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宝妈给幼儿说留言了这样一件事,这里姑且唤她为粉妈,孩子为粉宝吧:
话说有一天,粉妈带5岁的粉宝外出,路上遇见一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大(微博)爷,没想到粉宝一阵嬉笑,竟当着别人的面模仿起来,一瘸一拐的样子唯妙唯肖,把残疾人大爷气得脸都绿了。一旁的粉妈好不尴尬,惊慌失措地斥责粉宝停止下来,还要强迫粉宝跟大爷道歉。
孩子平时制造的尴尬不少。
某天家里来客人,粉宝躲到房间玩了一会,出来后一边兴奋地说很舒服,一边扭动着屁股,众人一看屁股上竟然贴了妈妈的一张刚拆的卫生巾,孩子扭动的姿势跟某卫生巾广告神似,很笨拙的样子惹得客人一阵狂笑。孩子听到大人的笑声反而扭动得更起劲,粉妈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邻居有一胖阿姨,不仅需要拄拐杖出门,并且每走动浑身肉肉都在“颤抖”。粉宝每次遇见胖阿姨都要跟随在身后模仿浑身肉肉在“颤抖”的样子,让人看了可气又可笑。倒是胖阿姨很和蔼,每次都眯着眼睛微笑着欣赏粉宝的表演。
神经生理学者表示,模仿天赋越强的孩子,大脑越发达。幼儿说,一般来说,宝宝1岁多就会简单的模仿,包括模仿大人说话、拿起桌上水杯、拿起扫把扫地等;而 宝宝到了2~3岁,中枢神经系统技能大大加强,镜像神经元和大脑结构也日益完善,这时是孩子模仿的最佳时机。他们可能会模仿周围的人物动作和表情。孩子模仿的动作表情越复杂、越形象,代表孩子的智商越高。
并且,越是经常模仿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发育得越好。因为孩子在模仿时,不仅仅在做动作,而且还在观察和思考,形象思维和动作协同作用,可促进孩子的思维开发,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孩子思考问题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大脑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孩子到了3岁后还非常热衷模仿某些人物特征或言行举止,甚至自编自演某些场景,那么这个孩子就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并且已经成为孩子的一种兴趣,爸妈可以考虑是否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技能了。
但爸妈们需要注意的是,智商跟素质是两回事
模仿残疾人、胖子或者其他不幸的人,已经上升到素质层面。孩子们天真无邪,他们在模仿时未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对他人造成伤害,那么父母就应该充当这样 的提醒者——比如,“残疾人大爷因为腿脚不方便已经很难过,你如果模仿他们的不方便动作就如同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他们会非常难过,他们也会因为你的模仿 动作而感到到被侮辱和嘲笑,他们也会非常愤怒。”大人提醒有助于孩子建立同理心,慢慢地也会善解人意,减少类似的伤害行为。父母不要因此而斥责他们,因为孩子道德标准的建立,里面有大人的责任。
模仿也是孩子的一个潜移默化的习惯养成的过程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模仿正面的事情,阻止孩子模仿负面的事情。
朋友的婆婆是个大大咧咧的人,虽然在城里住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但某些顽劣毛病还是改不了。比如喜欢往窗外丢垃圾。有时候磕开鸡蛋壳就随手往窗外一扔,旁人 看得目瞪口呆。没多久,朋友家6岁的闺女有一天晚上用纸巾擦完手,纸巾随手就扔向窗外,然后非常淡定地爬上床上看书……孩子这一举动让妈妈吃惊不小。为了 让婆婆改掉这坏毛病,虽然沟通了很多次却无效,最终只得往每个窗户放上垃圾桶,才算是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小时候小编的一个邻居,她小学时非常讨厌写作业,经常由于作业未完成而被老师批评。她爸爸是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民。一天她回到家,看见爸爸在阁楼上面看 书,爸爸跟她说,因为小时候没认真学习,所以现在只能种田,他现在很后悔,立志要学习。看到爸爸认真的样子,她心想自己不要像爸爸那样年纪大了才后悔,因 此也开始慢慢地认真写作业。过了几个月后,有一次爸爸在阁楼上睡着了,她爬上阁楼才发现爸爸手里拿的书是颠倒的,瞬间被爸爸的雷人举动感动到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把孩子种成瓜还是豆,得取决于家庭的这块土壤。而孩子上升到表演天赋的模仿能力,每个孩子的高低程度都不一样。如果你家孩子是 个超爱模仿的鬼灵精,并且经常让你尴尬不已,那么恭喜你,因为上帝对你非常眷恋。最后,尤其要避免的是,孩子模仿电视剧或动画片的不良画面给自己带来的伤 害。本文选自小杏zZ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