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上官云)“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熊孩子,就好不了”,“博物馆成了游乐场,孩子进来追跑打闹,大声喧哗”……近日,科普大 V“@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的一条微 博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发生在博物馆的不文明现象的某种思考:现在的博物馆是否已沦为另类的“儿童游乐场”?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海淀区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发现尽管有工作人员的不断提示、阻止,但还是有儿童作出一些不太文明的行为:攀爬护栏、大声吵闹……甚至有的家长(微博)还会主动抱起孩子去触摸馆中围栏内的大象模型。
探访:自然博物馆内儿童攀爬围栏 触摸大象模型
13日,记者首先来到海淀区博物馆。当天来这里参观的人数较少,但据该馆相关负责人王承浩介绍,“熊孩子”吵闹、丢垃圾的情况确实出现过,“此 类情况与场馆大小有一定关系,另外,有时会接待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团体参观,不让孩子带吃的也不太可能。有的孩子是会触摸玻璃保护罩,或者大声喧哗”。
如王成浩所说,在馆容量较大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孩子们的不当行为较多。17日下去,记者仅在一个多小时内,就看到自然博物馆中有三名儿童攀爬陈列展护栏、接连有两位家长抱着孩子去触摸围栏内的大象模型,更有一些孩子在地上打滚、吵闹。
“这件大象模型,外皮都是真的,里边可能是灌注了水泥一样的东西,摆在这里供大家参观。”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时常会有小孩试图爬过围栏去摸,有的够不着,家长还会把孩子抱起来去摸象牙,“我们有时都防不胜防,阻止了这个,就漏掉了那个”。
另一位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今天来的孩子还比较少,每逢周末或者有团体预约参观的时候,情况更严重,“大多数挺好。但有些孩子确实有点儿把博物馆当了‘游乐场’,大喊大叫,随意跑跳,有些不安全”。
现象:“熊孩子”离去垃圾遍地 馆内嬉笑打闹
不止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其他一些博物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儿童嬉戏、吵闹影响参观秩序的情况。虽然多数人在接到提示后都能改正,但仍会给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带来一点儿麻烦。
“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熊孩子,就好不了,破坏力很强。”日前,科普大V“@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在微博写下以上文字,并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还放上当日该校学生离开博物馆后垃圾遍地的照片。稍后,被点名的小学昨天公开道歉,并对学生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无独有偶,2015年5月份,《北京青年报》亦曾报道,当时在国家博物馆大厅里,随处可以看到小朋友嬉笑打闹的身影。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带孩子来参观的游客很多,孩子喜欢四处跑动,很容易碰撞到展柜”。
有时,一些不当行为虽然来自孩子,但家长也并未制止。2015年5月,在人气颇高的上海玻璃博物馆,尽管各展区内设有禁止奔跑、吵闹等提醒牌,还是有不少孩子在展馆内攀爬、用手触摸玻璃罩。对此,家长不仅没有及时制止,还拿着相机为孩子各种玩耍动作拍照。
冷眼看来,发生在博物馆内的这些行为,似乎已成“顽疾”。
思考:博物馆变成另类“儿童游乐场”?
其实,类似博物馆“参观者触摸文物”、“熊孩子博物馆吵闹”等报道,近年来并不少见,以致常有网友感叹,现在的有些博物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儿童游乐场”。
对于“熊孩子”在博物馆的种种行为,有媒体报道,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张劲硕呼吁,博物馆不是旅游景点,“中国的博物馆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护,整洁环境和宝贵展品来之不易,需要公众温柔地相待,孩子们也应该在这里学会和表现出文明礼仪”。
“但我觉得,仅凭这些现象就说现在‘博物馆沦为儿童游乐场’,是不太准确的。”王承浩指出,这类情况毕竟是少数,不是所有博物馆都存在,“二来即便如此,只要孩子们来了博物馆,多多少少就有教育意义,不只是逛‘游乐场’那么简单”。
“不管怎么说,从维护秩序、保护馆藏的角度出发,家长们应自发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强约束。博物馆在实行限制客流量、网上预约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时,也需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自身管理下功夫。”王承浩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