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家长对孩子表扬和惩罚六大法则

2016年02月01日 11:08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表扬和惩罚在从古至今的教育中都起着相同的作用,那就是通过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让受教育者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进步和成 长,虽然方式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可是,在施教的过程中,这两种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偏差,失去了本来的目的,让受教者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并 且有的施教者把这两种方式奉为教育的法宝,在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下,表扬——理所当然,惩罚——理直气壮。可是,受教育者在这种错误的方式下,渐渐地 偏离了成长的轨道,有的孩子因不当的奖赏而甘于堕落;有的孩子因错误的惩罚而失去生命。

  表扬是为了让孩子好上更好,惩罚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和不足能够往好的方向努力,但是,由于施教者错误的运用,奖赏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惩罚却起到了雪上加霜的效果。

  表扬和惩罚就好比是一对孪生兄弟,并且是如影随形,有表扬就一定会有惩罚,有惩罚同样也会伴随着表扬。

  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表现好,老师就会奖励一颗红五角星,否则,就会得到一颗小黑五角星。

  在家里面有的父母为了锻炼孩子,就分配一点家务活,有的孩子就给父母提出要求,干完活要发“工资”,要不然就不干了,于是,父母就会给孩子2块钱以资鼓励。

  有的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采取打、骂等暴力手段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进行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惩罚,认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听话一些。

  有的家长(微博)从小就深受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知道暴力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可是,当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并且,还为 自己解脱说:“我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不打我,我才不会作出今天的成绩呢,所以,打骂是正确的。”有的家长虽然不打孩子,但是,却经常会用指责、挖苦、唠叨、 命令、辱骂等等软暴力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摧残。

  狼爸的教鞭就是暴力的象征,虎妈的刻薄就是软暴力的写照,虽然他们的孩子也很优秀,难道优秀就一定非要通过让孩子留下精神和身体上的伤痛来换取吗?

  有的家长把奖赏和溺爱画上了等号,从开始的奖赏作为激励的方式,演变成后来的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一变化的过程,让孩子的欲望不断 地在膨胀,孩子小的时候干点家务活给钱;只要好好学习就答应孩子提出的条件;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写完作业,以看动画片和玩电子游戏为条件进行交换;只要孩子 能考上重点学校就带孩子去旅游或者给现金奖励,这种方式对孩子会在短期时间内是有效果的,可是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

  孩子在这种物质刺激之下,不再满足于父母所给的奖励,以至于到最后给什么条件也不去学习了,有多少孩子就这样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休学,辍学,加入团伙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何才能让表扬和惩罚起到良好的效果呢?

  表扬行为和过程而不只注重结果

  比如说:当孩子能完成作业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认真、仔细的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而不是只简单地对孩子说一声:“为 了奖励你能够完成作业,去看会电视吧”。只关注结果就会忽视过程中的细节,孩子是不是把作业都做对了,作业的质量怎么样?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没有领悟到更 好的学习方法。只关注结果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松懈的心态,只要是做完了就行,至于对错和好坏就不管了,反正是做完了。

  表扬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

  表扬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不能夸大其词,让孩子一听就感觉到假和虚伪。有的父母表扬的时候只会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之类的话,时间久 了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反感,而起不倒激励的效果。还有的父母表扬孩子会说:“孩子你真了不起,做了一件别人都做不到的事”,其实,孩子心里明白只不过 是一件小时而已。

  精神鼓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

  物质上的奖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金钱至上,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物质满足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在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适量。

  精神奖励能够让孩子转化成一种动力,在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激励时,也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学习,比如:带孩子看一场电影、和孩子一起到户外进行活动和游戏等方式。

  不要把惩罚当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有些家长稍有不顺心就会拿孩子出气,特别是当孩子做了错事的事后,父母就更有充足的理由了。比如:孩子考试不理想回到家中,这个时候如果 正好赶上父母吵架,那真是“大难临头”,孩子就会成为父母的撒气筒。其实,当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内心也是很不安的,如果回到家中父母不能给孩子帮助, 反而批评惩罚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以后也就不会再给父母说心里话了。

  惩罚要讲求方式方法不是打骂体罚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拳脚相加,或者是放到小黑屋里,语言上的打击。惩罚并不是越严厉就越有效果,父母一定要明确惩罚的目的是什么, 并不是因为没有考好或者是和别的同学发生矛盾之类的,而是,通过惩罚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纠正行为上和思想上的错误。惩罚孩子一定要注意场合、时间、地 点,不要受到传统观念“当面教子”的影响,如果不注意这些,惩罚就不会起到作用,反而会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丧失自信。

  批评孩子要有始有终,不要揪住小辫子不放,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完没了,会让自己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在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慎重,首先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限制,比如:因为犯错误,取消本周的户外活动或者是禁止打篮球等方式,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

  让孩子承担责任,有勇气面对错误

  小孩子经常会忘记带文具盒,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会给孩子送过去,有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写不完,就盯着孩子。其实,遇到这种情 况,最关键的是第一次,当孩子第一次忘记带东西时,就要让孩子接受上课没有文具用的后果,当孩子写不完作业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如 果写不完就要接受老师的惩罚,孩子只有自己承担后果,才会在心中慢慢的建立起责任感,如果家长一味替孩子去承担,那么,孩子就会没有责任心,把过错推到别 人身上。

  总之,表扬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出发点都是让孩子能够建立起责任心、自信心、自尊心和积极进取心,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养成独立自主、善思考、团结合作、有毅力、有耐心、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地行为和思维习惯。不要因为施教者采用表扬和惩罚的方式不当,而让孩子失去 教育的最佳时机,或者给孩子造成身心的伤害。

  本文选自刘平易家长慧的博客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标签: 惩罚父母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