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突围:读懂青涩的心

2015年05月30日19:2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孩子绝大多数都有叛逆表现,如顶撞家长[微博]、早恋、打架等司空见惯。不过,很少有人能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试着读懂叛逆背后的苦楚。

  最近,我看到一部名为《青涩日记》的电影。主角王曲曲面对跟情人育有女儿的父亲、沉迷麻将无所事事的母亲,被推向了叛逆和绝望的边缘。没人知道他那张清秀忧郁的面庞后,隐藏着多少对爱的渴望,所有人看到的是他跟现实的对抗——沉迷网游、冷漠、自残……不少人讨厌他,但谁又想过,父母在追求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青春期是孩子认识世界以及了解、完善自我的重要过程。此时的孩子会思考,但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特别是“小升初”,离开相对封闭的小学,家长和老师的关心相对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增多,多元环境会对孩子已经构建起来的认识产生冲击。加上正值身体二次发育,带动心理变化,孩子容易否定过去的认识,进而和家长产生对抗。对抗中,有时是孩子的错,有时是家长的错,比如工作忙顾不上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夫妻吵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犯错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骂等。过多的委屈和埋怨交织在一起,孩子就会叛逆。从心理上讲,男孩比女孩更坚强,但这种坚强容易转化成更严重的叛逆,所以我们看到,男孩“坏”起来往往比女孩更明显。

  因此,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酿成的,尤其是两种家庭环境最容易养出叛逆孩子。其一,单亲家庭。俗话说“四十不惑”,人在40岁左右可能会对自己、家庭、未来产生新的认识。假如夫妻间达不成一致,就可能“劳燕分飞”,也就是“中年危机”。父母离婚会打破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更容易产生叛逆的行为,尤其可能会用早恋来弥补爸妈给不了的爱。其二,家庭暴力。不少父母还秉持传统的“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式,从不听取孩子的心声,一味“武力镇压”。孩子内心想法得不到理解,只能加重反抗情绪。

  我建议,家长同青春期子女交流应把握3个原则。首先,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心理成长过程,只是表现形式和轻重不同而已。既然不可避免,就做好应对准备,而且家长应该为孩子没有错失人生成长阶段而高兴。其次,正面引导,多与孩子耐心沟通,不要一味指责、打骂。最后,多分析原因,少定性,更不要一棒子打死。家长面对叛逆行为,要试着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并反省自己。

  本文来自于盆栽奶昔的博客,查看更多点击全文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孩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