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个“假家长”

2017年04月12日 17:37 现代教育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你们一定是假家长,因为你们在故意制造危险;你们一定是假家长,因为你们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在10岁孩子的控诉中,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

  ★热点★

  清明期间,很多父母带孩子外出踏青。一些熊孩子的不文明之举再次被吐槽:孩子翻越公园护栏、随意采摘花朵。而他们的家长对此却毫不在意。     

  “儿子问我,前面的大人都可以翻越护栏,为什么我就不能翻过去呢?”面对8岁儿子的询问,读者张女士不知如何回应。

  其实很多熊孩子之举,都是模仿大人或被大人鼓励、撺掇。比如,骑共享单车,为图一时方便而不顾安全,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车筐里或让孩子踩在斜梁上。比如,为 占眼前便宜,排队时父母撺掇孩子:“去,钻过去。”孩子超过了免票身高线,父母又教孩子:“你稍微缩一缩。”         

  我们从小告诫孩子要“诚实”,告诉孩子要坚持“真善美”。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却常常漠视规则,甚至鼓励孩子冲破规则。因为潜在的危险一时半会儿无法显现,很多父母觉得占了眼前的便宜。      

  “你们一定是假家长,因为你们在故意制造危险;你们一定是假家长,因为你们说的和做的不一致。”这是采访中,一位10岁孩子无奈的心声。

  当下,为何很多父母漠视规则,甚至主动带孩子违反规则?如何不做假父母,如何不培养出熊孩子?

  ■专家解析

  孩子成长 不能漠视规则

  特邀观察员:段鑫星(中国矿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文法学院院长,心理学博士)规则的话题又一次被热议。其实,在当今这个处处是规则的世界中,规则是我们生活的保护神。

  不 知从何时起,很多人信守这种观点“守规则会吃亏、不守规则会抓住更多机会”,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守规则的人,人生通常无大碍。因为从未想过逾越规则,他们 不会翻越栏杆,增加安全风险。他们更不会翻越虎山,遭遇生命危险。也许这些守规则的“老实孩子”在小事上占不了太多便宜,通常在大事上也不会吃亏。有时, 小概率变成大概率事件,风险就会一点点逼近。

  多一份规则意识,就少一份风险,就为自己的安全加上一道安全网。规则不是在他人督促下执守,而是在无人时也依然遵守。

  作为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理解规则。有时候规则是具体而刚性,甚至是冷冰冰的。如排队时的插队,上公交的捷足先登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正是孩子慢慢体会、学习、实践规则的场所。

  其次,家长要做孩子规则学习的引领者。以身示范,守望规则、尊重规则。在规则面前,我们学做那个可以等候的人,学做不插队的人,学做可以“吃亏”的人,而且在规则实践中,不攀比,做好自己,这是对规则最大的尊重。

  孩子才是我们成人的老师

  特邀观察员:李志欣(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当下,为何很多父母漠视甚至违反规则?根源是我们的世界里出现了社会道德问题。

  社会公德出现了扭曲现象,成人的弱点、谎言、伪善、自私等丑陋的缺点统统在孩子们面前暴露出来,被置于无情的审视之下。但成人却不以为然,甚至教唆自己的孩子去效仿,去撒谎应对。

  一 些人过于关注物质社会,过于关注当下生活,过于重视自我利益。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精神文化却没有同步发展。他们忽视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还有一些社会 上流行的文化在作梗,如一切向钱看、错误的西方文化的侵蚀等,尤其是优良的家风等的失传,使人们的道德观处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的十字路口,道德异化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的灵魂跟不上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的成年人需要精神与心灵的成长。也与我们的教育有一定关系,功利的教育观引发应试教育,学校过于重视分数的评价而忽视了人格与情感等素养的培养。当然,原因很复杂,但社会真的需要成人做出表率。

  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能教给孩子们什么”来思考,也许要扪心自问——我们可以从孩子们那儿学到什么。孩子在观察世界,而我们却在漠视世界;孩子在创造世界,而我们却在破坏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都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当面对孩子的质问:爸爸为什么教我撒谎?妈妈为什么带头逃票?这些声音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孩子就像一面镜子。

  衷心地劝告父母们,必须谦卑一点,因为孩子在心灵品质方面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细心聆听孩子的声音,认真关注孩子的问题,他们的声音与问题都是在不断地把我们召回到真善美的社会里。

  当成人都能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时,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还是让孩子牵着我们的手一起成长吧。

  ■马上就访

  熊孩子与熊家长需立家庭公约

  特邀观察员:齐大辉(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协 同教育,是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上任之初提出的理念,这对传统的“家校合作、家园共育”概念做了精确定位,对建立社会协同教育机制与家校公约规则提出了工作方 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而学生、老师、家长“陆海空”三军必须“协同作战”才能步调一致得胜利。   

  成人成熟才能成就孩子,公约规则是公民成熟的标志,家校公约是协同教育的保障。由于家长教育缺失,家校社的教育不协同及累计误差太大,“劳而无功,有功无德”现状是产生熊家长与熊孩子问题的源头。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

  家国同构需从家校同约做起,公约行为才能产生协同教育。当家长跟教师存在概念和行为不一致时,就需要有公约裁判介入,即公约校外辅导员,社会中立的第三方以公约协同介入才能出高效精确效果。

  如 果我国未来家长教育战略预防措施得当,家有《家庭公约》,校有《班级公约》,便在家校之间架起了孩子安全成长的桥梁,避免未成年人每天“摸石头过河”。公 共利益要由公共道德来实现,公共道德要由公共秩序来维护,而公共秩序需要公共约定来保障,只有家校协同的公约教育才会让教育真正丰收。

  教育出一个懂规则、守约定、爱生命、能生存、会生活的好孩子,需多方协同努力。

  ■相关链接

  向具有《公约精神》的母亲致敬——

  一封不必致歉的致歉信

  我登上3月28日上海飞悉尼的航班。刚上机,空姐送上了巧克力和一封《致歉信》。

  信的全文不长,但很真诚——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

  晚上好!

  我是一个刚满6个半月的小宝宝,在此向您们请安了!

  今天有幸和您们同乘一个航班去悉尼,在乘机过程中也许会因为我的哭闹影响到大家的休息,对此我深感不安和歉意。我妈妈会尽可能地安抚好我,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红色的《致歉信》和爱心巧克力,放在我的面前,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在旅途的飞行客还是第一次。

  一次平常的旅行,变得有点不平常。才六个月的孩子,第一次出远门,10多个小时飞行,即使在旅途中哭闹,也是正常的事。

  这是一封不该致歉的致歉信。它不仅让人敬畏了文明的高度,更感动于如此多远行准备中,对陌生同机旅客的礼貌、关爱和友谊。

  我看到一位外国乘客与我一样,把这封《致歉信》放进了公文包。我相信,他一定也是在珍藏这次旅途特别的记忆,以及一位中国母亲对孩子的态度。

  我祝福那位才六个月的婴儿,拥有这样的母亲,应该是他人生最大的幸运。

  有其母必有其子。那个仍怀抱在母亲怀里的婴儿,应该是未来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一分子,那封由他母亲代写的致歉信,既是他人生第一次远行世界的记录,也是他走向世界第一次“胎教”。

  在这封平常的致歉信中,我看到了某种希望……

  摘自企业家许仰东真实经历的文章。

  □文/本报记者 王小艾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TIE2017国际学校择校巡展: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北京上海广州家长免费索票: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中小学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99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007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