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长需要摘掉法官帽子做侦探

2015年07月26日15:01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这些年我接触过很多家长[微博],每周我也会在第二书房做咨询。大家跟我聊的都是关于孩子的行为的问题,比如有人上来就跟我说:“我的孩子晚上不睡觉,咋办?”或者“我的孩子不吃饭,咋办?”也会有“我的孩子写作业磨蹭,咋办?”更多的朋友会问,就是那些中学生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或者有些人会说:“我的孩子原来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挺好的,现在上了重点高中了,成家排在了后面,怎么办?”等等。

  在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往往不告诉人家怎么办,因为我压根不知道怎么办?你想想,自己的孩子养了好几年十几年了,按道理他们对孩子不比我了解啊,如果他们都不知道该咋办,我怎么能知道该咋办呢。

  不过我大约知道,在孩子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非常丰富的心理活动。家长所看到和听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有绝大部分的内容我们并没有看到。如果我们单凭所看到或者听到的5%-10%来判断孩子,或者给孩子建议,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家长能够找到孩子行为后面的心理需求,大约就可以找到症结,只有先找到这个症结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我通常建议家长先把法官的帽子摘下来,而要做一个侦探。法官和侦探的不同我就不用解释了吧。

  法官是贴标签宣判的。比如有个小学二年级的家长,她的有个观点“父母小时候不是学习的料,孩子应该也不是学习的料”,因为她小时候学习不好,她认定她的孩子也学不好。所以老师告诉她孩子如果能得到帮助,会提高成绩的,她都不在意。果真,她的孩子以前每次考试就能考出倒数,她倒是也心甘情愿。上次的期中考[微博]试,她的儿子数学就考了58分,后来,这位家长学习成长以后,不再这样给孩子贴标签了,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想办法帮助孩子,令人惊喜的是,孩子在这次期末考试的时候语文和数学分别考了94和95分。家长才发现她差一点就把她的孩子给耽误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法官做法,早早就给她的孩子宣判了。后来她变成了侦探以后,孩子也跟着变化了。

  而侦探则会透过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内心是如何活动的,孩子的内心需要什么样的滋养,然后找到帮助孩子的办法。其实上边的妈妈就是从一个法官变成了侦探后,才真正帮助到他的孩子的。

  我们举例来说吧。

  正值期末考试,某小学五年级上午考的是语文。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早早就把饭做好了,等着儿子回家。可眼看着别的孩子都回来了,他们的孩子却迟迟不见人影。起初他们以为孩子贪玩回来晚了,就把做好的饭捂在锅里等着孩子。可是放学都快一个小时了,还是不见孩子的踪影,他们夫妻才着急了,赶紧分头去找。他们找到孩子的时候,孩子低垂着头,正徘徊在学校的教室外面,似乎要进教室,又不像要进教室的样子。

  那位爸爸见到孩子问为什么不回家,孩子弱弱地说是语文考得不好,觉得丢人所以不敢回家。回家后,就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他的爸爸给他唱起了小二郎的歌——“……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大家想,本来孩子就非常难受了,爸爸还唱这样的歌刺激他,所以这孩子一顿饭吃得非常沉重,吃完后一声不吭地又去了学校。

  那如果我们要真正爱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那就要好奇,就像侦探一样透过行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觉察孩子的内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一下。

  首先,我们看看孩子的心情如何?

  大家一起来猜猜,一个考试没有考好,不愿意回家的孩子,他的心情怎样?

  我能想到的词有这些:

  害怕

  羞愧

  悔恨

  忐忑

  不安

  担心

  无助

  发愁

  失落

  孤单

  迷茫

  沮丧

  伤心

  苦闷

  忧虑

  困惑

  烦躁

  气馁

  疑惑

  内疚

  自卑

  胆怯

  无力

  之前,也许我们并没有这样认真探索过我们的孩子,如果你知道孩子当时的心情有这么复杂,那么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想首先该是心疼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会怎么想呢?

  完了,爸爸又要揍我了!

  又没考好,我真是太笨了!

  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爸爸妈妈该多么讨厌我呀!

  考不好,我没脸回家!

  我压根就不是好孩子!

  我给我爸妈丢脸了!

  我这人真没用!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家想想,孩子会不会这样想。

  大家看过那则新闻吗?有个8岁小男孩,老师让写一千字的文章,他不会写,老师说了一句“写不出来就去跳楼”,结果他写不出来,从学校回家,他的家在8楼,他却到了11楼,从11楼跳下去,直接没有了生命。我想这个孩子就是想来想去,转不过弯来,最后那么决绝地结束了他的生命。

  我们陪伴孩子,就是要想办法让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想法是积极正向的,心态是阳光明媚的。

  那么,孩子会对家长有什么样的的期待呢?

  也许他会对父母这样的期待:

  考了多少分爸爸妈妈都对我好 

  考不好也爱我

  今天回去妈妈依然会拥抱我,给我做好吃的,对我笑脸相迎

  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和我一起找找原因,帮我解决问题

  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安慰我

  他也许会对他自己也有期待的:

  我多么希望我能考好一点,是个好学生

  我希望我能让爸爸妈妈高兴

  我希望自己啥都可以做好……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甚至说对于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些深层的需求,那便是:

  无条件的爱 

  接纳 

  陪伴 

  关注 

  安全感 

  肯定  

  认可 

  欣赏 

  信任

  尊重 

  理解  

  支持 

  让孩子能够感觉到:自我价值感 

  存在感 

  归属感 

  生命的意义

  这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心理支持,有心理学家把每个人都需要的这些内在的需求叫做心理营养。

  孩子就好比一粒种子,拥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会生根会发芽,但是一定需要丰富的合理的营养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家长要给的正是要给到孩子内心滋养,而不是盯着孩子的行为,因为行为往往是内心活动或者说内心需求的外在呈现,如果只盯着行为而忽略孩子的内心需求,就有本末倒置的危险了。

  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的渴望不能被很好的满足的,也许就会出现偏差行为,比如写作业的拖沓、比如青春期的叛逆等等。

  我记得第二书房爱阅聚已经带领大家读过两轮《正面管教》了,相信大家对偏差行为都了解得比较多了。

  那我们如何爱孩子呢?

  爱,以孩子需要的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对爱的需求也一定是个体的,所以家长要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需要怎样的爱,给孩子他需要的爱。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家庭作业,回家问问自己家的孩子:他认为爸爸妈妈做什么就是爱他?

  本文选自《刘称莲的博客》的新浪博客,请点击查看原文

文章关键词: 做家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