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幸,宝贝遭遇性侵犯,有一些特征可以让家长(微博)早日意识到这一情况,并及时引导孩子,同时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因此当孩子出现如下迹象的时候,家长们就要引起注意了。
1、突然出现带有性特征的行为。
2、突然出现恐惧感。
3、性格突然发生变化。
4、在行为上,明显表现出对他人的愤怒和侵犯。
5、睡眠失调。
6、纵火或突然喜欢玩火。
7、注意宝贝的绘画内容。
8、饮食突然变得没有规律。
9、留意任何性侵犯造成的生理上的变化。
10。任何反常的重要的举止变化。
如何引导孩子走出性侵的心理阴霾
一个是青春期开始回避异性,通过自我丑化实现远离危害的目的。于东辉列举了一个案例来直观的说明这一点。一个20岁的女孩,当她来做心理咨询 时,形象很糟糕,很胖、邋遢,脸上都有污垢,于东辉说,女孩是在11岁左右被一个远房亲戚性侵害了四五次,之后她开始暴饮暴食,体重飙升,还不爱洗澡,在 广州湿热天,三四天不洗澡,身上就有一股汗臭味。家人以为女孩得了神经病,而实际上,她是因为童年遭遇伤害。 如果遭遇性侵害的孩子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安抚和干预,那负面影响将更深更长久,一直延续到成年,甚至终身。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联盟委员于东辉归纳认为,长远的负面表现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有如此童年遭遇的女孩还有一个表现是夫妻生活受影响,她们可能会出现阴道痉挛。于东辉表示,这样的案例往往不是简单吃药能解决生理问题的,比较 多见的是她们受到侵害的年龄在12岁左右,刚刚或即将步入青春期。还有一类表现是难和异性建立起正常关系,于东辉说,这类情况和第一种还不同,她们外在很 正常,没有自我丑化,但和异性很难交流,到了适婚年龄也找不到对象,更难以结婚。
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就是精神疾病,于东辉说,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这其中,于东辉发现抑郁症者居多,程度较轻的焦虑症也有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于东辉说,这或许和性侵害本身有关,家长很忌讳,孩子不敢说,成年了也不敢和周围人说,有的结婚多年一直当做秘密埋藏心底,自我压抑,时间 一长,就容易抑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曾经有个产后抑郁的案例,严重到要自杀,于东辉解释说,通常产后抑郁属于轻中度,但这位产妇已达到重度抑郁,后来经 过心理辅导才了解到,她一直把自己童年遭遇性侵害的事瞒着没告诉丈夫,而且保守秘密达十年,相当于压抑了十年。
尽量避免二次创伤
如此看来,在事件发生当下,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很重要。这时,家长能做些什么?于东辉说,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说不想上学,就不 要上学,说想休学,就尽量休学,这不是在纵容孩子,因为遭遇如此创伤,很难短期恢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因 为,面对如此重大的伤害,什么样的反应都不为过,需要多长时间恢复都是合理的。
在没有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要有太多的人看望,哪怕是爷爷奶奶等至亲。不要责怪孩子,“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走”等等话语一定不要乱 说,更不能急于向孩子了解“发生了什么”,这会引起二次创伤。不过于东辉谈到,家长报案,录口供时需要孩子讲述事情发生过程,如果说话不注重技巧,孩子就 会感受到被揭伤疤一样的二次伤害。
父母还要与孩子沟通帮助做一些生理上的防范,尽可能避免例如怀孕等后续的伤害。家长的耐心和细心陪伴很重要,真诚地传递出你们依然爱她、信任她、理解她很重要,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允许她自己慢慢面对和处理。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特别提醒家长,帮助遭遇“性伤害”的孩子康复是很不容易的,康复的时间长短也会因为个体差异和方法的得当 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可以,建议家长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或者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下帮助孩子。一定用坚定的语言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坚定而 明确的正向回应能直接针对其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会有效缓解受害者内心的“自耻感”,会有效帮助其完成“自我认知”的重建,促 其“提升自我价值”。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