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躲不开的兴趣班一年花费13万,爸妈,你们累吗?)
中国式关系,中国式高考,中国式教育,衍生了一大批中国式兴趣班。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宗旨,孩子作为中国式家长的命门,从小便与童年的乐趣绝缘,只为奔跑、奔跑,一直奔跑在早教、兴趣班、学习班、作业的康庄大道上。

一报道显示,中国式中产阶级,在北京,有的孩子仅兴趣班一年花费已经到13.6万,孩子除了滑冰,同时学习钢琴、古筝、舞蹈、奥数、英语、素描共七项兴趣爱好班。而且据报道显示,即使家长劝孩子不必这么累,但孩子却不愿意,仍然愿意去上这些躲不开的兴趣班,因为中国式关系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就是比较,对,同龄人的比较,闺蜜间的比较,同班同学的比较,不但是穿戴名牌的比较,还有兴趣班的比较,谁落后,就要被淹没在后进生的行列中了。

因此,各类培训、兴趣班应运而生,因为这是个庞大的市场,在你追我赶的报班大潮中,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不能牺牲宝贵童年的矛盾之间,家长们几乎都屈从于前者。有些孩子自愿上兴趣班,则是因为怕融不进同学间的社交圈。于是,一个孩子同时上六七个兴趣班,每年耗费数万元,家长失去自我,在所不惜。直到有一天,家长和孩子发现,这一切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他们都已臣服为兴趣班王国的子民。而且兴趣班培训班的花费和需要的精力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想象。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篇社会分阶级的文章比较刷屏,大意就是整个社会你的经济基础和所在的位置及视野决定了你的阶层,相应地,也决定了你的后代子孙的阶层。就如一个北京的富二代,从小接受的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都是一个农村孩子不能比拟的。即使农村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名校,留在了京城,前期也要为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孜孜不倦努力,稍有懈怠可能就要从北漂变成其他城市的漂儿了。

这就是现实的压力和问题,也许你觉得你现在一线城市打拼比较辛苦,但无形中你的视野与眼界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而且你的孩子所能接受的教育资源等会比较好,你的努力是为了孩子更好,这就是差别。
一朋友的姨妈和姨夫都是银行高管,典型的家底殷实,所以据她给我们介绍,她的那个表弟优秀的让人瞠目,因为从小他接受的各类教育资源都是优质的。早教都是国际学校,所以从小的英语都标准,在很多家长还在为给孩子报不报英语培训班苦恼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满口流利的英语了。从幼儿园开始,人家上的都是全市最好的学校,辅导班和兴趣班更是不在话下,而且都是一对一,只找特级经验丰富的一流教师辅导,一般的辅导班也不去上。

说到底,这个孩子也争气,年年考试年级第一,而且你要认为这是个死读书的孩子就大错特多了,在他父母的不懈努力下,不但学习好,各类才艺应有尽有,象棋、围棋等各类棋艺更是不在话下。而且什么奥数、钢琴、象棋大赛等各种比赛还都拿了大奖。
听得我们是羡慕羡慕嫉妒嫉妒的,这也太优秀了。但朋友最后来了一句,关键是我们的经济实力,能付出这么多吗,能报的起这么多班吗,别说报起报不起,有时候那些特别好的老师没关系你根本就请不到。这就是差别,我们普通工薪层,每个月房贷车贷一大堆,给孩子报班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报不了太多班,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上班养家,也没有那么足够的时间去陪孩子各种辅导,这些就是层级的差异,我们可以阿Q的傻傻不信,但它就在那里,一直存在着。

其实,比起家长的辛苦,没了童年的孩子同样可怜,兴趣班也使得现在的孩子那么多才多艺,看起来都让人喜欢。家长也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别人都在报班,你不报,可以,在别人眼中你估计真要成另类的家长了,而且孩子也会慢慢感觉到差异,于是我们又不能免俗的妥协了。所以,努力吧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本文来源 百家号:闲扯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