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实践活动课程色香味俱全

2015年11月16日 11:38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创办于1950年9月,是在彭真和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关怀下,党和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中学。目前,学校有初中教学班24个,高中教学班22个,教职工220人,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下面我们从课程建设、中考(微博)成绩、学生、家长(微博)满意率以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一、为学生精心烹制的课程大餐

  作为学习型学校的引领者,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始终关注学生的持续学习,持续发展,将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培养可持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公民。并以此为价值导向开发和设计课程,秉承“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既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心理健康以及在群体中的感受,又有意识地通过课程的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挖掘学生的不同发展潜力,从而让学生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和发现,以此获得持久学习力的提升。让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自我组织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思维、合作精神、公民责任和自我导向等这些“21世纪技能”,成为学生必备的生命底色。

  (一)我们的课程金字塔

  就像食物金字塔一样,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科学的营养配比,不同的营养所占的不同比例构成了黄金三角。多样的课程供给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成长所需,也构成了我们的课程金字塔。

  我们的课程金字塔由三类课程构成:基础性课程、素养类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性课程重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素养类课程致力于学生的“实践体验,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兴趣、拓宽知识、自主发展”为目标。研究型课程则鼓励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为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大胆实践。课程金字塔的建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三系列”课程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金字塔可以说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营养配餐,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课程设计继续思考:营养配餐能不能符合学生的成长所需、符合学生的口味、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能不能让学生食指大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营养获得。于是精心地设计和雕琢每一个食材,研发每一个菜谱,就有了我们的课程大餐。下面重点介绍几个学校特色课程:

  成长所需的生涯课程

  “教育就是一种期待”,早在2002年学校就将以人的心理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心育工作更贴近学生、更常态化。2004年学校将“生涯教育”正式定位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干,开设“生涯课程”。生涯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是一种能够激起学生个体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一种较为科学规划的教育。它强调个体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生涯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必修课程,采用“体验学习”的学习方式,并为学生编写了生涯探索和发展的成长手册。同时将课程延伸至课外,延伸至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课程。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各级各类的职业体验。职业体验区别于普通的参观,教师会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要带着学习目的去看、去听、去感受。例如,要提前做足功课,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带着疑问有的放矢的吸收信息;体验当天要用“发现眼”,用照片记录触动学生自己的场景,并做简单评述;要做好整理和总结,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会自发地利用自习课统筹安排人员的分配和路线;学生会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职场生活;在体验中可能受到礼遇,也可能受到“怠慢”,在体验中有羡慕、有敬佩、有振奋、有感恩,没有什么比真实的体验更能触动心灵学生。我们还举办学校职业规划TOP10大赛,学生以职业规划报告的形式参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增长了目标设置、搜集资料、整理素材、规划路径等方面能力,同时发挥学生朋辈指导的榜样作用。参赛的学生感慨说:“什么是最好的职业?今天的大赛让我们领悟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思考自我、思考人生的开始,也是开启未来美好人生的钥匙。同时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体现了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责任感。”

  营养丰富的跨学科课程

  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周围世界的联结,是我们在课程改革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的课程观。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虽然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学科知识体系,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课程需要放宽学生的视域,穿越学科、穿越学段,对课程的营养进行加工整合、优化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份营养丰富而均衡的“群英荟萃”,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接受,而应该是发现。于是我们集合多学科力量,设计了科考实践、人文游学等课程。每个学期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教师都会联合起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的科学考察,百望山、鹫峰林场、怀柔水库、松山林场、野鸭湖等都留下了师生探索的足迹,一篇篇科学报告、感悟体会记录了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2015年暑假的第一天,学校“野鸭湖湿地课程”又一次悄悄开启。初高中学生混龄分组,以野鸭湖湿地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为主线,多角度跨学科开始了课程学习和研究。地理老师从远古的造山运动讲到妫水河的形成,讲到官厅水库,从宏观角度介绍野鸭湖的“前世”。学生利用化学和生物学方法调查湿地人工水体和自然水体不同样点的酸碱度、色度、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鸟类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观测野鸭湖湿地的“今生”。另外,师生们通过测量不同样点一昼夜的温湿度变化,研究湿地对气候的影响;课程还设计了生态摄影讲座、昆虫灯诱以及自然体验活动。最后一天学生分组利用表演、演讲等不同形式分享收获,并提出保护湿地的建言,展望野鸭湖湿地的未来。课程带给每个学生的收获可能不同,但是对科学的兴趣、对自然的情感、对问题的发现等等这些播撒的种子都会发出生长的声音。正像初三(1)班的侯雨晴同学在她的报名信中写道的一样:“在看到食堂外贴的这项活动的宣传单时,我便很想参加了。平日里我就对大自然有很大的兴趣,现在看了这项活动更是不想错过。我成绩平平,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唯一算得上特长的也只有我正在学的跆拳道。我的爱好倒是颇为广泛,比如唱歌、读书、骑自行车等等。我知道这项活动并不是游玩性质的,它更倾向于科学研究这一方面,并不轻松。但我认为我已经准备好,可以用严肃认真的精神去对待它。请您相信我,相信我可以在这几天里认真学习,探索大自然。”

  色香味俱全的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大餐要能够吸引学生,要加工得美味易消化,要能激发起学生多感官的体验。课外资源的引入对实现这一要求具有极大的助益。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蓝天,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育的多学科融合和教育物理空间的穿越。“社会大课堂、蓝天工程”工作要求学校确保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三次外出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的机会,而学校承诺每学年每生参加的学校统一组织的学生外出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不少于4次,2014—2015学年,每生参加外出实践学习次数不低于5次。2014—2015学年,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投入44.91万元,而学校实际使用资金81.19199万元。每次蓝天博览课程设计实施都努力实现学科融通,课程活动更多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设计的走进大学实验室、走进科技馆、走进污水处理厂、走进天坛公园定向越野,历史学科组策划的走进国家博物馆,语文学科组策划的走进故宫等等,这些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课堂的课程都将课堂延伸和拓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辅助,让学生近距离地与知识接触,为知识学习提供真实的体验。

  此外学校用“发现之旅”将学校所有学生活动囊括其中,一方面拉长了学生学习的链条,鼓励学生将学习和研究活动继续延伸,学会展示、交流、辩论,从而使学校活动起到支撑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学校活动与学生学习相结合,将学习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的“发现之旅”,不以高深为目标,而是立足学生的素养培育,让学生发现知识与其周围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通过课程化设计,设置合适的场景,将课程延展到课外,引领学生发现身边的自然和社会问题,用恰当的知识和工具研究这些问题,让“发现、探索、创新”成为学生习惯。

  秋分——这个极具地理含义、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气,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在玩游戏闯关做任务中共同渡过。“晓地理”、“亲躬耕”、“精测算”、“秋声赋”、“蛋儿俏”五个任务活动的设计打破了学科边界,融合了地理、物理、数学、生物、语文等不同学科的知识。“亲躬耕”任务中学生拿起工具在“孟德尔实验田”翻地、挖沟、播种小麦,体验“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民谚,在“自然草坪”中寻找“虎尾草,龙葵,飞蓬”等指定植物,体验“波西卡堆肥”。“精测算”任务中学生和老师一起在烈日下测算秋分日太阳高度角,综合地理、物理、数学三个学科知识完成挑战;“秋声赋”传来的是学生朗朗的诵读声,秋天的诗词名句被学生品读出了别样的情感和意义;“蛋儿俏”则洋溢着雀跃和谨慎,学生欣喜于“竖蛋”的成功,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竖起的鸡蛋,不知不觉中体验着传统文化;“晓地理”顾名思义是关于地理的知识问答,不同难度值的题目挑战着学生的视野和积累,当然遇到特别难的题目也可以求教老师,知识问答变成了现场版的科学课。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收集印章,获得奖品。学生们兴致勃勃,热情四溢,开心的笑容明媚了整个校园。他们兴奋地告诉老师:“太喜欢这个活动啦,在玩的过程中也学到了知识”,有的初一学生兴奋地告诉老师,自己认识了十几种新植物,还有的学生说“今天第一次亲自动手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和当地纬度,印象非常深刻。”

  这些“走心”的校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将课堂从教室搬到校园中、生活中、自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生们即使离开了校园,但是这些都深深地留在了他们的成长记忆中,“走廊里我们的照片还没有摘下,一路走过,回忆着在校园中的点点滴滴。读书节,戏剧节,英语节,合唱节,新年文化节让我们得以站在舞台之上展现自己的魅力;运动会,让我们展现力量,播撒汗水;学生的社团活动及研究性学习,使我们得以培养自身的兴趣,钻研有趣的课题;社会实践型活动,让我们在博物馆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历史的沉淀,在景区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校园中的活动真的很多,记忆里我们的生活总是充实而忙碌,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们积累自身的能力,发掘自己的天赋与兴趣,感受青春的力量。这是我们最青涩又美好的年华了吧。每个人各自体会和感悟,都将成为在书本中学不到的,属于我们的人生财富。”

  回味不绝的阅读盛宴

  学校建设书香校园,实施阅读工程,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以课程、活动、环境、平台为载体,组织开展阅读课、经典诵读、戏剧展演等师生系列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十一中人一生的习惯。学校建立多功能、开放现代、独具特色的学校图书馆及学生活动中心,将借书、阅览、活动、视听、休闲等多种功能整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自由的阅读环境,提供了一个的可视、可听、可交互的开放式阅读空间。学校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同时拥有20余种报刊,150余种杂志,书籍流通量为库藏的33%,每天200余人次借阅书籍,日均流量超过在校生数量的三十分之一,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地方。学生们说:“图书馆超赞”;“图书馆的设立更加提高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设施安全完善,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很享受在阳光下,暖暖地坐在图书馆中,静静读书的感觉,非常棒”;“图书馆有一体机,棒棒的。可以在阅读时听歌。书籍内容范围涉及广。赞!”“图书馆是个倍儿好的地方,让人想学习,十一中,I love u……”

  学生在校园中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读书角,学校各个教学楼的阳台,都被布置成阳光读书角。学校开设语文自主阅读课和经典诵读课,开发了阅读手册《书香伴我成长》和《诵读手册》。学校每周还专门安排1个小时的安静阅读时间。学校依托发现之旅——阅读驿站,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以学生读书会、演讲会、辩论会、演出课本剧目、文化经典诵读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阅读交流与展示。学校的戏剧展演多次被北京晨报和现代教育报报道。学校编辑出版《温暖的旅程》《在书香中成长》《竹影随风》等读书感悟集,汇集各个年级学生在各自阅读主题下的读书心得。学生文学社自己设计、编印刊物《COLOURFUL》,独具匠心,彰显学生气质。

  浓浓书香氤氲出的是属于十一中人特有的风格和气质,伴随成长,脉脉香醇。正如校长在校刊《青春》的寄语所说:“希望你们读着优美的语句,记录世界的美与温暖。希望你们将真实与自然不加任何藻饰的写下,将生活化作纸上的笔墨。”也正如初三(2)班顾文馨同学在讲述她与书的故事时所说“升入初中以来,学校浓郁的学习气氛、齐全的教学设备,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很快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更是让我有了一个与书为伴的好机会,我喜欢在一个静静的午间一个人找一个舒适安静的角落,静静地看一段文字,品一本好书;或二三好友结伴而坐,不时分享书中的好词佳句,也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二)学习是快乐的享受

  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习方式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尽情享用课程大餐。学校自2010年开始参与友善用脑的实验研究,“团队学习、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等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着快乐,而且也直接助益着学生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推行“友善课堂”的建设,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们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们教会他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各学科组以团队学习、多感官教学、多样化教学形式、思维导图、学案导学等为抓手,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友善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推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改善,促进减负增效。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PAD互动技术推进智慧课堂,推进教学方式转型、学习空间改变、评价方式转型、课堂结构要素改变,打通课内课外,共享海量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经历。

  友善、平等、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带来的是学生的放松与投入,真正地去享受学习,主动地去寻找与获得。初三(8)班的魏航同学用“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来形容十一中的课堂,“一节长达45分钟的课程,难免会有劳累与乏味。我发现教师们打破了一向严厉的“清规戒律”,每一位同学均可在上课时间喝水,大家自然而然地在课上放松心理和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老师们还推行自学式、小组合作式、探究式等学习方法,以5—15分钟为一阶段,还进行健脑活动,比如有时候老师会让大家起立,活动脑部、颈部甚至腿部,有时候还互相捶背,那感觉真是太爽了。我们也喜欢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课上我们之间可互相讨论并吸取学习到的知识,既提升了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又为每个同学建造好扎实的学习基础,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二、持续提升的中考成绩

  站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涛头,先进的办学理念,助力学校中考成绩连续提升。评价教改成果,量化指标和可比数据,更具直观意义,更有说服力。

  (一)近三年中考文化课平均分

  2015年中考全市平均成绩比2014年提高10分,学校则提高15.25分,而且连续三年实现提升,提升分值为36.4。

  (二)中考前20名近三年平均分

  对比市教委的统计标准,学校中考前20名学生平均分连续3年过500分,且实现了近三年连续攀升,进步23.1分,2015年的成绩更是几近540分。

  (三)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通过构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切实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实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近三年体育中考中,学校优秀率和平均分都名列前茅。

  三、学生对教师越来越满意

  学校开展的综合改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全体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其中第17题:你对该教师的总体感觉: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清楚,从不谈论该教师;第18题:毕业后你是否愿意回校看望该教师: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不一定 D不会。分析近三年来两道题的数据不难看出,近三年,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率普遍上升,其中第17题,A+B的总和分别为:84.8、92.8、94;18题,A+B的总和分别为:86.6、94.2、94.9。

  四、家长眼中的11中

  学校严格执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学生全部就近入学,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此背景下,尽管与一部分学校相比,生源的确不尽理想,导致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大幅提高,但在所有的家长眼中,学校全体教师始终牢记使命:“务必提升我们的职业精神,让同学们生活在肯定与关爱之中;务必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使同学们获得态度、知识、技能的均衡发展。”

  学校全体教师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以团结进取、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主动发展的工作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动学习的氛围,打造轻负高质的课堂,全面助力学生成长,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同。

  一贝观海景,滴水映太阳,下面的案例是众多家长的心声:

  吴宇辰同学,现就读于学校高一。三年前刚入初一时,成绩较差,入学后第一次考试,就暴露出小学基础的薄弱,在年级290多名同学中排名第272,他为此非常沮丧,家长也非常焦急。

  班主任老师与家长及时进行了沟通,家校共同努力下,了解分析了孩子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切实解决办法。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师们一次次的关怀、鼓励、帮助该学生树立了信心,耐心细致的辅导使他的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同时,学校开设的丰富的校本课程使该同学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三年后,吴宇辰同学以545分的中考成绩考入学校。

  中考结束后,家长发来感谢信:“ 三年时间飞快,转眼间孩子已完成初中的学习。想起吴宇辰小学阶段的学习,可用“糟糕”两字形容。但是,三年来学校优良的教风学风、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孩子的成绩不断上升,作为家长我们感到特别欣慰和高兴。”

  “作为家长,我多次现场聆听到学校领导的讲话,十一中的校训“学习无限,发展无限”对孩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校的办学宗旨,考试动态变化,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在平时和家长会上,学校都会逐一进行沟通交流,目的就是:共同努力,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迈好人生第一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有这样的老师培养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我们放心,所以在填报高中志愿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留在母校继续高中三年的学习。”

  就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谈到:“在这三年学习中,学校组织了多次走出校园的活动,参观科技馆、世博园、野生动物园、参观大学校园等等,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更多知识和技能。”

  五、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2011年学校与11中分校结对成为深度联盟校,2015年,学校又携手114中学,结为深度联盟校。在管理制度、学校特色等方面相互借鉴;在师资培训、校本教研等方面相互学习;在资源利用与课程建设等方面互通有无。进一步推进学区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今年,新的招生政策明确114中的初一学生,三年后凡是符合条件的学生将100%直升学校高中,11中分校也有40个指标直升学校高中,这一政策开启了普通初中直升重点高中的新篇,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