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8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潘旭 吴振东 金正)日前,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有偿补课六条禁令。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规定再次重申,但禁令所提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的已形成违规利益链,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重灾区一:透露招生政策赚外快
一边是禁令,一边却是如火如荼的招生。上周末,上海某星级宾馆内,一家培训机构举办了一场免费的“市重点高中招生咨询会”,宣传标语里写着“揭秘自主招生要求”,现场一个约200人的报告厅挤满初中生和家长[微博],几名“名校教师”依次分析了几所重点高中最新的自主招生形势,现场还举行了模拟笔试与数学公开课。
据了解,这些“名校教师”来自上海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此外还有了解招生情况的教职人员和区级教研专家。期间不少家长现场咨询中考[微博]政策和考试情况,以及该培训机构推出的暑期培训班。一名工作人员坦言,所谓咨询会就是招生宣讲会,咨询会上的专家就是培训班的老师。
教育部的六条禁令中包括: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等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归纳说,中小学校和教师在校内外组织和参与有偿补课,或提供政策信息等都是不允许的,包括家教、培训班、学校大课等等。
现场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此类培训班是“政策高地”,能让家长和学生多知道或早知道学校招生偏好和出题思路。
除了在培训机构“走穴”赚钱外,有的老师还自立门户,专门从事升学指导,一般都是高中教师从事初升高,初中教师从事小升初。
上海上宝中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私下小范围地开设“小五班”,招收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般分三期上课,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小升初时获得了该初中的自主招生面试机会。“现在中学逐渐自主招生,老师掌握着本校的命题风格和难度,这就是升学班的卖点。”
重灾区二:联手培训机构拉生源
如今,各地学校自办收费培训班或与培训机构合办“三产”搞培训的逐渐减少,然而,一些暗箱合作犹在,主要包括:
——方式一:学校替培训班做广告。培训班工作人员进学校课堂宣讲,并声称有多种优惠活动,有时学校教师、班主任也做起“托儿”,一堂宣讲会下来便可集中招到一大批学生。
——方式二:学校将教师学生“打包出售”。此前某地一中学在国庆节假期后通知该校学生每天将延长一节课,但上课地点却是在一培训班内,年级、同学、老师均不变,但却要另收一笔培训费,开具的则是培训机构发票。
——方式三:通过泄题保持“合作关系”。如今“30天提高50分”“期末考飙分”等培训班广告充斥着网络,有家长反映,花了大价钱上了之后孩子一度排名提升,但期末考试又被“打回原形”。
在精锐教育[微博]上海普陀分校某教学点,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快速提分法时表示,有渠道押对一些学校期中考或月考的题,并表示跟学校有合作。
据了解,这类培训机构的各区域教学点几乎都位于学校周边,每个教学点都成立了专门的“教研组”,但有老师坦言,其中不乏泄题通道,平时小考试题不保密,很容易被个别老师或学校负责人拿来牟利。
重灾区三:校方默许做家教
学生聚集到老师家里补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却是教育部的6条禁令之一。
上海一实验性示范高中物理教师告诉记者,暑期是家教的旺季,尤其是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每次10来个学生上两个小时,一个暑假挣个4、5万元不在话下。“从事家教至今没人查,万一有状况就让学生统一好口径,说是免费的家教就行,本来就很难界定。”
需求、师德、伦理、制度相互掺杂使得有偿家教的合理性一度成为社会争议。2009年,教育部一锤定音,明确表示禁止有偿家教;2012年,国务院制定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明确表示“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此后,各地教育部门接连发出禁补令和具体实施办法,有的地方还直接同绩效考核挂钩,施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影响到涉事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
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说,虽然禁令一道道,但在很多地方有偿家教还是很普遍,社会似乎在默许,而学校则缺乏必要监督。
“校长还托我给朋友小孩补课,并明确地说‘费用照收’。”上述物理老师对记者说,“这种情况下,学校可能一票否决我吗?我反而给了校长一个人情。”
记者发现,一些名师的家教业务在坊间极有市场,甚至找熟人托关系才能挤进“小课堂”,有的学校甚至将其视为打造学校教学口碑的途径之一,甚至明确向教师表示“只要不在学校补,外面随便。”
在一些地方,家教已经逐渐公开化、规模化。有的教师租用写字楼、宾馆会议室,二三十人一起“开小灶”;有的在家窗外用LED显示屏公然进行自我推销;有的甚至干起了培训中介的活,各科老师相互介绍生源……
专家:整治需点面结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日前表示,有偿补课问题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严禁有偿补课刻不容缓。
然而记者采访的培训机构、教师、学校、家长、学生几乎一致认为,全面落实规定困难重重。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说,困难的原因一是参与的教师众多,导致“法不责众”;二是教师的收入不高,学生补课需求旺盛,彼此合拍,学校又不愿堵教师财路,为难自己教职工。“因此建议以点带面,先从一些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入手,严惩不姑息。”
此次教育部规定明确了有偿补课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中小学校,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向社会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
在华东师范大学[微博]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看来,三个重灾区中不乏情节严重的个案,背后可能暗含着招生内部信息泄露以及学校与社会机构、教师之间的不正当利益关系,滋生教育腐败,造成违法行为。
吴遵民说,类似禁令虽然多次强调,但此次从教育部层面明确处罚措施体现了整治决心,希望能从点突破,点面结合,同时也要区分那些针对个人和个别学校的恶意投诉。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