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家长要学会如何奖励孩子?

2015年11月10日 16:08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案例

  家长(微博)提问:儿子小的时候,我常常以食物作为奖励,例如糖和饼干,让他“乖乖听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糖和饼干已经不起作用了。于是,我使用的奖品也不断“升级”,但效果并不持久。请问一下,我应该怎么奖励孩子呢?

  专家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孩子都喜欢奖励,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有效地使用奖励能帮助家长达到很多目的。但是,如何奖励是一门学问,家长在使用奖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奖励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说明奖励的原因。

  奖励的原因应针对具体的行为和事情,而不是针对人。例如,告诉孩子“今天你帮妈妈收拾房间。这说明你懂得做力所能及的事。妈妈很开心,今晚做了你最喜欢的菜”。

  第二,奖励必须紧随好行为出现,间隔越长,效果越差。

  在孩子的好行为之后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可以提高孩子对好行为的重视程度,提升奖励的作用。

  第三,根据年龄特定选择奖励。

  低年级孩子适合物质性的奖励,也就是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弄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多使用社会性强化物,如表扬、拥抱等。

  第四,给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奖励制度。

  家长要了解孩子到底喜欢的是什么,什么东西才是对孩子最适宜的激励物。例如,奖励喜欢画画的孩子一盒好的油画颜料、奖励喜欢看书的孩子一套心仪已久的丛书等。另外,还需要定期变换奖励物,否则很快就会失去效力。

  第五,在使用表扬的时候,描述事实远胜于空洞的赞美。

  对孩子们不能笼统地说“你真棒”,而是要描述事实、有针对性地表扬。例如,“你的字写得工整、规范,真漂亮”,“你的发言不仅完整还很流利”等具体的表扬。

  第六,在培养孩子的习惯或行为时,一开始使用奖励效果好,但要逐渐减少奖励的次数,改变奖励物。

  从奖励食物变成口头表扬。渐渐地,直到不用奖励,孩子也能保持该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奖励的作用。

本文选自桌子上的唐老鸭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标签: 奖励孩子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