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事件为亲子相处之道敲警钟

2016年06月17日 01:58 红网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QQ空间内发布了多条“说说”,诉说自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2800余字。最终留下一句“我真的要自杀”,这成了他的“绝命书”。(6月16日《华西都市报》)   

  沪州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两高中生因学习压力大相约跳楼自杀;大三男生因考证失败跳楼自杀……他们自杀的缘由,在旁观者看来,不过是毫微之事,完全不足以让一个人为之付出宝贵生命的代价。可即便是易地而处,我们也无法完全体会到当事人心中的压抑、痛苦与挣扎。为此,我们能做的——比如这次的小斯之殇——不过是坚持不懈地奔走呼告: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要让父母的爱和期待变成沉重的枷锁,让悲剧不再重演。 

  中国的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成材抱有深切的期盼,可一旦这种期盼的动力转化为压迫感,便会桎梏孩子的自由生长。而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敏感、脆弱、固执且心思纤细,他们可以明确地感知父母在自己身上寄寓的厚望,更别提父母不时的耳提面命,传统的“打是亲骂是爱”的“过激”表现方式,无不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与阴影。   

  家长们大都无法领会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历程,一方面父母容易低估孩子的心理发展成熟程度,而错把三观已逐渐明晰的中学生仍视为不懂事的小孩,担忧其不知事、不明理,还抱着童稚时期的“游戏”观对待学业,所以耳提面命,所以施加压力,所以报以“挫折教育”催逼孩子“成熟”起来。另一方面,父母忽视了孩子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当今应试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在学校,学生忙着提升学习成绩,处理师生、同学间的关系,期盼回家后能享受片刻的安宁与温暖,可到家以后还可能会感受到来自父母压力,如报道中的小斯父亲,让小斯好好学习,不要浪费他的钱。   

  长期的沟通失调,让孩子在父母期盼与内心阴影的张力撕扯下,心理负担沉重,又苦于无处排解,极易酿成苦果:轻则深深的压抑停留心底,重则给一个家庭带来长久的伤痛。    

  孩子可能无法理解为人父母的无以言表的温爱,那么就请父母对孩子更坦诚一些,告诉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对你的期盼不过是希望你能更好,但在父母心中,没有什么比你的存在这件事本身更为重要的了,你能开心就是父母最大最基本的愿望。警钟长鸣,莫待悲剧已成事实,空悲切。文/黄子玲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标签: 青少年自杀

高考志愿通(收录2879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5952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66708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