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孩子“打回去”错在哪?

2017年06月14日 17: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有媒体报道,近日杭州朱女士目睹儿子被玩伴“欺负”,下课后便拦下儿子玩伴,拿着儿子的手,朝男童头部连打两下。此事引起网友热议,母亲回应称“怕小孩子被踢坏掉了”,儿子玩伴家长则表示“我的孩子有错我来教育”。

  这条新闻在网上引来热议,对朱女士拿着孩子手打回去的举动,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有不少。就我个人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无法告诉孩子“打回去”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更不可能“以暴制暴”,给孩子带来一个错误的示范。有时候小孩之间的打闹,并不是像成年人想象得那么严重。小伙伴们前一秒还打得眼泪鼻涕横飞呢,后一秒又一起玩玩具了。我想最好的做法是告诉孩子们打人是不对的,动手者应该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如果涉事孩子的家长积极配合,事情就会圆满解决。但在无人主持公道,涉事家长也胡搅蛮缠,孩子还可能继续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打回去”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打人永远是不对的,但任由“肇事者”不受惩罚,反倒是老实孩子被欺负,这更是不对的。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之间的争执,需要家长和老师扮演“裁判”角色。但很多成年人却习惯于“和稀泥”的解决方式,动手打人的孩子没有得到惩罚,挨打的孩子也没有感受到公正。

  其实,偶发的冲突永远不可避免,但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却可以在发生冲突后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事态扩大的同时,教会孩子明辨是非,抓住机会教授孩子正确的处事方式。

  长此以往,只要不是家长自己不讲道理,孩子自然会明白有成年人来公平地“奖优罚劣”。自己不必“以暴制暴”,便会越来越理性地面对冲突和争执。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TIE2017国际学校择校巡展: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北京上海广州家长免费索票: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中小学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43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431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