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下滑非小事 应试教育是原罪?

2017年09月18日 11: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观念变了

  年轻父母更注重孩子运动

  孩子们的身体越来越弱了?也许从统计上说的确如此。但随着年轻一代父母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我反而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摆正了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学习成绩很重要,但爱运动、身体好更重要。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变了。不管什么年龄,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健身。不是我夸张,就连身边那些以前从来不运动的朋友,如今也成了马拉松的爱好者;还有一些上学时连八百米都跑不完的女同学,如今也常去健身房报到——无他,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变了,事业成功是一方面,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同样不“成功”。

  其次,随着80后成为养育孩子的主力军,这一代人就是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深知应试教育对孩子运动时间的挤压,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尤其到了中学阶段,不仅休息时间打个篮球、踢个足球跟做贼似的要避开老师,连体育课都渐渐成了摆设。作为一名80后爸爸,我可不想这一切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与此同时,更为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不管是哪种教育理论,都充分肯定体育对孩子的身体和精神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知识教育更具基础性意义。自身体验加上教育理念的双重作用下,年轻父母普遍对孩子的体育运动更加关心。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虽然学习压力还是很大,但我身边的父母都在想方设法让孩子多运动。尽管每个人的出发点可能不同,但对运动的重视是一致的。比如有的妈妈希望孩子有一个好视力,严格坚持让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一小时;有的朋友希望孩子多交朋友,提高社交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就让孩子多参加足球篮球这样的团体运动……运动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只有家长自己先转变观念,孩子才能“强”起来。       (张涨)

  学生体质下滑绝非小事

  有关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已属老生常谈。相关新闻隔三岔五出现,各种担忧也循环往复地登场。然而习以为常很容易淡化问题的严重性,中学生体质下降,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从运动会纪录可以窥见一斑。根据东北某省会城市的统计,当地的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项目甚至40年无人打破。另有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

  如果觉得运动会纪录不够贴地气,你也没指望孩子更快、更高、更强,那还有更“触目惊心”的数据。比如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了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这确实让人为之捏一把汗。还有报道说,少年肥胖症呈高发态势,比如北京18岁以下孩子的高血压患病率竟约10%,几乎每10个孩子就有一个血脂不正常……

  比数据更直观的,还有一起起意外事故。翻翻新闻标题——新生军训晕倒一片,被嘲“一届不如一届”;中学体测,“引体向上”全班仅1人及格;长跑测试意外频频,很多学校不得不取消长跑;还有学生连几十分钟的开学典礼都站不下来……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关于身体的重要性早已无须赘述。但对于中小学生体质下滑问题,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相关新闻隔三岔五出现,说明问题普遍,并且严重;各种担忧循环往复登场,更是敲响警钟,值得深思。

  少年强则国强。体质下滑绝非小事,对此应予以更多重视,拿出更多真举措,形成更多合力,直到相关新闻越来越少,直到各种担忧变得不足为虑。   

@视觉中国@视觉中国

  学生体质弱,应试教育应反思

  好日子为什么会养出弱孩子?这与应试教育长期被推崇有莫大的关系。

  在学校里,成绩和升学率是学生工作的指挥棒,其他的一切都只能靠边站。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在实际中,一切都以“智”为中心,成绩好仍是一美遮百丑。体育不仅排课少,上课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经常都被其他主课挤占,到了期末复习阶段,更是如此。即使是上体育课,也因为顾及所谓的安全问题,孩子们很难有机会肆意地奔跑和运动。而且,体育课在学校不受重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体育老师地位弱势、缺乏成就感、师资不足,自然也很难把学校体育开展得红红火火。

  在课外时间,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也让学生们没有办法好好运动。许多学生周末和假期不是在补习,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即使有人想周末的时候组织小伙伴一起踢足球、打篮球,都很难约到人。

  学生体质变差,跟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中学生,更愿意把闲暇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而不像从前的孩子,更愿意户外活动。家长们往往是想尽办法,才能把孩子“赶”出门。所以,结果就是孩子们的视力越来越差,体质也越来越差。

  近年来,学生体质弱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重视,教育部门也要求学校上好体育课,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体育也被列入中考必考项目。但是,不少学校仍然很难落到实处。为了保证安全,除了上体育课之外,操场基本不用。不少中学生的运动方式仍是应试性的,不注重平日的锻炼,不注重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而是考前集中突击,还有机构推出了各种中考体育的考前培训班,多是立定跳远、引体向上、长跑的训练,让学生们很难养成日常运动的良好习惯。

  要改变学生体质弱的现状,不仅需要学校把体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保证足够的课时,也要改变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将学生的体质达标测评纳入学校的考核范围,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实行问责,是不错的办法。对家长来说,也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运动。     

  学霸不吃香

  体育明星才万众瞩目

  中学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生活好了,孩子的体质却变差了?造成这一“怪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根源还是在观念上,我们对体育还不够重视。在这一点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的中小学,体育是所有学生的必修科目。不是一周一两节的体育课,而是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所参加的各种体育俱乐部。除了专职教练,美国很多教其他课程的老师也都做兼职体育教练,指导学生正确训练,并带队参加比赛。

  发达国家如此重视学校体育,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是将孩子培养成“完人”的重要手段。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团队精神、挑战自我、永不放弃等各方面素质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而这些也都是名校录取、名企选人的重要标准。所以,家长会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性运动项目。

  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间的校际比赛也十分丰富,有专业的机构负责组织,一般会按照城市、地区和州分为不同级别的比赛。比如,打开一所美国中学的官方网站,就会发现每个周末都被各种项目的比赛安排得满满当当,每次主场比赛都是全校师生、学生家长,甚至当地社区的一件盛事。而从中学联赛,到大学联赛,再到职业联赛的培养制度,使美国社会建立起完备的体育人才培养金字塔,一茬接一茬的优秀运动员也随之涌现。

  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学和大学里,还有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学霸”并不特别吃香,“体育明星”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所有的学生都想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也是各个大学争抢的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能借鉴好的经验,在机制和制度上创新,逐渐建立起全民重视体育的社会观念和环境,又何愁未来孩子体质不强?何愁各种中小学运动会纪录不破?

中小学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