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成受访学生一周吃零食超21次

2016年05月20日 15:33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京报讯 (首席记者温薷)昨日,市卫计委公布了《北京市首轮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受访学生存在零食饮料摄入量较多等问题,约40%的学生一周吃21次以上零食,目前肥胖超重依然是中小学(微博)生主要的健康问题。

  报告

  不到3%学生三类食物同时达标

  记者昨日从市卫计委获悉,为了解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摸清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学生超重肥胖、营养素缺乏等膳食相关性疾病状 况,去年北京市开展首轮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7个区56所学校794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7285名进行了体格测量,3566名采血测量了生 化指标,1085人进行了膳食调查。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监测结果初步显示,学生的膳食结构与推荐量相比,蛋类充足,谷类薯类及杂豆基本满足,但蔬菜、水果、鱼虾等水产品、奶类摄入量不足,畜禽肉类、盐摄入量过高。

  “摄入能量足够,但是脂肪供能比略高”,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推荐的水产、豆制品、动物肝脏摄入标准,各类达标学生均不多,只有不到3%的学生能同时达标。

  此外,中小学生中还存在零食、饮料摄入量较多,维生素缺乏等现象。学生看电视、手机、电脑、电子书等的屏幕时间过长;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课余中等强度以上锻炼不足。而超重、肥胖的学生普遍存在低估自身体型,尚未意识到自己体重已超标等现象。

  为此,市卫计委将从本月起,将一批优秀校园营养师送入各中小学校,开展健康饮食知识宣讲活动,纠正学生偏食挑食习惯,减少校外购买零食、碳酸饮料等不科学的饮食行为,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建议

  “小胖墩”远离含糖饮料

  根据《报告》,在近8000名受访学生中,有三分之一一周喝7次以上饮料,平均每天259毫升,摄入排名前三的是植物及复合蛋白饮料、碳酸饮料、乳饮料。

  同时,零食行为也很普遍,约有40%的学生一周吃21次以上零食,摄入频次最多的前三类零食分别是新鲜蔬果、糕点和坚果。记者从一位营养专家处了解到,经常吃零食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肥胖,进而影响自身营养和健康。

  近日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6》蓝皮书也显示,1985-2014年,我国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从1985年的0.2%增长到2014年的11.1%。

  “零食中糖、盐和脂肪含量较高”。该专家说,经常吃零食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特别是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容易引起能量过剩,从而导致肥胖。

  他以含糖饮料为例,介绍其中其实有健康危机,“一罐355毫升的可乐含糖量相当于8块糖”,所以这些青少年爱喝的饮料实际上是“甜蜜的陷阱”。

  该专家建议,青少年要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以避免产生肥胖。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标签: 学生零食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5082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66140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