边的大海,许下愿望,成就美好的自己。我给他的评语,周化雨的诗,结构相同,反复吟咏,表达了春风化雨创造美好,成就自己的决心,而且还与自己的名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妙,真妙。这样的共写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

  书信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每周坚持给父母们写信,孩子们有什么问题也开始给我写信,在我们排演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的时候,天天的妈妈反对女儿排练,可孩子坚持参加,而且成功领导了一个小队的演出,当她为自己写下生命叙事的时候,当她重重写下这一笔的时候,卡马看到了他的生命叙事惭愧了,于是给天天写下了这样一封信。我要向地学习,给我的宝贝的信,书信真的就成的我们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

  共同生日诗(信),从二年级上期我们开始了生日课程,在孩子们生日时,送给他们或是故事,或是诗歌,或是书信,让每个孩子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艳。我们的亮亮是一个没有极度安全感的孩子,他总是以他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可有人对他有意见,当他八岁的时候,我把永远永远爱你这个故事送给了他,当我们在讲述故事中他安静地听着,他的情绪正随着故事变化着,当我讲到这,亮亮流着泪说,妈妈,我是霸王龙吗,我不是你的孩子吗?我看到了我们的亮亮已是泪流满面。我望着他,继续讲,妈妈搂着亮亮说,你是我的宝贝,我的宝贝亮亮,我望着他说,孩子我永远爱你。他知道这句话是我对他说的,他挂着眼泪的小脸扬起了笑容,我知道我与孩子走到一起了,孩子即将有所改变,从那一刻我和他之间有了密码,我要提醒他,我说我爱你,我爱你呢,我最爱的亮亮,他就能够遵守纪律,他就能够约束自己,然后他读书读的特别好,他的声音特别清亮,他特别爱发言,所以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也把金波的诗歌《叶笛》改了作为他的生日礼物。我是一个小小的,聪明的男孩,我能发出那么动听的声音。像树上的小鸟啁啾,那样婉转,亲切,像树下的小溪的流淌,那样柔美,明澈,我读书的声音比小鸟更欢心,比小溪更深情,比威风更活泼,一节又一节课都有这样的声音,你最爱听我读书发言的声音。从那以后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生日诗中给孩子的肯定,孩子就按照我们的期许成长起来,当他在一节课上专注于读书发言的时候,他还能够不遵守纪律吗?

  当然,一个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挫折的,用共写的方式,把孩子生命中的特殊的日子擦亮,让每个孩子的生命之花开得更艳,其实孩子和父母同样也在擦亮着我们老师的生命,当我做了一年的生日课程以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孩子和父母他们同样开始为魏老师的生日举行生日庆典,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擦亮着我们的生日。第一张照片是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们为我举行生日诗歌,他们在念送给我的生日诗,那生日诗是父母写的。到六年级我退休那天也是我生日的那听,孩子们做了一个PPT,像我一样历数六年来我的生命的成长,历数了六年来我带着他们走了每一步,这个PPT一共做了139块,让我特别感动。当老师获得这样的生日礼物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遗憾呢?所以我们还要共写生命叙事,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又开始了生命叙事课程,它是经由孩子、教师、父母的共同编织,给教室里每个生命以肯定,更是对每个生命的期许。

  我们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我带着孩子们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找出成长的亮点。孩子们自己写自己的叙事,父母为孩子写叙事,老师为孩子写叙事,老师为班级写叙事,然后我们做成PPT,用仪式的方式给予。我们在仪式上要送出我们的生命叙事及每个生命颁奖。这是我为我们的淼写的生命叙事。淼啊!这学期你的诗人潜质再一次展现。当我们进入狄金森诗歌之旅后,你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是班级中最善良的星星,记得你的《诗与音乐神游》,这首诗把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把上课走神与对诗歌的深入思考融为一体,既有理解的深沉,又有想象的浪漫。你最终在你一首无名的诗中表达了你卓越的看法,让我们看到了你已经超越了表扬与批评,有着坚定的内心,要创造生命的奇迹。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状态,更看到了你的诗人的天赋。你是我教书三十几年来遇到的唯一,为此骄傲与珍惜吧,即使不作诗人,要保持诗人的浪漫与纯真。你是我们班学习语言潜力最好的,你的语文学习,你的数学成绩也一直保持优秀,我真有点不明白,你怎么就会因为数学而有点自卑呢,其实是因为你在数学上花的工夫比语文少得多,你的阅读的书而在文科方面,而在理科方面少得多。加油,不必为此自卑,超越就能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你一定行。用生命代价换来的诗歌真是感染,但我们不能沉溺于这样的状态之中,身体的丑小鸭也可以变成白天鹅,当你把身体的羸弱变得强壮的时候,收获的不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意志的坚不可摧。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老师憧憬着有一天,一位身体健壮,有诗人气质的女数学家站在我面前,我一定会欢喜的老泪纵横,会是谁呢,那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黄蓉,淼女士。我相信有一天一位身体健壮,既是诗人又是数学家的女士会惊艳世界。我们就这样肯定孩子的价值,然后指出她的不足,给他生命期许。生命叙事我们就一起共写着,三年级上学期我写了二万多字,下学期期写了三万多字。

  我不仅为孩子们写着生命叙事,我也写着生命叙事,我的这些作文得到了朱老师的厚爱,得到了童喜喜的厚爱,我突然明白了,所有的新教育人共同书写着新教育的传奇。

  潜能在创造中不断的激发。几年来我们的课程不断更新,我们的创造也在不断的进行,孩子、老师和父母的生命潜能也不断的得到激发。我们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班刊,这一份份像模像样的报纸,是12个不到10岁的在读四年级上学期孩子办的。看看我们的学生写的日记,校对意思起来很高科技,意思却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为文章改错别字,并找不通顺的地方,简单说就是找毛病并修改。你看何等专业的语言,被我们孩子们轻松的掌握并运用。我们的父母也参加进来了,他说我在报社是做美术编辑的,文字编辑方面是我的弱项,为了让孩子们的报纸尽可能专业,我也干上了文字编辑的工作,儿子校对文章后我还得反复校对,尽可能把错误降到最低。他继续写到,郭老师提出让郭老师去采访,我觉得我儿子不行,但2012年1月,生命叙事剧表演结束后,儿子整理出几个采访问题,在学术厅门口蹲点等候采访本校陈校长,我看到之后热泪盈眶。这12个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深入卷入了教育,他们和他们父母的潜能在创造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生命叙事剧也是值得一提的,班级6部14台大型生命叙事剧本排演,因为这是我们为自己搭建的一个最大的生命成长的平台,这个平台,能把我们送往那生命的高地。我们进入二年级下期,从共同《小姐姐克拉拉》开始,我们全班小组自组小组,自编,自拍,自演。在三年级我们搞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当时实现不起来,我就在追问能不能实现人与人合作的可能性呢,我们是否愿意在黄泉路上死掉呢?所以《绿野仙踪》的排演,提供了事先声明合作的成长平台,因为不愿意在黄泉路上死掉,所有的孩子都在自主中学会了合作。他们的表演不是最棒的,可是他们的合作却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得到了班级的最佳合作奖。所以演完了我们就考试了,然后发通知放假有五天时间,孩子们平时完成一个假期才能完成的寒假生活,而我要完成全家孩子的生命叙事写作,完成班级叙事的写作,还要自做学期叙事,假期里孩子们继续挑战,自读三年级下学期的所有课文,而且自学三年级的生字词,还有学故事,还要挑战阅读,坚持填写日记。三年级有了这样的挑战,孩子们对演大型生命叙事剧的渴望更强烈了。所以我们的《人鸦》也正是开始开始准备了,虽然我们内心仍然有恐惧,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我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困难,挑战不可能,创造奇迹。我们组建了各类团队,我们能够自主的开展工作,所有的团队在研究怎样排练,我们的服装组的妈妈,这是全班在讨论,我们的编剧组的孩子写剧本。我们的导演在指导排练,我们用废旧的东西制作道具,想不到我们的篝火是用报纸卷的,这是人鸦的剧照。这部剧激发了整个班级在面向未知世界时,纵身一跃的勇气。让生命负重而行,挑战不可能,创造生命的奇迹,不仅成了班级的口号,更是去实现每个生命的可能性的生活。四年级上学期,排练生命叙事剧《青鸟》的经历,就是我们追寻大幸福的经历。我们在放在假期里,我们挑战过有意义的假期,排练的时候有很多人候场,我们挑战自觉遵守排练的规则,还挑战节约每一种的时间,挑战运用知识获得知识。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前行,这就是排练和候场时做作业的场景,这是他们挑战自制的道具,我们就在这样的挑战中我们寻找到了大幸福。

  到了四年级,我们的生命叙事剧《夏洛的网》你是谁,你是坦普尔顿,你是威尔伯,你还是夏洛,你要成为谁,你就得担当什么责任,我要成为夏洛,所以我要把我们的小组排练分成四个队。孩子们你要成为生活中的夏洛,你要担当责任,组织一个队完成生命叙事剧的排练、表演,能帮助同学提高表演水平,让自己的队能高质量地表演。当面对这样的责任的时候,我们孩子们真正开始思考了,真正在进行选择了,十多分钟的时间,班级静悄悄的,但是这时候孩子们内心波澜起伏,最终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四个队的排练都成功了,每个对我们都给了他们奖励。排演生命叙事剧不是为了演出,而是带领学生及学生的父母在生活中把故事活一遍,在经历故事,经历一些成长的模式,在排练中演练生活的本领,形成正确的心理模式,用行动书写生命的传奇,这就是我们排演生命叙事据的意义,所以我们的徐宇号妈妈成了最佳的大夏洛。

  五年级下期的《彼德潘》,六年级我们排演《影之翼》,我们要让自己真正地飞起来,我们有1部4队3场戏。我们的周化雨自律性很强,富有创造性,他的理想一直没有变过,就是中国第一舰舰长,但是他总按照自己的要求要求别人,所以在班级中不受欢迎,所以我就把郭靖送给了他,希望他用仁爱感化同学,包容同学,真正成为一个有仁心的大侠,要成为舰长如果没有仁心,长大了不就成了战争贩子吗,所以我们就这样要求他。然后我们的谢梓雄,他特别喜欢金庸的神雕侠侣,所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地飞起来,我有意把他们俩放在一起,目的就是让他克制自己,宽容他人,在这样的约束中学会仁爱,学会包容。事情真的发生了,一天我正在操场上带着孩子们排练舞蹈的时候,他说郭老师快回教室去,说他们排练不下去了。我去了之后了解了情况,之后我什么没有说,当他们情绪下来了我就问他们,你们真的认为自己的同学比日本鬼子不可饶恕吗,如果我们来写我们自己的《影之翼》你们会怎么写,然后我说如果你们的同学真的是比日本鬼子不可饶恕,你们真的合作不了,我们就不演了,回去睡觉吧。你们这群大侠如果想成长,想发芽的时候再回来演,记住,别在冬天的泥土上腐烂,后来他们真的合作好了。

  生命叙事剧让我们孩子明白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世界的美好。生命叙事剧不断创造着,激发着各种潜能,让我们知道怎样追求生命意义的生活模式也在不断地建立起来了。

  真我,在行动中逐渐强大。这座桥只能把你带到半路,你必须自己走完剩下的几步。2008年底,我第一次遭遇新教育,在教室里初步尝试新教育的晨诵课程,可是到了2013年我不知不觉中,我开始盼望退休早日来临,我不再享受工作创造带来的快乐,工作变成了无边无尽的劳动。好在我带着孩子们在讨论着主角与成长,消除了我的焦虑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我在追问自己,你能坚守理想吗?这时候我的回答是,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生命的价值是没有时间期限的,如果到了退休的那一天,就停止了人生意义的追求,那一天就是我的死亡之日。是这样,临近退休的我,心灵又真正快乐起来了,我的真我强大起来了,才有今天站在这里的我。完成我们班级的课程以后,我还是专注于指导我校年轻老师开展新教育的课程,但是我的成果被别人拿去用了,被别人拿去追逐名利,我还能坦然吗?我一度非常的惶恐,我明白了,人应该不断开出生命的花来,不断的传播美好,才能让自己成为美好的事物。因此我把我的课件都给了学校,给了新教育种子计划公益项目,希望大家在新教育的路上比我走的更远。就像《影之翼》主题歌唱一样,为赶路的人们送去一点光亮。

  我心目中的完美教室。教室,这是一个多么普通的词,可是教室究竟是什么?曾经以为,教室就是一家银行,我是存款人,孩子们是取款人,只有我储存进丰富的知识,孩子们才能得到丰厚的馈赠。我现在认为,教室是一间厨房,我和孩子们是不同的原材料,却要共同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烹饪出人生的美味。

  曾经以为,教室就是一首音乐,我是演奏者,孩子们恭敬地聆听,被我指导着演奏,而我现在认为,教室是一首交响乐,我和孩子们彼此独奏,也为对方伴奏,孩子们因此学会演奏,而我也得到了新的成长。

  曾经以为,教室就是一个空间,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空间,而我现在认为,教室它可以是一间房子,它还可以是一个校区,一所学校,一个区域,它是我和孩子们成为美好,传播美好的地方。

  或许,缔造完美教室,就是用我和孩子们的生命的成长,来重新定义教室的过程。把听到看到的真理,用行动证实它的存在。当质疑变为建设,激情就锻造出理想。我是一位普通的教师,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在新教育的天空上,我正飞翔。谢谢大家。

  许新海/主持人:飓风大姐真的飞起来了。下面请我们几位专家上来一起点评,有请陶西平教授,王定华教授,今天还来了一位新教育的老朋友,也是对我们新教育有着浓厚的感情和支持力度的,是我们著名作家,(许峰)先生。

  好,整整两个小时,整个会场非常安静,我们沉浸在飓风的生命感染之下,非常感谢大家,我们今天就不休息了,因为我们要抓住机会请几位专家点评,与飓风一起进行对话。我们镇西博士经常说他是新教育完美教室真正的缔造者,因为他当年做班主任,全国很著名,我们一直在学习他,学他的爱心教育,但是他后来追随新教育,倡导新教育,推动新教育,在我们推动缔造完美教室项目中,他也转身全面思考完美教室,并且曾经到过我们很多实验区作报告,刚才听了飓风的报告,我相信我们镇西博士有很多想法。

  李镇西:我也很激动,郭老师是我的同龄人,但是我觉得郭老师在小学做班主任带领一群孩子走过一段非常精彩的岁月,也引起了我的共鸣,我那时候没有过郭老师做的好。关于完美教室我也提到过,我不是太主张,哪有完美的教室,后来我们一起进行思考的时候,就是这个概念可以变,完美是一个抽象,是一个过程,结果的完美永远是相对的,但作为一个动态的绝对是一个绝对的,因为人永远会朝向完美努力,所以完美教室给我们教育一个方向。

  刚才许新海院长说我曾经说什么什么,不是这样的,不是我谦虚,是朱老师曾经说,他说李镇西是缔造完美教室的先行者,他在会前就跟我说,这样说可以不可以,我说可以,为什么呢,的的确确我30年前在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就做了一些类似的做法,但是我要说的是,先行者必然不完美,而且我当时做的是完全凭兴趣,而郭老师和很多老师,是有计划,有设计的在做。那时候班级搞一个设计好玩,有意思,现在就叫班级文化建设,那时候带学生出来玩,放风筝,捉鱼,在班上非常快乐,现在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温馨的记忆。我最近到哪讲课我都喜欢谈这个命题。我们对学生将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这是最关键的。我们今年一个班要搞20年聚会,还有一个班搞25年聚会,他们相逢的时候从来不说当年谁考的清华北大,20年过去以后一点意思都没有了,留下的都是当年在田野上追逐,让笑声在生命里回荡,这点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完美教室我有一个解读,第一它要有快乐,第二要有收获,第三要有故事,第四要有成长。这个成长既包括孩子的成长,也包括教育者本人的成长,我就先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许新海/主持人:好,关于生命成长我们铁芳教授非常有研究,我做博士的时候参与了他很多著作,他专门就生命的意义,怎么样坚持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有了大量的探讨,听了我们飓风大姐的故事,你对她的生命怎么解读。

  刘铁芳:很高兴到这里分享我的感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前面见到新海,几年前见过一次,结果发现还是这么帅这么年轻,我突然之间有一个感受,就是新教育它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年轻人的姿态,我在台下听郭老师讲课,和上台有一点不一样,真的感觉很年轻,是什么让你年轻呢,思考让人年轻,亲近孩子让人年轻,创造让人年轻,跟孩子在一起的过程中每时每刻让我们达到一种生命的充实,一种温暖,这一种感动比吃药,比气功什么东西都要好,生命的教育就是滋养生命的教育,首先是滋养我们自己的生命。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时间简单谈谈我的分享。

  第一,就是我们郭老师前面谈的主题词“改变”,为什么改变,当然我们要为中国教育的改变,为孩子改变,说到底就是为自己改变。为了让我们唯一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哪怕你50岁才开始也不迟,每一刻都是改变的起点,所以我想这是我们第一点,我们是为了自己,我们进入新教育其实并不仅仅是让我们变得很累,当然也会增加我们生命的负担,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生命更有价值,让我们此时此刻获得更有意义,这是为什么而改变。

  第二,因何改变。那就是改变的缘起是什么,当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我们需要机缘,一个人需要不断有精神的梳理,你要不断找到精神出逃的方式,改变我们郭老师的就是跟新教育的相遇,所以一定要有外在的资源,不断地走出去。我昨天也讲了,有机会一定要出去,出去哪怕不是学什么东西,而是有一个让我们有一种精神意志,超越平庸的生活状态,这是第二点,因何改变,要善于找这个契机。

  第三改变的中心是什么,很显然,教室改变着眼点就是学生,所以一切的改变都是学生的改变,改变学生什么,改变学生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欲求。改变生命生命状态的重点是什么,以美点亮学生的内心,就是要激励学生欲求美好事物,我们所有的行动,阅读也好,日记也好,戏剧也好,创造也好,都是让孩子们从小获得一种内心对美好事物的体验,只不过我们要尽可能的让他体验更深,更持久,更悠长,更深远的进入到长久的生命之中,成为他人生的基础,真正的是立于美之中,以美为基础,这就是改变学生。改变的路径是什么,或者说行动的路径是什么,就是交往,让我们师生在任何时候都是在一起,不是居高临下,所以刚才也讲了这个画面,特别强调的就是一种教育的意识。作为老师我们有时是苛刻想着学生,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考虑到学生会怎么看,他会怎么接受,我投下这个石子,在学生的心目中会有什么样的涟漪。我们要激励学生,反过来朝向老师,或者老师代表的精神价值,要让他们追求美好,追求老师代表的美好事物,在这个意义上,老师你就是你所教的事物,你就是你学生所达到教育目标的代表,你就是他的目标的路径,教你的东西就是彼此的朝向。

  最后一点就是改变的意义。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通过郭老师的改变,她的意义是什么,首先是自己过的很充实,看不出退休。其次受益的是学生,改变了一拨一拨的孩子,也改变了孩子的父母,换言之就是改变了周围的世界,他今天又把她的改变影响了大家,所以她就是以改革自己,改变孩子的方式,改革父母,改变世界,改变中国,每一个人都是世界无数的唯中心,改变就是从我们自己开始,所以郭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典范,就是改变自我,改变学生,改变世界,我想说的是,这种精神真的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的。谢谢大家。

  许新海/主持人:非常认同我们铁芳教授的观点,我觉得郭明晓老师有两个典型的意义,一个首先在于郭明晓老师在50岁的时候,她跟我们大多数老师的生活状态可能相类似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很多人没遭遇新教育的时候,或者自己没有什么改变的时候,大多数老师都是这种状态,我对我们当地老师的状态做过调研,就海门当时统计出来的数据已经超过了30%,当然具体的可能还有保留,但是更多的老师还是职业的平庸感,职业的漠然感,非常平淡的感觉,甚至因为不断的重复那种生活,就是淡淡的。教师的生活如果是这样的,真的很难很难改变了。而飓风大姐在这个时候改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50岁的女教师,也就是临近退休,她现在已经退休了,这样一个阶段,重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因为遭遇了新教育,而这种思考更多的是通过她的劳作,这种劳作更多的通过她的坚守性,创造性,那种痴迷,那种投入,让我们感受到这样劳作以后,因为她自身的改变,而带给孩子们改变,而带给郭老师人生经历的改变,从而更多的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老师。同时我觉得她更重要的典型的意义,可能还在于郭老师与新教育遭遇的意义,我们那么多新教育老师,遭遇了新教育我们自身的改变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她的典型意义就是她的程度更深,更让我们感觉到新教育在郭老师身上发生的一切的一切,对她生命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我们听了她的故事以后,更加地能够有强烈的震撼力,穿透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自己感觉到确实新教育对我们生命意义的认识,这样的高度对我们的教师生活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新教育从一开始就畅想到的,改变我们教师开始,而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今天我们有幸请来我们的陶西平教授,他参加过多次我们新教育活动,相信今天的活动陶西平教授也是第一次,我们欢迎陶西平教授给我们指点。

  陶西平:大家好,新教育的活动大会我参加过四次,一次在江苏,还有苏州,还有北京,还有内蒙,这是第五次,每一次都能看到新教育实验前进的脚步。今天听了朱永新教授的介绍,还有郭老师的讲课,我感觉到我们新教育在推动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方面迈的步子越来越大,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主要有三点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新教育确实挑动着中国教育的脉搏,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挑战,机遇和我们追梦三者形成的历史的交汇,一方面我们面对非常严峻的挑战,不管是经济危机,生存问题,人文的危机,道德的危机,心理的危机等等诸多方面,都威胁着我们的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处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的时候,这个开端我们现在讲的科技的绿色革命,和产业的三次工业革命和4.0工业革命,我们中国应该讲,起点跟发达国家相距都不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远所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机遇,习近平主席特别讲,这个机遇我们抓不住就是挑战,抓住改变机遇,所以不能懈怠,中国又提出了中国梦,我们到2021年,到2049年,要使我们国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要建立中国发达的社会。是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的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所以习近平主席谈到,迎接挑战六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人,人既包括我们整个的人的整体素质,又包括我们的人才培养,而人的培养的问题必然就是教育问题,所以教育实际上现在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而目前各界对教育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分歧,比如对教育形式,针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形式是非常好还是非常不好,比如说对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到底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还是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就。还有,对于教育改革的一些具体的产品,成果,评价也是不一样。国家刚刚第一次表扬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表扬了两个特别奖,40多个一等奖,还有400多个二等奖。这些都是以国务院的名义表彰的具体的改革成果,但是对每一个具体的改革成果评价也不一样,也有认为很好,也有认为不好。我觉得这种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期和教育转型期,所谓教育转型期就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这个时候的一种活力的张扬,当然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惑,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很多人都提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现在面对的挑战。

  回答这个挑战,实际上最近中国教育30人,我也是作为一个顾问,第一次请我参加,请了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博士做的演讲,他也讲到教育改革就是一盏灯,而不是一个花。我同意他这个说法,就是教育改革应该是一盏灯,但是我不太同意教育改革只是一盏灯,因为只是照亮应该戳哪去,但不是怎么走,所以教育改革也需要有一个框,只不过不要装着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毫无意义的东西,是要装点有用的东西。即使你有一个目标,要长途跋涉过去,你也需要有水有食品,但是不能背着刚才讲的“病毒”。所以我们需要什么呢,在这我想到了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的一个领导者,他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教育改革成功了吗,他写的是西方教育改革,他总结了西方教育改革的特点,这个特点第一就是政府主导,都是政府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主张,因为教育改革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第二因为各国的教育存在问题不同,所以教育改革指向不一样。第三个就是矛盾错综,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最后都是行进艰难,但这是西方教育改革共同的特点。这篇文章最后的结论就是改革并没有取得预计的成效,也就是西方的教育改革总体想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取得教育学的成绩,但是实际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他说澳大利亚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有降低。所以他分析什么原因,他说这是因为各国的教育改革都确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但是都没有能够把这个目标变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行为,更没有变成各个学校的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引导。所以他说,最后按我们的话说,就是目标很伟大,但是落实很困难,目标没有落实。

  所以我想探索落实目标的道路同样重要,教育改革要有一盏灯作为我们的航向,但同时教育改革必须探索走向这个目标的道路,我想新教育就是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回答的问题,不仅是往哪走,而且要回答怎么走。而新教育它所进行的实验,本身它的意义就在于想通过我们的实践,不仅是要有行政部门的领导实践,更包括我们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可能是草根的,可能是民间的,但正是这样的微创新,可能最终会回答一些大的问题,这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这条路怎么走。

  第二点我今天的体会,就是听到完美教室的概念,和刚才飓风老师介绍她的完美教室,教学的实践,我也很受启发。一开始我也想这是什么意思,完美教室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听了以后,我觉得介绍完美教室就体现了一种理想的教育追求。而什么是完美的教室,可以有各种解读,我觉得就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教室。而这个教室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它不是一个小的空间,而是搭建的平台,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平台。我想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我们的教育实践的背离,而这种背离往往是由于我们的教育评价造成的,因为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教育目标不一样。刚才各位专家提到了,把我们培养人,按习主席讲的就是给每一个人的人生扣好第一颗钮扣,可能就是为了这样一个人性的完美,人性的发挥,作为一个完美的人性,我觉得应该做到真善美。

  因此,我们的教育如果讲到美,应该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我想教育的最终意义也在这,当然如果说教育有公平性也在这,就是真正要求真,求善,求美。通过飓风老师的介绍,我觉得她实际上不是在教什么语文课,她就是在帮助孩子,跟孩子一道求真,求善,求美。在这,她以阅读的教学为主要的教学过程做介绍,这点给我的启发,因为最近的(英文)大学教授,也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总得以意思是信息时代正在引导青年走向黑暗。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现在面对数字鸿沟,面对数字机遇,我们的教育的信息化,实际上我们迈的步子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是慢的,我们在其他领域的步子可能比教育要快一点,教育相对来说我们迈的比较慢。所以我们加快信息化,现在进行许多这方面的实验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在推动过程中也必须看到另外一方面,他提出来的就是他们做了一个调研,每一个中学生大概一周发短信大约平均是2270次,这种短信扩大了学生的交往,也使得信息快速化,但是他们经过调查做了分析以后,提出了一个观点,就认为信息的快速化必然导致内容的浮浅化。另外一方面更多的交流可能意味着更少的意义,当我们仔细一想也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们的短信交流和快速阅读往往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倒是很快,但是内容往往是比较浮浅的。而我们互相之间的交流,多少短信发出来了,里面基本上是简单的信息,和简单的问候,大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内容。所以他认为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可能会使美国未来青年的一代越来越肤浅。这里面我觉得从最早新教育实验提出学校校园建设的时候,就提出了阅读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预见到我们可能会在信息时代产生的一些新的注意的倾向。所以我们在推动信息化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

  而飓风老师的阅读,我觉得第一就是广,第二所有的学生能够看更多的书,更多的好书,他的阅读量是大的,而又不是个别的学生,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第三就是共读,他不是只有学生读,家长读,老师也读,老师作为一个陪伴者,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学生共享阅读的快乐,共享阅读的收获,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特点。第四点就是深,不仅仅是看看,而是在这里面,注入了教育人的理念,包括共性的,也包括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的,所以又体现了一个深度,因为这种广、共、深这种阅读,我觉得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求真,求善、求美,在阅读过程中建设一个完美的教室,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体会,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应该做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这是一个挑战,现在不仅是教育本身,包括教育改革,包括我们的教育创新,包括我们展示出的一件一件的成果,这里面真的并不一定很多,讲的也许不少。我们真正对学生有影响,真正使学生能够体现生命的意义,发生变化的并不一定很多,但是我们展示出作为让大家看一看,觉得不错的,可以欣赏的东西倒是不少。所以现在你可以从一个角度看,我们的教改园地是五彩缤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改并不理想。所以我们的教育确实应该真做教育和做真的教育,我想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本身就立足于做这种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因为我们新教育实验并不追求一定要在多有名的学校,在多有名的城市,多有名的老师的推动之下进行,我们正是在更广阔的面积里,大面积的推动我们的教育实践的改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做样子,是真正在做。因此我感觉到,我们现在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真正的教育家的精神,我觉得教育家的精神第一应该有定力,因为现在不同的言论太多,评价太多,展示的不同方式也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都是随风转,现在随着哪个风刮的我们都有,作为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定力,就是判定我们认同的方向我们去做,在路上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批评,有讽刺,有反对,也许还有行政权力的阻碍,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认为这条路是对我们就应该有定力。同时还要相信中国的教育,最终是会走好的。现在有人讲,现在家长都开始把孩子送出去了,觉得中国教育没有希望了。我想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人,他们有这种定力,就是相信中国的教育一定能走好,我们新教育实验就是其中的一支力量。

  第二我觉得教育家要能创造。我想飓风老师就有很多创造,现在要想再提出一个多心的思想和多新的理论,要想再找出一个多新的,别人都没有听说过的那样的做法大概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的创造不一定非得是要别人从没听说过的思想,别人没有干过的做法,关键在于我们的创造是解决问题的。什么是教育家,就是在转型期,针对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能够用理论实践结合的角度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我觉得就是一个教育家,所以教育家是需要创造的。所以我们要有创造,在这我想起一个问题,就是新教育的新到底新在哪,新在什么地方,我想了半天,是不是除旧布新的新,后来我想了想好像不是,不是不要旧的,完全搞一个新的,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把旧的精华吸取了,糟粕剔除了,吸收时代的元素,创造新的教育,所以不是除旧布新的新,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新。这样的新教育就是要解决问题,能够有一些创造,比如说我觉得飓风老师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她总是运用了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这种综合性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但是每一个原理可能都有专家说过,只不过她在这用了,解决了一些问题,这种创造我管它叫做一种微创新,这种微创新同样可以掀起改革的巨浪。同时我们讲翻转课堂,这只不过是美国化学老师在课堂教育中的创新,所以我们的创新是教育家应该有的精神。

  最后一点,我觉得教育家应该有的就是就是肯担当。我们应该担当历史的责任,如果我们大家都说,都在指责中国的教育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什么也不行,那我们就缺乏应有的责任,林则徐讲过一句话,只要对人的发展有利,我们的祸福都无所谓。所以我们应该有历史担当的责任,我们新教育就是在担当,飓风老师也是在担当,当然在这大家都管她叫飓风大姐,我就管她叫飓风小妹妹。我最近跟我开国第一个班的学生聚会,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0岁,所以我觉得我非常敬佩这种担当精神,包括退休了还要担当,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有这种担当精神。如果我们有定力,能创造,肯担当,我们新教育的实验一定会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梦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

  许新海/主持人:看到学生70岁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还那么年轻,我们真的情不自禁鼓掌了,感受到我们一个教育家,他对担当的使命,创造的精神,让他变得更年轻。新教育就是继承了这几个关键词,我们一定会永远铭记的。刚才我们说陶教授站在社会改革大背景下,站在中国教育转型发展的情况下看我们的新教育,给我们新教育给予很高的期待,我们应该再一次感谢我们的陶西平教授。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还请了徐峰董事长,我们想让他跟我们说几句。

  许峰:我每次参加新教育的活动都很感动,很震撼,今天也不例外。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师,邂逅了新教育,于是开始了她新的教学,新的学习,乃至新的人生,故事很感动。刚才飓风老师给我们讲了她在缔造完美教室过程中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恰恰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我依稀看到了我们的孔子,我认为孔子是最早进行缔造完美教室的缔造者、实践者,他甚至把教师分到了鲜花盛开以外。可是从孔子以后,我们的教师更多的变成了体现师道尊严的地方,变得冷冰冰。而今天飓风老师给我们描绘的教室,充满温暖,充满了幸福,充满了浪漫,甚至是一个童话世界。我想在那样一间童话世界成长的孩子一定是幸福的,而且对他未来人生的旅途一定是有巨大的正面的影响。为什么会缔造出这样一间教室,是因为有这样一位老师,我可以想象,飓风老师在她前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可能她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走进教室的,甚至可以说她是为了生存,为了安身立命走进教室的,但是自从她邂逅新教育以后,她完全是为了理想而奋斗。我深深的感动,在我们国家转型时期,有更多的人像飓风老师一样,为了理想而走进教室,从这个意义上说,飓风老师具有标本的意义。我们公司每年拿一些钱赞助,我们也会把这个活动继续下去,谢谢大家。

  许新海/主持人:我们新教育种子计划接下来有更多的支持,我们肯定把种子子计划做的更好。今天飓风老师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正是让我们感受到她的教室里的课程,教室里的生命,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非常美丽的姿态。但是新教育在路上,我们缔造完美教室也是在路上,今天这么好的机会,有这么多大家专家在这给我们指点帮助,我们想结合飓风老师的叙事,我请几位专家,最后给我们提几点建议,让我们新教育,特别是缔造完美教室这样一个很好的项目,能够向更深处,更高处前行,请镇西说说。

  李镇西:我希望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每位老师,都把教育当成一个童话缔造,刚才徐峰先生的词我特别同意,教育是美好的,温馨的浪漫的,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不温馨,不浪漫,所以新教育要恢复应有的童话色彩,每个老师走进教室要意识到你在为生命创造一个和孩子共同幸福的童话,我就这个建议。

  许新海/主持人:谢谢,刘铁芳。

  刘铁芳:说两句,从郭老师的实践可以看到,教育的高度,实现的高度就是一个人对人性自觉的高度,我也期待实体教育的老师们,我们怎么样更多的深化我们人性的自觉,践行人性自觉的理念。目前我们对任命和柔美这块体现的比较多,但是对人的创造一面还可以美更多,比如说听鬼故事,这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让我们沿着人生的轨迹进一步前行。第二点希望就是,郭老师是来自大西洋的飓风,我不是特别明白为什么是大西洋的飓风,但是我想要让风暴来的更猛烈一些,飓风体现了一种自然,一种力量,一种野性,我们中国人的力量发挥的不充分,要有一点野性。但是我更希望听到的是来自成都的风暴,就是卷起我们瓶颈生活之中的一种风暴,一种野性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中华大地,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渊源,不要放在大西洋的风暴里。

  许新海/主持人:非常好。

  陶西平:我提一点,就是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因为我曾经和英国搞的特色教育的主席做过一个交谈,我问他,我说对多元智能理论怎么看,因为归根到底是学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他认为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学生最后要进入社会,如果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但是社会不会去适应每个学生,学生还必须会适应社会,所以应该把适合学生的教育和教会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两个能够结合起来。所以我想从阅读里面能够获取力量,还要对社会有多的了解,这样他们步入社会之后才会更好的适应,进一步创造和改变命运。

  许新海/主持人:非常好。我们请飓风回应一下。

  郭明晓:其实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名字,名字是在新教育起的,每一次命名都是对生命的擦亮。说到飓风这个名字,真的不好意思,96年的时候,也进入了教育职业生涯的阶段期,那一段期间下班以后就沉迷于打麻将,然后他们给我起了很多名字,大侠,因为我打麻将不按套路出派,不是大输就是大赢。后来在现实生活中打麻将还得四个人打,有一次春节我亲戚来宜宾,他说可以在网上打麻将,我说怎么打,他告诉我,你要起什么名字,我说我有名字,当时我对网络一无所知。他就给我起了一个飓风,他说你这个人很火爆,我就在网上打麻将。打了一年多以后,突然觉得很空虚,有一天突然宣布我不打麻将了,然后我就重新走入了宜宾学院读计算机专业,那时候作为一个网络我就去读了,飓风一直就在这了,很多时候就忘了。在教育论坛注册的时候,他告诉我网民已经注了不能再注了,其实我想换,飓风和台风来源于地理,从大西洋起的风暴叫飓风,太平洋是台风,我既然是飓风了就从大西洋来的,我就直接加了这个名字。2009年我给这个名字给予新的注解,要否定自己前面的职业倦怠,想有新生,所以才取了这样的名字。今天走到这,飓风不仅代表我的名字,应该是代表新教育的一种教师现象,愿意生生不息的现象,不管来自哪,我们最终都将回到我们的家。谢谢大家。

  许新海/主持人: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是有它特有的意义,对她人生的引领,对我们周围产生了巨大的风力。非常高兴,最后的时候几个关键词,美好,温馨,浪漫,自觉,野性,特别陶西平教授讲到了关注现实生活,我觉得我们的完美教室,我今天感受到了飓风的力量的同时,我还希望我们飓风在教室的丰富性,多样性,选择性。我当时想到飓风讲一段孩子们打架的,甚至在足球场上,甚至在他们的班级里围绕孩子们强健身体野性活动的故事,当然我相信是有的,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完美教授缔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继续前行,谢谢各位参加。好,上午的报告会到此结束,下午2点钟准时在这里继续精彩故事。

文章关键词: 完美教室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